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中王傳

第三百零一章 設百工所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天子湖釣叟 本章︰第三百零一章 設百工所

    第三百零一章設百工所

    劉征听到老者家竟然有五十畝田地沒法耕作,心里不不免焦慮不安。

    要知道這天下有多少人無田無地,缺衣少穿,漢中雖然治理的好,但是若真將這些辛辛苦苦開墾出來的田地荒廢了,那豈不是罪過?

    但是這畢竟是事實,薄田欠收,費力不得,且漢中之民並不缺田地,現有的收成基本都能維持口糧。

    總的來說就是投入跟產出不成正比,若是百畝都為良田,恐怕也沒有人不願意去耕種吧!

    劉征覺得自己要親自去查看一番,于是便令李樂著人將二老稻谷全部收好,而自己則請二老將帶去查看其薄田所在。

    來到薄田之處,果不其然,這些田地地勢普遍較高,河道居于其下,引水困難,

    劉征不解的問道︰“那良田之處,河水從何而來?”

    這一點周群倒很是清楚,于是出來為劉征解釋道︰“褒中田地灌溉之水,皆來自褒河。高祖居于漢中時,蕭曹二相便在此築堰。褒河原稱山河水,故二相所築之堰名為山河堰,此外二相還曾築有流珠堰、龍潭堰、馬湖堰等水利,至今漢中尚受二相余恩。”

    山河堰,又稱蕭曹堰,是劉邦當漢中王時,由蕭何、曹參二人主導修築,在當時與關中鄭國渠、白公渠、蜀地都江堰齊名于世,是漢中最早的水利工程,至今發揮巨大作用。

    “那何不再將褒河之水引入此地?”劉征于是問道。

    周群面露難色的說道︰“此地田畝是漢王下令所墾,與山河堰並不相連,河水坐于田畝之下,汲水困難,故不得褒河水灌溉。”

    劉征有心改變這個狀況,忽然心生一策,對周群說道︰“此事不難,可令人造筒車,以流水之力汲水而上,足可遍灌萬畝田地!”

    “筒車?這是何物啊?”周群不解的問道。

    周群一問,劉征這才想起,漢代還沒有造出筒車呢!筒車的出現乃在後世隋唐。

    于是劉征便對周群解釋道︰“筒車又稱水轉筒車,可作一輪斗置于流水之處,以流水驅動,可汲水而上,不費人力!”

    周群驚訝道︰“竟有此物?”

    劉征想了想說道︰“筒車之法,類于水排,二者理法相同,造之不難!”

    水排也是利用水流來驅動,不過只是用來冶鐵鼓風,這也是漢代冶鐵術得以迅猛發展的重要原因,可惜漢代人造出了水排,卻沒有人將水排之法引用到農業上來,以至于很多地方還在用桔槔這種耗費人力的取水辦法。桔槔也可稱吊桿,利用的是杠桿原理,雖然也能取水,但太費人力。

    想到便要去做,劉征當天回到褒中縣城便畫出了構造圖,便要動手制作。

    周群、馬雲祿等人看著劉征好似著魔的樣子,都驚奇不已。

    然而想跟做,畢竟不是一回事兒!劉征能夠畫出構造圖,可他又不是工匠,如何做的出?

    看著眼前李樂找來的一堆材料,劉征卻束手無策,這才發現還需工匠!

    劉征不禁想起了當初曹操與自己說過的話。

    “工善其事,匠出其新,則器足”劉征口中喃喃自語道。

    “漢王!你說什麼?”周群問道。

    劉征不禁感慨道︰“曹操果然有遠見卓識!士、農、工、商,國之根本,不可偏廢!”

    周群還是不解其語,正待相問,劉征便說道︰“仲直為我記下。漢中須設百工之所!一如朝廷考工之令!無工不得其器,無器不足以便民!民不便則力艱難,力艱難則國不豐,此乃牽一發而動全身。”

    周群熟讀經書典籍,但對于這些卻並沒有過深的見識。听到漢王說出的話,周群深以為然,當即趕緊全部記下。

    劉征踱步院中,深思良久,繼而又道︰“百工之所,郡縣皆須設置!百工所皆當置百工長,其奉一如郡、縣之丞!此外,還需行獎賞之制!無論百工萬民,但有造器新法,得使民便者,各由郡縣授賞,以田地、錢糧為算。凡利民千者,賞良田十畝,錢三千凡利民萬者,賞田百畝,金十斤若有造器可遍行郡縣州里者,奉領六百石!”

    周群一一記下,劉征將百工所的設置制度皆詳細口述。

    馬雲祿不禁問道︰“漢王設置如此多的獎賞,府庫豈不是會入不敷出?”

    劉征望著一臉疑惑的馬雲祿,笑著答道︰“重賞之下,必有巧工!百姓們便利富足了,還怕府庫缺少錢糧嗎?”

    這大概就是“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的”漢代版吧!

    現代的劉征畢竟是個文科生,很多東西也只是知道的模稜兩可,真要他說出個原理,動手造出個機巧來,那也不太現實。

    不過,理念是對的,剩下的事情就交給其他人做便是了!

    當然囿于時代的局限,技術的發展畢竟沒有現代便利,更何況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想要超越時代,那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即算是將現代科學家放到古代,也未見得就能夠有多大的作為。

    手工業畢竟不是機器工業,技術的發展必須在全民的知識儲備的基礎之上,這個時代有學識的人幾乎都重于經、儒,所求不過出將入相,其他的在這些人的眼里,都不過是奇技機巧,實為末流。

    劉征從這些見識思考中得出的結論是,想要發展技藝,首在改變風尚,風尚在人心,而人心卻非一朝一夕所能改變。所以短時間內想要取得突破,幾無可能!

    一個人再厲害,難道還能憑借一己之力將農業社會轉變為功業社會不成?

    從來沒有一蹴而就,歷史的車輪自有其車轍,一步一個腳印,乃是天道。

    劉征只能在有限的範圍內,盡己所能,做一些積極的影響。

    荀𨘥@諛現# 歡系慕擁街莧核屠吹暮和醵 擼 飪勺攀盜鈷  盜耍 迷諢褂諧氯骸 芋玫熱誦 br />
    糜竺掌管錢糧簿書,見到漢王要免除上萬戶三年賦稅,還要從府庫中拿出錢糧撫恤將屬,不免有些難色。

    畢竟是商賈出身,糜竺的帳算的精細。

    “荀大人!漢王此舉雖顯仁德,耗費可不少啊!在下粗略估算,僅糧稅一項,三年下來,便要少去數十萬石!而口算之錢,亦將少去數千萬,更何況還需從府庫中出錢撫恤。”糜竺對荀𨘥@檔饋/P>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漢中王傳》,方便以後閱讀漢中王傳第三百零一章 設百工所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漢中王傳第三百零一章 設百工所並對漢中王傳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