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門閥

第六百三十六節 鐵與火(1)

類別︰ 作者︰要離刺荊軻 本章︰第六百三十六節 鐵與火(1)

    “啟奏陛下,要解決生鐵性脆的問題,臣以為非得退火不可!”張越恭身拜道。

    退火工藝,在中國有著漫長的發展歷史。

    根據後世考古發現,在商代就已經開始出現了退火工藝。

    而鐵的退火工藝,在鐵被開始運用的戰國早期就已經出現了。

    事實上,針對白口鑄鐵的脆性進行柔化退火處理的技術,在現在已經發展的很不錯了。

    少府,已經在嘗試以鹽水和油脂來作為退火介質。

    但問題是,這種退火工藝,一來全靠工匠個人的經驗和技術,二則加工難度很高。

    很難形成規模化,只能進行少量加工。

    別說去處理那每年高達三百萬斤的生鐵了。

    恐怕三萬斤都很難完成!

    而漢家騎兵,粗略估計,僅僅是全面換裝馬蹄鐵,所需要的可煆鑄鐵,每年都在十萬斤以上!

    故而,天子听著,也是皺起了眉頭,問道︰“沒有別的辦法了嗎?”

    “那就只能用鍛鐵了……”張越有些嫌棄的道︰“只是,鍛鐵是死路,若以鍛鐵,則臣恐將來我漢家冶鐵技術,不能發展!”

    在人類的冶鐵技術發展史上,東西方走了兩條科技樹。

    東方的中國,以鑄鐵為主。

    西方的歐陸,以鍛鐵為主。

    鑄鐵是以高溫熔煉鐵礦石,然後將得到液態的金屬進行加工成生鐵,然後鑄造成鐵鑄件。

    而鍛鐵則是在相對低溫的情況下,熔煉鐵礦石,因為熔煉溫度比較低,所以得到的不是金屬液,而是通過化學反應,將氧化鐵還原成金屬鐵。但這種金屬鐵含有較多雜質,所以需要趁熱進行鍛打,擠壓掉雜質,得到可鍛打和易加工的鍛鐵件。

    中國走鑄鐵科技樹是因為從夏商周三代就已經發展起來的青銅科技的緣故。

    古代的先人,鑄銅為鼎,為後人指明了方向。

    而西方歐陸的工匠們,則根本不會處理因為高溫而液化的金屬液。

    將之視為廢物。

    毫無疑問,鍛鐵科技樹是死路一條!

    歐陸的鍛鐵,雖然有含碳量低,易于加工等優點。

    但前路已絕!

    事實上,後世西方歐陸的煉鋼技術和鋼鐵工業的各種轉爐,是從中國的鑄鐵科技樹上重新發展出來的。

    就連後來名為鍛鐵的鍛件,也是以高溫熔煉鐵礦石,得到生鐵再精煉而成。

    低溫加工,死路一條!

    沒有任何潛力可言。

    而東方的鑄鐵件,看似太脆,實則,充滿未來。

    就是現在,諸夏的工匠們也能用自己的智慧,將鑄鐵再加工,以炒鋼術和灌鋼術將之加工成為鋼鐵。

    後世的鋼鐵廠中的各種煉鋼爐,其實向上追溯,它們的祖先就是漢代發展起來的炒鋼術和炒鋼用的坩爐。

    所以,假如現在為了圖方便,走上低溫鍛鐵的道路。

    那是遺禍千古!

    而且,其實也沒什麼卵用!

    在工業革命前,古代中國的生鐵產量,一直遙遙領先。

    甚至,哪怕在現在,中國的生鐵產量,就已經相當于工業革命前夕英國的生鐵年產量。

    這當然是有原因的。

    而原因就是,鑄鐵的生產效率和生產規模,無論在那個情況下,都遙遙領先鍛鐵工藝。

    而且,鑄鐵科技,是先難後易。

    白口鑄鐵,確實應用範圍比較少。

    這也是在戰國時期,最初的鐵被稱為‘惡金’的緣故。

    但是,發展到現在,鑄鐵的性能已經遠超當時。

    至于產量?

    吊起全世界打都可以了。

    在漫長的封建史中,獨有東方中國能生產出足夠滿足國家軍事、經濟使用的鐵。

    而其他國家和文明的鐵產量?

    連軍事需求都很難完全滿足,遑論應用于民用了。

    再說……目前漢室的生鐵產量,算上質量最差的那部分,也才將將三百萬漢斤上下。

    大概相當于七萬噸的生鐵。

    平攤到帝國每一個臣民身上,人均連五十克都不足!

    再將寶貴的時間和資源,拿去玩鍛鐵。

    何年何月才能達到每年人均消費一公斤生鐵的水平?

    而人均生鐵年消費一公斤,意味著漢室的生鐵產量將達到五十萬噸左右。

    當生鐵規模,達到這個地步,就有可能催生出第一次工業革命。

    蒸汽機、鐵路和機械生產,就有了物質基礎。

    畢竟,中國太大,人口太多了。

    需要鋼鐵的地方也太多了。

    僅僅是傳統的小農經濟,也可以輕松消耗數十萬噸的生鐵。

    而生鐵也只有在滿足了農業的基本需求後,才有富裕的產量,進入到工業。

    畢竟,你不可能讓農民餓著肚子去工廠工作。

    也不可能讓軍隊餓著肚子去守衛邊疆,保衛國家。

    天子,當然是不懂什麼鍛鐵和鑄鐵的區別。

    不過沒有關系,作為君王,他不需要什麼都懂。

    有人懂就行了。

    有鑒于至今為止,張越的表現,讓他很相信。

    所以,他也就信服了張越的說辭,問道︰“那卿的意思是?”

    “臣愚鈍,以為獨有堅持走退火這條道路,發展更好更先進的冶煉技術,用社稷的意志,持之以恆的推動下去!”張越恭身拜道︰“每年,少府都必須劃出一筆資金用于此事,以期將來可以大規模的進行鑄鐵退火作業!”

    在現在,退火、淬火之類的熱處理工藝,依然處于相當原始的階段。

    沒有形成工藝流傳,靠的全是工匠自身的經驗。

    鑄鐵件怎麼退火,保持在什麼溫度?

    全憑個人直覺和經驗判斷。

    而且冶煉技術和煉鐵爐的技術,也很原始。

    要形成規模化和流程化,甚至,出現技術類的書籍來指導,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但,前途是無比光明的!

    因為,白口鑄鐵經過退火熱處理後,將得到可煆鑄鐵。

    這種可煆鑄鐵的加工性能和機械性能,將瞬秒鍛鐵工藝!

    哪怕只是進行很初級的退火處理,鑄件的可塑性,都將提高數倍!

    哪怕是現在,漢室也已經有很多工匠可以通過自己的經驗和技術,完成這一工序。

    若能將之規模化普及開來,立刻就能提升整個國家的技術水平,並帶動全社會的生產力,向前大大邁進一步。

    旁的不說,單單就是曲轅犁的普及速度,也將呈幾何指數上升!(m.101novel.com)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我要做門閥》,方便以後閱讀我要做門閥第六百三十六節 鐵與火(1)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我要做門閥第六百三十六節 鐵與火(1)並對我要做門閥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