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中王傳

第一百二十六章 公孫檄文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天子湖釣叟 本章︰第一百二十六章 公孫檄文

    戀上你看書網 630book ,最快更新漢中王傳最新章節!

    第一百二十六章 公孫檄文

    听了荀諶的話,袁紹心中已經有了定見,與公孫瓚交兵不斷,實際上對于袁紹也是不小的損傷,雖然公孫瓚底子沒有袁紹後,未必拼的過袁紹,但是袁紹的主要對手卻並不止公孫瓚一個,這也是袁紹決定罷兵言和的原因之一。

    翌日,袁紹白酒設宴,會見劉虞。

    劉虞進得廳來,看見滿桌佳肴美酒,心中已經明白,八成是袁紹準備接受自己的提議了,于是欣然與眾人互相致禮。

    田豐、荀諶等人盡皆喜笑顏開,唯有許攸許子遠面無表情,不知何故,劉虞也不以為意。

    眾人坐定,劉虞首先致禮說道︰“看來本初已經有了想法,想必應該是同意了我的提議了吧?”

    袁紹對于劉虞還是很尊敬的,既然有劉虞這樣的漢室宗親出來斡旋,那這樣的談和方式也再好不過了。

    正當袁紹準備答復劉虞的時候,許攸卻毫無預兆地跳了出來。

    “虞公昨日所言,許攸不作評斷,無論我家主公同意與否,只有一事,許攸不得不言!想那公孫瓚襲我冀州,所傷頗多,又曾傳檄天下,惡語中傷我家主公,此事怎算?還請虞公示下!”許攸這是要為袁紹討回“公道”。

    其實,公孫瓚與袁紹爭奪冀州,這都是爭權奪利之舉,袁紹也沒有什麼好說的。但是公孫瓚在攻打袁紹之前,曾經令人寫了一篇檄文,傳送給了各個州郡,其中歷數袁紹十宗大罪,這件事請在袁紹心中一直是耿耿于懷。

    如今袁紹準備答應言和之際,許攸突然說出這一番話,既令劉虞頗感吃驚,但在袁紹看來,卻是滿心歡喜。有這樣一心為主的謀士,豈非冀州之福?于是袁紹也不阻攔,倒想看看劉虞怎麼辦。

    公孫瓚討伐袁紹的檄文,在史冊中有詳細記載。

    其實現在看來,公孫瓚所歷數的袁紹十宗罪許多並不算是中傷,此檄文寫的頗具文采,故此特截取如下︰

    “瓚聞皇羲已來,君臣道著,張禮以導人,設刑以禁暴。今車騎將軍袁紹,托承先軌,爵任崇厚,而性本**,情行浮薄。昔為司隸,值國多難,太後承攝,何氏輔朝。紹不能舉直措枉,而專為邪媚,招來不軌,疑誤社稷,至令丁原焚燒孟津,董卓造為亂始。紹罪一也。”

    “卓既無禮,帝主見質。紹不能開設權謀,以濟君父,而棄置節傳,迸竄逃亡。忝辱爵命,背違人主,紹罪二也。”

    “紹為勃海,當攻董卓,而默選戎馬,不告父兄,至使太傅一門,累然同斃。不仁不孝,紹罪三也。”

    “紹既興兵,涉歷二載,不恤國難,廣自封植,乃多引資糧,專為不急,割刻無方,考責百姓,其為痛怨,莫不咨嗟。紹罪四也。”

    “逼迫韓馥,竊奪其州,矯刻金玉,以為印璽,每有所下,輒囊施檢,文稱詔書。昔亡新僭侈,漸以即真。觀紹所擬,將必階亂。紹罪五也。”

    “紹令星工伺望祥妖,賂遺財貨,與共飲食,克會期日,攻抄郡縣。此豈大臣所當施為?紹罪六也。”

    “紹與故虎牙都尉劉勛,首共造兵,勛降服張楊,累有功效,而以小忿枉加酷害。信用讒慝,濟其無道,紹罪七也。”

    “故上谷太守高焉、故甘陵相姚貢,紹以貪𨯿J 嵩鵪淝   槐副希 瞬 I蘢鋨艘病!br />
    “《春秋》之義,子以母貴。紹母親為傅婢,地實微賤,據職高重,享福豐隆。有苟進之志,無虛退之心,紹罪九也。”

    “又長沙太守孫堅,前領豫州刺史,遂能驅走董卓,埽除陵廟,忠勤王室,其功莫大。紹遣小將盜居其位,斷絕堅糧,不得深入,使董卓久不服誅。紹罪十也。”

    “昔姬周政弱,王道陵遲,天子遷徙,諸侯背叛,故齊桓立柯亭之盟,晉文為踐土之會,伐荊楚以致菁茅,誅曹、衛以章無禮。臣雖頑愚,名非先賢,蒙被朝恩,負荷重任,職在鉞,奉辭伐罪,輒與諸將州郡共討紹等。若大事克捷,罪人斯得,庶續桓文忠誠之效。”

    這十條大罪,當然有的不免牽強,但是主要的幾條,其實還是說的很到位的。

    引董卓進京,致使權柄旁落,導致天子成為董卓手中玩物,少帝被廢,飲鴆而死,這都是事實。當然,後面這些事情都是董卓做的,但是根源還是在于袁紹向何進獻計引軍勤王。所以公孫瓚將其列為第一大罪,也並無不當。

    其次便是竊取韓馥的冀州,這也是事實。袁紹听取了手下逢紀的建議,用威逼利誘的方法,讓韓馥拱手送上冀州,最後又把韓馥嚇的自戕與污廁,這恐怕也必須算到袁紹頭上。

    最令世人不齒的便是袁紹對伐董先鋒孫堅的釜底抽薪。本來孫堅已經勢如破竹,逼得董卓不得不遷都長安,但是袁紹的所作所為,讓孫堅成為無家可歸的孤軍,以致失去伐董的最好時機,這也是事實。

    其它或有牽強,但這三條可算是明白無誤。

    袁紹也自知理虧,本來也不願意辯駁,但是顯然許攸是想借助劉征有求于冀州,想要朝廷給以正名,好去除袁紹身上的污點。這許攸若在現代,要是不做生意,那可真是可惜。

    劉虞也听過這封檄文的內容,想了想,于是對袁紹說道︰“公孫瓚昔日所言,乃一時憤慨之詞,不免虛言妄語,本初不必介意。子遠護主心切,理所應當,職分所在。既如此,劉虞回去後,便請大將軍上書朝廷,使尚書台擬一封褒獎檄文,為本初正名,以繼袁門清白,如此可好?”

    袁紹听了這話,心中頗為欣喜,許攸也滿意的點點頭。

    袁紹于是對劉虞說道︰“既然虞公願意從中照顧,袁某願如虞公所說,與公孫瓚罷手言和!虞公放心,檄文到日,冀州兵馬後撤百里!絕不與公孫瓚糾纏,只要他不先動手!”

    袁紹還是老狐狸,這話說的滴水不漏。先是必須等劉虞兌現承諾,繼而又將公孫瓚不先動手作為自己罷兵的先決條件。這樣一來便確保自己的利益不會受到損害。

    這些都是人之常情,劉虞要的是袁紹的肯定答復,其它都好說。于是劉虞與袁紹等人一番歡飲,翌日帶著袁紹的答復書信,回往晉陽復命。

    看清爽的就到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漢中王傳》,方便以後閱讀漢中王傳第一百二十六章 公孫檄文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漢中王傳第一百二十六章 公孫檄文並對漢中王傳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