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當球長

第三百零六章 拉攏民心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漢風雄烈 本章︰第三百零六章 拉攏民心

    ,最快更新我要當球長 !

    前清安徽巡撫衙門,現在的復漢軍安徽總兵府,眼下的復漢軍大都督行轅。陳鳴的到來將高平山直接擠到安徽的原布政使衙門辦公去了。

    陳鳴身後牆壁上懸掛的大幅地圖上,本來橫跨大江南北的大片紅色區域現在已經縮水了七八成,甦北之地只剩半個揚州府還沒有丟,江南則再度恢復到了甦北決戰時的情形還被復漢軍掌控的地盤就只剩下那狹窄的沿江一溜兒。

    “江陰黃山炮台的守軍主力不是已經撤了嗎”

    “稟大都督,黃山炮台的主力部隊已經後撤。”

    “那江陰也撤吧。守住鎮江就行。”陳鳴丟下了黃捷抵到的奏報,對于江陰的得失有點不以為然。那地方丟了也就丟了,本來江陰距離鎮江就有些過遠,在北岸的南通州已經被清軍拿下的情況下,過于遙遠的水陸通道太容易被清軍從中間切斷了,所以沒什麼好可惜的。

    南京的局面啊,只要復漢軍暫時還把持住鎮江南京揚州,這麼一塊三角地帶就可以了。

    況且為了之前的戰略布置,復漢軍付出的代價還小嘛

    那甦北的隊伍在撤離淮安的時候,淮安糧庫中囤積的還有十幾二十萬石米糧來不及運走,陳鳴不也大筆一揮就散給當地的難民和百姓了麼,結果連清江的百姓听到消息後都跑去淮安搶糧食。還有江陰的黃山炮台也是如此,炮手和護軍撤走後,只留下了小部分人在炮台上裝樣子。如果清兵打來,他們唯一的任務就是炸毀炮台和炮台上的四五十門大炮,然後逃之夭夭,而不是拼死抵抗。

    復漢軍的大炮來的輕松,但四五十門大炮也不是一個小數目。陳鳴都舍棄了那麼多了,還有什麼舍不得一座江陰縣城的呢

    就是可惜了他之前對江陰存留的好感了。復漢軍佔據江陰那麼長時間,整個江陰投靠復漢軍的人也湊不齊兩個營。雖然這個數字比起其他地方已經好出很多,但距離陳鳴的期望還是差之很多很多的,白瞎了陳鳴之前的一腔感情了。

    放下黃捷送來的奏報,還有九江苗福偉送來的快報。九江湖口兩面聚集的清軍和江西民勇數量已經達到三萬人。在陳永生帶領著九江水陸軍進攻湖北之後,陳鳴就派苗福偉坐鎮九江,自然的他頭上也多出了一頂江西總兵官的帽子,一如高平山現在的安徽總兵官一樣。

    苗福偉現下手頭的小萬人馬,但百分之六七十都是新兵蛋子,剩下的三四成也都是非主力部隊,戰斗力比之對面的清軍民勇只會弱不會強。也就是他們處在防御態勢,並且炮火力量充沛,陳鳴為九江加強了一個炮兵營,這讓讓九江部分擋下了清軍的一次次進攻。

    苗福偉的這個快報當然是求援兵的。

    提筆在折子上寫下了知道了三個字,然後反手撂到了一邊。一些事情可以對下面解釋,但解釋了之後就沒必要對下面再解釋了,九江的戰局就是一個僵持麼。那就僵持著好了,復漢軍現在火藥充足,清軍能有多少人來喂炮彈啊苗福偉就算一天一個快報來求援兵,陳鳴也不會派出去一個兵蛋子。他現在關心的戰事只有黃陂

    短短兩個小時,陳鳴看了二十多道奏報,在一大半折子上寫了知道了仨字,他現在這仨字是越寫越有範兒,都已經可以寫連筆了。

    “讓謝瑚謝寶光來任安慶知府,提調安慶的民生工商。”

    自從謝瑚在星子縣南康府大牢里被救之後,傷愈的他對滿清是心灰意冷,在家人都被復漢軍接來後就很自然的為復漢軍效起力來,陳永生在知道陳鳴有改九江的軍管會為正式政府的意圖後,曾專門寫了個折子報保舉謝瑚,但現在坐在江西總兵位置上的人已經不是他陳永生了,讓謝瑚這個與陳永生關系密切的人在九江做知府,就有些不恰當了。只不過這個謝瑚也確是很不錯,那怎麼辦呢就調到安慶來,讓他做安慶知府。

    “下面縣一級的知縣任命,還有各地的佐官,你們要盡快擬出一個名單來。不要怕擔責任,只要你們自己不犯錯,下面的人錯了只是他們自個的錯,牽扯不了你們。咱們現在夾袋里的人也不算少了,那些做過師爺的人都不是傻子,放手用他們一用。你們盡快擬出個名單來。在咱們起程去湖北前,把安慶、九江兩地的官員任命全都敲定。”

    陳鳴對著眼前的鄭宏宇和柳德昭說道。安慶知府他定了謝瑚,九江知府他任命了原揚州知府鄭聞。後者是紹興人,為太平府知府的師爺,復漢軍下江南途中攻取蕪湖的時候,鄭聞沒能逃掉,就乖乖的投降為復漢軍效力。

    這個人貪生怕死,一被俘虜就稀了,很難讓陳鳴真心信任他。一開始陳鳴就並不相信他,但鄭聞當過十好幾年的幕僚師爺,處理起各種雜務是得心應手,而且在暗營對他的長久監視中,也沒有發現鄭聞與清軍細作有勾搭的跡象。陳鳴現在雖然還是不能完全的相信他,卻也用他的才。

    至于知府以下的佐官,還有縣一級的正副官員,陳鳴就沒心思去梳理了。直接交給原先東南行署和柳德昭去做。

    他現在就想三下五除二的將安慶、九江的麻煩全都擺平,然後帶領剩余隊伍開入湖北,江南的人馬也陸續撤入安慶和九江,他太想完成這個軍事戰略上的千里大轉移了。

    暗營北方局已經傳來消息,之前被阿桂轉移到歸德、開封一線的清軍,正在迅速回轉前線。而且一支清軍馬隊已經從陳州南下信陽,陳二寶帶領的隊伍從德安轉回襄陽境內,然後又回南陽了。現在河南暗營正在全力偵探那支馬隊的數量

    安慶城外東南方向,臨近破岡湖的西山咀,原本這是一片王姓財主的地,復漢軍打過來的時候,王家人跑的一干二淨,這地也就落到復漢軍的手中了。這里的地勢很高,別看是臨近湖泊,幾百畝田地卻幾乎都是一般般的旱田。

    現在這里變成了一個熱鬧的大工地,在開春之後就趕上了。復漢軍用每人兩塊銀元的工錢從周邊招募了上千壯勞力,大半個月時間,就在這片高地上搭起了五排整整齊齊的房子,還有操場、食堂、望樓和一道七尺高的圍牆。

    開春的安慶,江風吹刮過來也一樣冷得很,可工地上做工的百姓們卻心頭卻熱得發脹。干了這麼長時間的活,他們若是還不知道這片地方是準備做什麼用的,就太扯了。

    復漢軍大手筆投進銀子來,開辦的這處技校那是教人手藝的。技校技校麼,技工的學校。什麼鐵匠、銅匠、皮匠、瓦匠、石匠、木匠、秤匠、篾匠、繩匠,成衣扎作,和簡單的識文斷字,算術珠算,全都教授,並且一律免費。

    第一批就招收五百人,他們的子弟如果願意來學校的,那都可以來報名,還優先錄取。因為這些人來工地吃糧都是經過聯名做保的,這才能來上工。這樣的人家勢清白,值得信任。

    技校不勉強將來的畢業生一定就為復漢軍效力,校方在對外宣傳中說的明明白白,這純粹是復漢軍的一項惠民政策,今後這樣的政策還會越來越多。學校不收費,學生願意住校的學校還提供宿舍,食堂對所有師生開放,學生可以背糧食、柴火等等到食堂換糧票,然後吃飯的時候就可以憑糧票在食堂買飯了。

    只不過校方同樣也有聲明,如果在校學生不努力用功,而是挑事搗蛋,校方有權力開除。

    對于很多的安慶百姓來說,讓自家孩子去學習一門手藝,那可是關系一輩子的好事。往日他們要送孩子去當學徒,學手藝,還要備著厚禮,求爺爺告奶奶的才能讓人師傅答應下來。孩子送進去了,也就等于在今後的幾年里賣給了師傅了,一分工錢拿不到手不說,稍有不順那師傅意的,狠打狠罵都是家常便飯。

    當然了,那師傅收了學徒也就要管著學徒的吃喝穿用,不比技校這里,天天吃穿都是家里。

    所以兩邊有好有壞,但總的來說還是技校大好的。

    復漢軍還特意推出了技師資格證,在學校里任教的那些匠師,每一個都至少是中級技師以上的資格,而普通的民間匠人則連初級技師考核都不見得能通過。這東西最早在後勤部隊施行,然後是九江的造船廠,現在就正式的推廣開了。

    民間匠人有不服氣的可以,去試試手,就知道一二了。

    技校最外面幾間房子就設立的有一個展覽館,不僅有現成的成品放在那里展覽,還輪圈的有師傅在那兒現場表演。這項措施能很大程度上讓安慶百姓感到放心。當然過去練手的師傅日後也少不了要應付外來者的挑戰,把台面撐起來。

    復漢軍打贏了甦北之戰,現在陳鳴對于攻略湖北又信心十足,復漢軍在安慶、九江的立足點已經從戰略重地式的橋頭堡,演變成了要用心經營的前線基地。

    在安慶搞技校,那就是為了拉攏當地的民心。而且時間合適的時候,復漢軍還會開展西式的初等教育,或者說是現代化的學校制度,陳鳴所熟悉的學校教育制度雖然起源于西方,但是他更為熟知的那一套與18世紀的西方教育制度是不是完全符合,他可沒譜。初等教育,還有更高級別的職業技術學院,然後慢慢的向綜合學院和大學邁進,干什麼事都要一步步的來。

    中國現在的教育現象,陳鳴就是集結全國之力,也甭想一步登天的搞出清華北大來,那不現實。這個時代的中國在某些方面的差距,不僅僅是實際應用,還在于系統的教育培養。

    復漢軍有一個隊的士兵長期駐扎在學校外,在工地上做工的百姓經常可以看到穿著赤紅軍服的兵丁來來往往,那些百姓從家里來工地的時候也長長帶著些腌好的雞蛋、鴨蛋或是雞鴨鵝一類的肉禽,向這些兵丁兜售。

    這天天亮不久,上工的百姓挑著擔子,提著包裹,或是推著小車,一如往常的來到工地上工,其中一批人又聚到軍營外準備售貨,卻被大批憲兵給攔住了。安慶的百姓都認得憲兵,這些人穿著一身黑,袖口上繡著三道紅杠,衣著打扮與普通的復漢軍完全不一樣,整天都是板著一張臉,冰冷眼神射過來讓人每每不寒而栗。

    “上午軍營戒嚴,你們下午再過來做生意。”

    一個憲兵軍官對他們喝道,語氣雖然冷硬,態度卻不粗魯,憲兵們也沒有揮搶驅趕,只是將百姓們隔在一條線外。百姓們哀嘆一聲,紛紛散去。後來才有消息流傳,那天是有大人物到場未完待續。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我要當球長》,方便以後閱讀我要當球長第三百零六章 拉攏民心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我要當球長第三百零六章 拉攏民心並對我要當球長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