我要當球長

第三百二十章 逆賊無二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漢風雄烈 本章︰第三百二十章 逆賊無二

    ,最快更新我要當球長 !

    reax;“陳惠陳鳴父子是不是鼠目寸光,這不是咱們首要關心..la○現在擺在咱們家面前的是復漢軍血淋淋的刀子。”

    “不跟著復漢軍走,武昌城一開,我們趙家沒一個能活。就算苟活下了幾個人來,所有的家產田畝都被抄沒,我趙家也還是死了。”

    趙文祈握著手中的拐棍,狠狠地搗著腳下的方磚,咚咚的作響。

    “復漢軍在江南的手段你們還沒听說過嗎主動捐納大筆錢糧,組織團練的家族,有幾個落得好的”

    “咱們家也沒組織團練啊”這次武昌攻防戰,清軍抵抗的相當激烈。湖北湖南的民團在其中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狗屁。趙倉趙良哪去了還有他們的手下,他們不是趙家的人嗎”準確的說趙倉趙良是趙家的下人,但就如趙文祈說的那般,他們不是趙家的人嗎

    “那是總督大人”是總督大人用了強,強行讓趙家出面。

    現在復漢軍在武昌城里的人直接把信遞到了趙文祈的書房,趙文祈和趙家躲都躲不過去。

    “爹,這不是早死晚死的事麼咱們這會幫了復漢軍,那咱們家就徹底的上了陳家的船了。等日後姓陳的翻了船,咱家還是一個死啊白污了清名啊。”

    “老二這話不對。晚死一天也比早死一天強。況且有了這短時間緩和,咱們總能隱出去幾個後輩子弟”還能帶著一部分財產出去,即使不能再如現在的趙家富貴顯赫,也總能一輩子吃喝不愁,安安穩穩的延續子嗣,繼趙家的香火。

    趙文祈右手的一個半百老人說道,他是趙家的三老爺,趙文祈的三弟。趙家老二已經病逝。

    “延壽,你來說說。”趙家老二唯一的兒子趙景春,這也是趙家祖宗八代第一個舉人。

    “大伯,這陳逆確實非能得天下之像。江南這等要地他都能放棄,我看南京他也保不長久。其軍龜縮于河南湖廣,四面皆敵,這是取死之道。”

    “四面臨敵也可四面出擊。陳家兵銳,非官軍民勇可抵。”所謂林子大了之啥鳥都有,這一人多也怎麼想的都有。趙家有人不看好陳家,可也有看好陳家。

    “哼,還四面出擊可笑可笑。五弟啊,你是不知道這陳逆最大短板在于何處。非是其兵甲不利,戰士無勇,陳鳴無謀,而是其短于根基民政。地盤越大越是取死之道。”趙景春站起身來,踱著小步思付道︰“復漢軍無大義,當今天下皆尊北京大清為正朔,其兵雖號復漢,卻與逆賊無二。大清入關百二十年,歷經康雍乾三朝明治,天下歸心,豈是一個漢字就能惑亂天下的”

    “陳逆兵銳,陳鳴有將略,如果流竄天下,勢黃巢李闖之輩,混跡宇內,且時無英雄,當還有一絲生機。屆時大下大亂,朝廷疲憊,威望江河日下,生民不濟,中原大地龍蛇陸起,誰也說不準是龍是蛇。

    再不濟,其作為也是為王前驅。如瓦崗于李唐,赤眉綠林于銅馬帝。雖不能成龍,後世青史上也能留下一筆。”就如綠林成為了後世強人的代名詞,瓦崗寨傳于說書人口中,趙景春絕對陳家一些話,湖北士林已經有人斥責陳鳴和復漢軍為異端了。因為其軍政不崇孔教,不尊儒學,而以雜學苛法為上,復漢軍若得了天下,那就是亡天下了。

    還有人把當年顧炎武的日知錄拿了來︰仁義充塞,而至于率獸食人,人將相食,謂之亡天下。復漢軍如果得了江山,以雜學苛法位列儒門之上,豈不比清初時候的剃發易服更亡

    “听大哥這麼一說,咱們趙家還能多活一兩年而不是一兩天。有這個時間,怎麼也能給後輩人安排一條穩妥的退路。”趙景春是趙家下一代的老大。

    “老五說的有理。不從復漢軍,我趙家轉日即亡。從了復漢軍,好歹還能安排一條退路。”趙家的三老爺是叛清的堅定支持者。而趙家叛清的最大支持著還是趙文祈。怎麼說他都不能讓趙家斷了香火,讓趙家幸存的後輩子弟窮困潦倒,就算背上了罵名又如何呢只從這一點出發,他就心甘情願。

    “爹”密會結束後,趙家下一輩中的老二趙景仁追著自己父親道。

    趙文祈看了一眼趙景仁,自己這個孩子怎麼這麼木呢連延壽都默認了,趙家的舉人老爺都默認了,自己這個孩子怎麼比舉人老爺還對朝廷忠誠,還看中大義聲名呢

    “來人,把二爺送回院子里去。沒有我的發話,不準他邁出院門一步。”

    細數門前落葉,傾听窗外雨聲,回到住處的趙文祈拄著拐杖站在屋檐下,看著外頭嘩嘩的大雨,這不絕的雨聲就仿佛他悲戚的心聲一樣,哭,不停的在哭。

    趙文祈抬頭往東望去,漆黑的夜空什麼也看不到,但他知道在大朝街的另一頭,那里也有一戶不弱于趙家的人。不知道在這個節骨眼上,他們作出的又是怎樣的選擇

    長春觀里,陳鳴正在看黃州府遞交上來了的縣科局級以上官員的名錄。

    這些人很多都是原黃州各州縣衙門里的衙役小吏。古來造反,殺官的很多,很多民憤極大地污吏也會被清算,復漢軍也是這麼做的。但一個縣衙少則三四百多則上千人的衙役團體,包括很多的白役,總不能把他們全殺掉吧

    這些人的家眷很多都在縣城里住,只要不被殺頭的,點了名錄後這些人就成了復漢軍的公務員了。復漢軍對公務員的解釋是公職人員,在很多百姓眼中,他們還是衙役。

    只是復漢軍的朝廷把六房分得更細了。而每一科局,各項職務和職責都有了明確的規劃。

    當然肯定不會是所有的衙役都願意給復漢軍賣命,甚至這個比例還很高,即使是那些白役。但人為財死鳥為食亡,總有一些人願意提著腦袋干這活的。況且陳鳴也沒想著一開始就能有效地統治地方。便是在豫西南的老根據地,將軍府的動員能力也不比當初的滿清官府高。

    陳惠是做了多年戶房典吏的老手,對這一點他固然沒辦法瞬間解決,也能清醒的認識到。

    根據地的干部學校,這一年多來學生從最初的二三百人擴張到現在的一千多人,要錢要物,陳惠無有不允,那就是因為他清醒的認識到了將軍府的不足。這還是在復漢軍的老巢呢,在黃州這種新佔的地方,就更是如此了。

    如果不是陳鳴在江南也收了不少通曉文書之輩,並且在隨後的日子里一直在補學施政計要,他就是能把湖北打下來,也沒足夠的人去當知縣知府。而且听人偷偷報信,那些在甦北之戰後投靠復漢軍的文人,在陳鳴棄江南返回湖北之後,很多人都默默流淚,追悔不已。

    “大都督,這黃州府的架子雖搭了起來,但,以屬下之見,這政令怕是難以出城啊。”柳德昭離開侍從室後,接替柳德昭擔任秘書處處長的汪輝祖不怎麼客氣的對陳鳴說道。這種場面下的黃州府,即使各縣復漢軍政府設有鄉鎮官吏,這些官吏在鄉間也根本沒用。

    黃州不是汝州,二下黃州的復漢軍對這里遠沒有汝州酷烈,甚至還遠比不上南陽。黃州各縣都有大量的鄉紳地主,甚至是一些士紳鄉宦,也大著膽子留在了老家,他們表面上看都只被湖北官府勒索強捐過,而沒有主動地向湖北官府捐納大批的錢糧,或是出面號召組織團練。

    陳鳴不在乎這個歷史名人的直言相告,汪輝祖,這可是習、大大都提到過的才人。陳鳴從湖州抓到他的時候,第一眼看到名字就覺得眼熟兒,然後找來他的介紹,果然就是那位莫用三爺,廢職亡家的大才。

    從二十來歲開始當師爺,至今十四年,除了最初兩年輔助的人是其岳父大人王坦人,不在賓主之數外,余下十二年轉輾多處,錢糧刑名無不涉略,所佐官員多有升遷者,經驗不是一般的豐富,能力也絕對有保障。

    既然知道了是汪輝祖,陳鳴立刻讓暗營去浙江蕭山請了他兩位母親親來。汪輝祖十一歲是父親就病逝,留下一妻一妾,妻是續弦王氏,妾是汪輝祖的生母徐氏。王家雖然窮,但兩位母親仍然鼓勵汪輝祖好好讀書,將來考個功名,光宗耀祖。汪輝祖在十六歲是考中秀才,可惜多次鄉試都未能中舉。

    汪輝祖對兩個母親是很敬重的,見到嫡母生母被復漢軍請了來,沒辦法只好在侍從室任職。但只獻小言,如關乎大事,每每閉口不提。就如陳鳴棄江南回湖廣,汪輝祖就一言不發。

    “我本也沒想過立刻就能有效的統轄地方。只搭建起一個架子就行。只要我軍連戰連勝,那些人終歸要跪下的。”

    陳鳴不怕地方上無法有效統轄,這點上要是還想不到,在陳家剛剛起步的時候,他就不會把矛頭指向士紳了。遠征軍現在有錢有糧,長遠的不敢說,一兩年里的運轉還是有的。何況下半年復漢軍也起科舉,總能收到一些人。

    等到大軍拿下武昌,復漢軍就兵分兩路卷了湖南湘兵和馬銘勛的川兵。這兩支隊伍,前者雨中行進多日,救援之地武昌又失,士氣必然低靡;後者的士氣本就不咋高;要打下這兩路清兵並不難。接著就可以大軍北卷,逼阿桂退出鄂北,然後與老根據地匯合了。

    武昌之戰,江南江北各路清軍都來的似乎很快,但他們全沒攜帶火炮。跟復漢軍正面對上,勝負不問可知。

    跟老巢連上後,魯山方面就能張羅著稱王了,然後就可以舉行科舉了。

    復漢軍的科考與滿清朝廷已經舉行的春閨必然是不能相比的,但總的來說也能收攏一批人,甭管這些人有沒有才華。

    這就算是一個招牌。

    到了科舉之後,遠征軍這里的上上下下的武備也該更換一遍了。到時候清軍的反應也好,復漢軍自身也好,秋高氣爽的時候都該拉出來亮一亮了。

    汪輝祖沒學過什麼軍事,但陳鳴給他解釋過自己的下一步計劃,有南京安慶九江卡著長江,湖北東部不會再有戰起來;西面四川那里要扎住宜昌這個口子,然後就是漢中,漢中再拿下了,四川北部與陝西、湖北的聯系就全切斷了。川兵再出川就只能打湖南貴州來了。未完待續。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我要當球長》,方便以後閱讀我要當球長第三百二十章 逆賊無二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我要當球長第三百二十章 逆賊無二並對我要當球長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