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英措挨了兩日便駕崩了,接著便是新皇繼位,大行皇帝發喪,如此忙忙碌碌有月余,等一切塵埃落定,太後便迫不及待地帶著贏家的驕傲巡視了整個後宮。她在這個看似美麗卻又充滿血腥的後宮里勾心斗角了二十多年,一路披荊斬棘踩著無數人的血骨一步步走到今天,現在她終于可以站在頂峰傲視天下,這許多年的忍耐與委屈,流過的淚和灑過的血全部都有了回報。
此時的她雖然還穿著孝服,但只要看見那些曾與她作對的人匍匐在她腳下,听見他們因為害怕而顫抖的聲音,太後的心里就異常的滿足,那些擔驚受怕的日子一去不返了。這麼多年的經驗告訴她︰這世沒有什麼比權力更重要,有了權力才能將命運掌握在自己手里。
大行皇帝出殯那天,一同離開的還有張貴妃,太後下旨讓張貴妃去永城宮為先皇守陵三年,後妃為先皇守陵是啟國的傳統,張貴妃也不敢有什麼異議,只是太後並沒有計劃讓張貴妃活著回來。二皇子楊元豐被派去守邊,大行皇帝下葬後就出發,不許攜帶家眷,隨從也只許帶兩名,其實說是守邊但卻沒有實權,只是個花架子在邊塞吹風罷了。
8首。發;
四皇子楊元才的生母並不受寵,一直都在夾縫中生存,因為有了兒子才被勉強封為修容,楊元才本人也很老實不敢有非分之想,只是太後心知他才是真正的真命天子,所以不得不防。也算太後仁慈,她改封楊元才為宜襄王,將他們母子倆趕到郊外的宅子里居住,並下令不準楊元才參政,又派了幾個眼線到楊元才身邊看著他。楊元才對這個安排倒也知足,好歹也是正經王爺,能主一府之事,不參政也少了許多煩惱,既能近身孝順母親,又有驕妻美妾,有兒有女承歡膝下也是美事一樁。
至于剩下的那些沒有生育過的女人,太後將她們通通趕到宮外的白鴉寺出家,有兩三個年輕妖嬈的宮妃以前跟著張貴妃處處跟太後作對,雖然太後現在非常想掐死她們但為了自己的名聲她也只能忍了。為了出口惡氣,太後命人剪掉了她們的頭發,弄花了她們的臉,當然也沒有忘記囑咐白鴉寺的主持對她們特別關照。
後宮易主,有人倒霉就有人得利,有一個袁修容一直以來都是太後的狗腿子,此時被封為太妃留在宮里享清福,還有一位燕淑妃年紀大了眼楮也不好,因她是蔡皇後舉薦進宮的,太後做了回好人將她留在了宮中的宗德寺帶發修行。另外太後還追封了她的一個姐妹程氏為貴妃,在太廟里太後撫著程氏的靈位喃喃道︰“雙兒,你我從小相識又一起進入東宮,互相照拂情同姐妹,你說你嘴笨討不了先皇的喜歡,只殺望我能平步青雲,掌理後宮,我說有你為我出謀劃策我一定不負你的期望,到時一定要皇封你為貴妃,我們姐妹倆一同治理後宮,一同得享榮華,可惜你到底沒有等到這一天……”
頓了頓又接著道︰“不過現在好了,我是太後了,我終于可以實現我的諾言,還有害死你的張櫻,我讓她去守陵了,你放心,我不會讓她輕易死的,她加在你身的痛苦我要讓她十倍還回來!雙兒,如果你在天有靈,看見我給你報了仇一定會很欣慰吧。”
太後清理了後宮的宮妃,緊接著就是後宮的管事,站在太後身後的管事們自然能笑看春風,升職加薪不在話下,有的還能舉薦自己的親信成為管事,借以鞏固地位。那些站錯隊的人就慘了,要麼被處死要麼被罰去做苦力,能被趕出宮去的都算是萬幸。太後為了殺雞儆猴,特意挑了兩個典型當眾杖斃,這樣一來整個後宮都唯太後馬首是瞻,特別是原來那些保持中立只求自保的人只能更加謹小慎微,不敢有半點微辭也不敢有半點逾矩的行為。
後宮的主子減少了自然也不需要如此多的宮女太監們侍候,于是大批宮監被放了出去,太後雷厲風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肅清了後宮,從此後宮就只看她的臉色行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