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工科生

第三十六章 雛形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鯊魚禪師 本章︰第三十六章 雛形

    <td><tab" align="left"><tr><td>

    <td><tab" align="left"><tr><td>

    漢陽城西,新建的織布廠和江南的織機工坊有些不同。這些織布廠順著漢水或者漢水的支流修建,大量的水車一排排地沒入水中。織布廠用圍牆圍了一圈,低矮的圍牆成年男子只要用力跳起來,就能看到里面的情況。

    “看到沒,看到沒?”

    “啊呀,恁多女子,恁多女子!”

    “這些織女是從甚麼地方來的?”

    “安州、隋州,還有復州的。”

    “听說工錢不低。”

    “怎地?男織工可進入了這里。”

    年輕的後生在那里閑聊,而不遠處,看著圖紙的施工人員正在根據圖紙畫線開溝,生活污水下水道是必須有的,漢陽城這兩年最大的特點就是頒布了衛生管理條例。

    雖然巢元方很早就有了這個想法,可惜,醫者自己沒什麼說服力,更無行政上的決策能力,遑論組織或者執行。

    但漢陽這里卻是不同,不管是多麼巨大的工地,人畜糞肥都需要集中。街道上不允許隨地大小便,便是再無知的獠人,去過一次漢陽城,也會寧肯拉身上也絕不解開繩索就在角落里方便。

    吳王李恪以為張德這是有教化之功,但老張只想告訴他,只要學會了罰款,並且罰款的收益有一部分是歸執法單位,那麼一切都很簡單。

    同時張德幕僚又設立了申訴渠道,外包工作成果斐然。

    “真是沒想到,原本缺那麼多織女,竟然一下招滿了。”

    老張笑的勉強,自己放出來的怪獸,在洛陽沒有敢對李皇帝呲牙咧嘴,賺頭在地方上,卻瞬殺了中小世家。縱然是這些世家和高門大戶有聯姻,可面對“忠義社”的大棒和甜棗,或是畏懼或是貪婪,一切都成了吳王李恪忠于君父的“頭冠”。

    同時,吳王李恪也不會覺得那十萬貫會燙手。

    權萬紀跟李恪分析過,皇帝搞的這一套“世襲封建”,早晚還得自己吃回去,所以,不趁著還能頂著安州大都督的頭餃爽一把,更待何時?

    等到李皇帝怎麼拉出來的怎麼坐回去,李恪想要再撈,根本沒機會。

    十八歲的李恪自認廢柴不假,可不代表是個蠢貨。他乃皇族親王,死幾個中小世家,只要地方秩序穩定,皇帝只會嘉獎他。

    穩定壓倒一切,既然弄死安州宋氏之流是為了穩定,那麼一切都是冠冕堂皇並且可以說得通的。

    “這麼多織女,安州、隋州那邊怎麼說?戶籍丁口流動,可不是小事。”

    “大唐的丁口統計,本來就是一筆糊涂賬。黑戶隱戶太多,復州隱戶逃戶接近二十萬,你又能如何計算?這幾萬織女,到時候不過又一筆爛賬。朝廷眼下,統計丁口,多半還是隨意估算。”

    像華潤系這種統計夭折率、人口增長率、男女比例等等數據的行為,才是這個唐朝極為不正常的事情。

    便是魏征這個大唐第一噴子,對統計戶口也不怎麼鼓勵,只要朝廷能抽稅,能保證運作,老百姓過得下去沒造反,大差不差就行了。

    畢竟,用老魏的想法來看,隋朝統計這麼牛逼,有五千多萬賬面人口,有卵用?還不是亡了?

    至于華潤系這種降低夭折率的行為,老魏更覺得不可思議,如果夭折的多,怕人口增加少,很簡單啊,多養侍妾多生子啊,這麼簡單的數學題,你梁豐縣男不是號稱算學牛逼嗎?

    媽的智障……

    跟這幫名臣沒辦法溝通,他們的道理操作起來更簡單,但對工科狗來說︰老子這麼蛋疼這麼別扭,難道是為了研究男女生理上的不同嗎?混蛋……

    “今年沔州治下人員流動是淨流入,賬面人口數據還是很好看的。”

    張德有些高興,全國最大工地的雛形已經有了。碼頭、造船廠、水力鍛錘、水力鑽床、風車、梯田、桑田、織布廠、繅絲廠、鋼鐵廠……

    這需要大量的勞力來維持,漢陽乃至整個沔州乃至整個荊襄大地,都會成為一塊巨大的海綿。這是石城鋼鐵廠、大河工坊、釣魚台工坊、登萊滄州產業集團聯合起來,都無法比擬的組織。

    不管有多少失地農民,不管有多少無奈之下養家糊口的宅中婦人,不管是有多少無知或者狡猾的山越獠人,在這個龐大的組織下,他們的身份、他們的屬性、他們的民族習慣,都會徹底被粉碎,他們只有一個身份,叫做工人;他們只有一個屬性,叫做被剝削階層;他們只有一個習慣,這個習慣叫做工作。

    “現在就看江夏王的意思。”

    “江夏漢陽一體,沔州鄂州一體,這是必然的。”

    張德雖然這般說,但李德勝既然提到這個,顯然是提醒李道宗的身份。

    只是,事到臨頭,根本不是說想要停下腳步就能停下。貞觀十二年的現在,李皇帝想要遷都;“忠義社”那些成長起來的惡狗,已經開始嘗試撕咬血肉,盡管他們看到皇帝,也只能嗚咽夾尾;荊襄某些地域,早已換了天地。

    縣令還是那個縣令,士紳還是那些士紳,只是有的地主死守著一畝三分,有的地主卻靈光一現,覺得邁開自己的兩條腿,賺的更多,子孫也可以更多。

    “如今這雲夢澤,真是越發的不同。當年來時,我只覺得景色宜人,想必楚王泛舟之時,同你我看到的景色,大致是一樣的。可如今,我卻覺得這宜人的景色,是不如純青的爐火,不如織機梭梭而響。”

    老李感慨萬千,他有理由感慨萬千,因為貞觀十二年的新年,皇帝家吃的豬肉,也是竟陵縣產的豬肉。長安城城西五十坊市,每個坊市都有竟陵縣豬肉的攤位招牌。殺豬匠賺的比下縣縣令還要多。

    這如何不讓李德勝感慨呢?

    看老李居然要裝文青,老張立馬潑了一盆冷水上去︰“不管你看如還是不如,反正咱們這皇帝陛下,也挺喜歡新式織機的梭梭聲。所以在洛陽新南市,又設了‘繅絲市’,繅絲‘產本’你有麼?”

    “……”(www.101novel.com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唐朝工科生》,方便以後閱讀唐朝工科生第三十六章 雛形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唐朝工科生第三十六章 雛形並對唐朝工科生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