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工科生

第四十七章 良心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鯊魚禪師 本章︰第四十七章 良心

    <td><tab" align="left"><tr><td>

    <td><tab" align="left"><tr><td>

    呸!

    嘴里的楊梅核吐了出來,手里的鯨皮傘甩了甩雨水,張德踩著泡釘皮靴,在泥濘中一腳一個坑前進著。

    身後不遠處,陷入泥坑的馬車正被人努力想要拖拽出來,簑衣濕了一片,衛士們也是滿臉的郁悶。

    “雨季到了啊。”

    將手中的楊梅籃子遞過去,幕僚們分別拿了一顆吃起來,一邊吃一邊看著遠處的工地。

    “觀察,沿江各縣都通知到了。武漢錄事司現在是江夏和武昌兩頭跑,運了一批工人去了武昌,機子還在安裝。”

    “編織袋要管夠,臨時征發的民夫都到位了?”

    “到了,劃了片區,一里設一隊,一隊十人。現在有五百隊。”

    “麻繩、鐵索、煤渣呢?”

    “還在加班,漢陽鋼鐵廠三月里過來的鐵索,有七成到了江夏。現在民船都被征發了,汛期禁漁禁航,眼下也只有巴蜀甦杭的絲船還在跑。”

    “這雨,他娘的下個沒完!他娘的!”

    叫罵了幾聲,老張拿起望遠鏡,看了看江堤上的水面,一波波的浪頭跟跑馬也似,朝著東邊瘋狂卷動。

    瞧著浪花不大,可稍微孱弱一點甚至沒有壓艙的大船,也是瞬間傾復。用來固堤防波的蘆葦蕩,在這光景,也沒了用場。

    “怕就怕樊口決堤。”

    幕僚們憂心忡忡地說道。

    “樊口決個屁!若遇大潮,只保江漢,不及其余!”

    張德都懶得跟他們解釋,樊港鎮那地界,就算全部淹了又怎樣?不管對朝廷還是對武漢錄事司來說,那損失九牛之一毛。

    但要是漢陽和江夏淹了一個,別說張德,收錢收到手抽筋的長孫無忌都要殺人。

    “荊州、岳州那邊怎麼說?”

    “江陵那邊來人,說是若有大潮,就在公安縣泄洪。”

    “……”

    老張頓時愣住了。

    臥槽……原來公安縣人民群眾在這年月就開始被泄洪啊。

    真•自古以來說多了都是淚。

    和武漢錄事司不同,荊州是保江陵縣,讓下游的公安縣、石首縣去死。而漢陽縣和江夏縣,因為自來人口也不算稠密,偶有被淹,倒也沒太大損失。

    再一個,這地界當年跟蕭氏不清不楚的,破爛點也沒啥。

    可現在是不同了,好幾十萬人在這里討生活。巴蜀絲綢前往甦州的運輸承包商又在這里,對于長孫皇後來說,蜀絲出口的收益,那絕對不能突然就斷了。

    而李道宗作為僅剩拿得出手的宗室,封地又是江夏,哪能說淹就淹。

    “荊江口過來,江水由南向北有個地界,乃是雲夢澤的殘余。眼下叫做馬骨湖,就在蒲圻縣江對岸。”

    “那是復州地界?”

    “歸監利縣管,貼著夏水。”

    老張一琢磨,嘀咕了一聲︰“媽的,反正唐朝就開始給公安人民送甘露了,老子一不做二不休,也來個洪湖水啊浪打浪。”

    “觀察?”

    幕僚們一看某條江南土狗的眼珠子又開始轉,頓時覺得酸臭的主意味道又飄了出來。以前總瞧見突厥、契丹、高句麗等奴工苦逼的不要不要,心說這要不是爛了心肝脾肺腎的,能干這種事?

    “張利。”

    “下走在。”

    “馬骨湖有多少人家?”

    “不多,三五百戶的光景。”

    “帶人過去,跟監利縣打個招呼,這些人牽漢陽去。”

    “觀察……這……不太方便吧。丁口計算,乃是政績,這不是壞了監利縣令的好處?再一個,馬骨湖魚蝦豐富,越是雨季,收成越好,這等地界,怕是不願意隨便牽……”

    “給監利縣令遞個條子,就用江漢觀察使的名義,就說願意在夏水之畔,修個甚麼碾米磨面作坊。你就直接問他,有沒有甚麼親戚是願意出來風餐露宿勞苦操持的。就那窮地方,刮地皮一年也刮不了幾個錢,送他一樁物業,還不能塞住他的嘴?”

    “那……馬骨湖湖畔的住戶呢?”

    “老子給他們漢陽戶口!”

    “觀察英明!”

    張利一听,頓時服了,漢陽城的戶口,這得砸多少錢進去?就說這城內的小學,想要進去囫圇一圈,你沒有坊間的兩間進出宅子,那就壓根送不了束修,就算湊了點豬肉銀錢,人先生也未必收你呢。

    平白弄個落魄戶子弟進來,這不是拉低了教學能手的社會層次嗎?

    “還有,這個馬骨湖,以本府之見,買馬骨的千金看不見,買人命的洪水倒是不差。我看,不如就跟復州說一聲,把這地界改個名字,叫洪湖算了。”

    “接洪水就叫洪湖啊,觀察,是不是有點隨便?”

    “帶人去一趟監利縣,記得在夏水南岸堵好缺口,這洪峰過境,我看還是先在那地界放點水。免得沖了江漢。”

    “是,下走記下了。”

    站在土包上,嘴里有吐了一顆楊梅核,老張看著遠處的江堤,驚濤看上去是拍不了武漢的岸,不過拍武漢上游或者下游的岸,那就保不準了。

    “誰叫你是洪湖呢。”

    老張嘟囔了一聲,將楊梅籃子遞給了旁人,負手而立,心情有點小復雜。

    有句“汝老娘”憋了一千多年的公安縣人民群眾,在貞觀十五年就愉快地在洪水中摸魚,梅雨季的魚,它肥啊,不但在水里游,還能上房頂呢。

    “孰能分貴賤耶。”

    十指不沾陽春水的“苦聊生”能在報紙上傷感悲秋,當然她嘴炮起來,更是讓人覺得這世上的正氣,都跑到報紙上去了。

    盡管老張時常說在報紙上舞文弄墨的,必須得有兩斤硬骨頭啊,硬骨頭的價錢,江夏城的西市都能賣不少錢了,熬湯的底子,骨髓一出來,那叫一個香……

    “阿郎,你是江漢觀察使,便不顧公安縣的百姓了麼?怎可如此無情?”

    “水火無情,淹死人還是燒死人,是我能管的麼?天地偉力面前,人類太渺小了。”

    “予說的不是這個。”

    崔玨氣的不行,蔥白指頭遙遙指著張德,“公安縣貧苦,你既是江漢首長,又是巨富家資,為何不去支援一二?便是施舍一份口糧,也能救人啊。”

    “婦人之見。”

    搖著頭的張德將手中的茶杯放下,正視著崔玨,“你當救人布施是兒戲,想做就做的?且不說汛期行船不利,就說往常,公安縣災民多少?分布何處?這些都不知道。就算知道了,糧食運多少,誰來運,誰接受,都要通力合作。僅從江夏漢陽出發,溯流西進,沿途多少州縣?又知道不知道是不是也有災民?難道公安縣的就要更慘,所以要救,石首縣華容縣的呢?就不救了嗎?”

    說著,張德又道︰“就算這些都齊備,到時候誰來派糧?是公安縣還是荊州?是朝廷民部派人斡旋還是荊州都督府聯絡?為了保證糧食到災民手上,誰來盯著?是御史台的人還是朝廷特派內史?”

    “好,這些也就罷了。我以什麼名義去救災?一腔熱血還是你那慈悲心腸?武漢不要盯著潮汛了?如果我去支援公安縣,武漢這里出了岔子,誰來擔責?是荊州還是鄂州?更何況,我真要是去了,名聲算誰的?官聲算誰的?你信不信我真要是自行其是,公安縣荊州乃至整個武漢上游的官吏,不但不會領我的情,還會恨之入骨?”

    一番話下來,崔玨頓時愣住了,半晌,才憋出一句話︰“妾……妾沒想那麼多。”

    “好好做你的才女美女奇女就行了,你以為就眼下長江的水渾濁幽深?”

    老張又拿起了茶杯,呷了一口氣,“官場比長江深多了。”(www.101novel.com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唐朝工科生》,方便以後閱讀唐朝工科生第四十七章 良心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唐朝工科生第四十七章 良心並對唐朝工科生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