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炙皇宮,赤璇親自出現在了大雅之堂上,雅樂在這宮殿之上盤旋,城門外,尚羽、韓銀以及自己麾下的數十大將將兵器收繳,從門中走進去。這樣的禮節,他們做過了無數次,但是這一次不一樣,他們滅掉的是一個國家——烏丸國。而且是一個大國。這樣的一個大功,對與武將來說,就會有一種被封為“封狼居胥”的可能。
為首的銀鎧、墨甲,在陽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輝。在這里觀看的百官,無一不是贊嘆、贊美,去傳揚他們的功績。因為他們不知道一件事,曾經打仗的大帥是雲童。
千階梯之下,幾十人拜跪在地,說道︰“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愛卿平身!”
“謝陛下!”
赤璇在靖王的攙扶之下,緩緩從千階梯上走下去,每步都顯得有些搖搖欲墜的感覺。本來靖王在赤璇的耳邊說,自己代替父皇來視察,但是,赤璇不同意。在此刻,赤璇步履維艱,讓在場的人內心不覺一酸。
對于他的病情,赤璇並沒有絲毫的隱瞞,現在舉動代表了什麼?大家的心中已經有一點明白了。而這,如同與當年先王在世時善待甦家的舉動不謀而合。
此時正是正午,正午的陽光有些刺眼。站在高台上的甦殊,被天上的光芒刺得有些睜不開眼楮。有很多人為他不值,但這一刻,更多的人是在關心皇家的封賞。如果這個份上,真的比他們要高,那麼有可能就是下一個甦殊。甦素立在那里,不時的看著天空那輪烈日,心中五味雜陳,現在心頭了卻了那一樁心願。
韓銀作為大帥,一下台階,赤璇就站在了他的身前。然後緩緩問道︰“此行,你覺得應該獎勵誰為先?”听了這句話,韓銀心中“咯 ”了一下,一時難以察覺他的心意,愣在了那里,他這是什麼意思啊?
當然,同等驚訝的,還有在台上為他們接風洗塵的百官。靖王雖然明白赤璇的意思,卻不明他為什麼要說這件事情。如何論功行賞,在公子帆和雲起北伐出征以前就說的很清楚了,難道父皇想要反悔,在這個時候?當然,他真的反悔了,誰又能攔得住他?只怕是會和公子帆背道相馳,相行漸遠。這是他不想看到的,他不能看到。而且近來,他在父皇和公子帆之間很糾結,他實在不知道自己的父親到底在干什麼?
赤璇開口道︰“朕一向論功行賞,現在也不例外。所以,雲童。為罪行難,朕听從了小人讒言,枉殺其父甦渝,但是他沒有恨朕,更沒有怪朕,還幫助朕以安天下之急,幫助朕建立了千載的功業。朕不得不得感激他,因此,朕又怎麼能忘了他?若忘了他,朕豈不是無仁無義?”
至始至終,赤璇一直盯著他們這些不知情的人,但是當靖王听了他的話以後,還是暗暗點點頭。百官之中,雖然有人听聞了雲童幫助國家度過大難,但是不知道如此的內幕。但是,赤璇做實並顛覆了百官的想法。在高台之上,甦殊看著他,臉上有一些驚訝之色,而在一旁的長駙馬對這件事多少有些擔憂之色。他的疑慮不是不無道理。之前他並不知道甦家和皇室的關系,但是當長公主跟他說了以後,讓他開始對赤璇忌憚不已。同樣還有對甦航,或者說是公子帆的不忍和慘痛。
什麼叫做“狡兔死,走狗亨;飛鳥絕,良弓藏;敵國破,謀臣死”,在古書上,這已經說的很明白了。作為大唐的太子,長駙馬更清楚這其中的利害,大炙蕭家,可以從唐王座下賓,成為這個國中國的皇上,什麼樣的手段,他怎能不清楚。其實,赤璇猜應該是他們最忌憚的人。同樣,他們最忌憚的人,就是像公子帆這樣才華橫溢的人。
靖王對此沒有做什麼回應,他明白,他的父王反悔了。但是,他是為了他們尊嚴。雖然說“君無戲言”,但是一定要是什麼樣的話。
楊康最明白赤璇是什麼意思,在高高在上的金頂之下,宣讀旨意︰“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福光聖臨,普照我大炙之疆域。承天地意,滅烏丸之邦,實在乃我大炙之幸事。故曰︰‘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今君雲童助陣大炙伐無道,朕順應天意,封其曰︰‘護國世子’,生死後可入甦家祠堂,位列仙位,受香火g ng y ng。”頓了頓,楊康道,“大帥韓銀,在戰場上指揮有功,加爵二等,千金萬銀。副帥尚羽,在戰場上破敵有功,也加爵二等,千金萬銀。其余的將領,加爵一等,千金千銀。欽此!”
“臣等叩謝皇恩。”
這樣的一種封賞,別無意義,在他們看來,雲童封了和不封有什麼區別?曾經以為他死了,不也是分了這樣一個東西嗎?這無非就是證明他活著。
但是,聰明人就知道這是一種什麼樣的做法。這皇帝,不過是想要挽留他的才華罷了。但倘若雲童成為了下一個甦航,這樣又何必呢?
長駙馬看著這場有意無意的封賞,失神的看著他們,只不過他終究什麼都不能說,說了,只怕是後患無窮。
這樣的皇上,在宮殿之中會見了兩個大將。對這樣兩個人,他栽培有加。自從甦素擔任了兵部尚書以後,南征北戰就靠他們兩個人,你下了赫赫戰功,在地下不再封賞一些什麼,實在說不過去。
“尚羽,你家小女可有婚配?”赤璇頓時來了主意。
一听到這話,兩人就明白他的意思了,相互對視的一眼,听到韓銀說︰“書萌和甦素兩個人情投意合的,現在跟隨他去北伐了。”
赤璇听了以後怒喝道︰“朕問的是他不是你,朕難道還真讓你強娶嗎?”
尚羽道︰“話說,這婚配由父母之命,媒碩之言。若是皇上賜婚了,又不得不嫁,但是現在年輕人不同以往啦,免不了鬧出什麼亂子來。不從的話,是對皇上的大不敬,也辜負了皇上栽培,若是真的不成,老臣也只能是以死謝罪了。”
“什麼死不死的,朕就不愛听你們說這話。若是令嬡真的有心,讓甦素來娶她也未嘗不可。”
“那老臣就斗膽向陛下求一道旨意,請陛下賜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