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工科生

第二章 響應號召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鯊魚禪師 本章︰第二章 響應號召

    <td><tab" align="left"><tr><td>

    <td><tab" align="left"><tr><td>

    京城新舊權貴對安平是相當歡迎的,至于李芷兒在皇家內部有什麼勾當有什麼齟齬,他們是半點想法都沒有,連看熱鬧的心思都不看。

    實在是內廷和外朝已經有了決議,準備在“東瀛州”修建“寧波宮”,兵部最少到年底就要投資七十萬貫,年底也就幾個月時間,這筆錢是摳搜出來的。

    但七十萬貫並不夠,因為按照國朝體制,但凡設置了“宮”,那就是一個超級單位。更何況還是太子的行宮所在,更是東海道大行台的衙署。

    加上本身就有朝鮮道行軍總管府的府兵在,“東瀛州”要新增軍府,這筆錢就是听個響。

    國內七十萬貫確實是七十萬貫,但在“東瀛州”,七十萬貫最多就相當于國內的一半,可能還不到點。

    “扶桑地”支付工資可以用銀元啊,銀元多得要死,可用不了又有什麼用?一應物資短缺,連吃口好肉都要從朝鮮道調撥。朝鮮道的優級物資還是從遼州、滄州、登州、萊州運過來的,價錢自然抬得極高。

    局部地區通貨膨脹這個概念唐朝人有,局部地區通貨緊縮這個概念,唐朝人也有。

    所以說兵部投資七十萬貫在“東瀛州”,朝中大佬不會真個當七十萬貫來說,而是用硬通貨。

    比如說鋼鐵、水泥、人工、絲綢、日用品等等,反正不是什麼挖出來的銀錠子。

    前幾年唐軍用兵朝鮮道的時候,“扶桑地”走私最高的東西是什麼呢?

    開元通寶。

    其次才是絲綢、漆器、陶瓷等等高價值商品。

    “扶桑地”的人也不傻啊,白銀黃金固然是“多”,可一個中小貴族一個月吃白米飯就要用一枚金片可還行?

    開元通寶成為“扶桑地”的一般等價物,是有現實原因的。

    好在現在屬于戰時體制,物資管制之下,倒也容易處理得多。

    不過除了兵部頭疼之外,將作監、內府、都水監、工部都要頭疼,建設“寧波宮”可不是朝廷一道公文就算完了的,嘴皮子上下一踫很容易,但要想把“寧波宮”建起來,還要按照中國體制的規模,組織稍微差一點,就是死路一條。

    這時候,如果沒有強力助手,根本難以操作。

    似王萬歲、單道真等等東海“土著”,讓他們搞事可以,讓他們殺人放火受招安也可以,讓他們搞建設,最多開闢個碼頭就了不得了。

    所以朝廷公議之後,要緊聯絡幫手的七部官僚們,首先找的是杜構,但杜構是不夠的。于是就有人說,江陰老板娘手眼通天鎮壓東海,可以找她啊。

    有些官僚並不知道江陰老板娘是誰,一打听,才嚇出一身冷汗。

    這事兒就不能外朝官僚去接觸,事情捅到內府,康德知道之後,也沒有去打擾二聖,而是拜訪了幾個國公,讓他們出頭牽線搭橋。

    並非什麼事情國公們都會出馬的,沒好處的事情,誰干?

    侯君集屁顛屁顛都冒出來,就是因為有好處啊。

    “寧波宮”工期最少三年,而且三年之後未必能完工。比照平壤宮、敦煌宮的規模,最少還要布置兩個軍府,加上地方州縣,僅官帽子就是三百多頂。流外官更是不知道有多少,至于開礦、修路、開發港口、興辦學堂……這一系列套路下來,又是一個十年之功。

    過手倭奴的頂級權貴並不在少數,奴隸貿易每年的利潤都極高,尤其是在東海南海開發莊園、鹽業、漁業、養殖業,就是純粹的堆砌勞動工時,光靠國內的丁口數量,那是捉襟見肘。

    兵部今年為了朝鮮道,一口在黑水開了兩條道,每條道十幾二十個驛站據點。每個驛站據點都可以讓探險隊、冒險隊、狩獵隊使用,總投入資金也有小十萬貫,雇佣的大室韋、蒙兀室韋向導數量也有七八百。

    其中為了開發荒地、沼澤地,抽丁大室韋三千五百,抽丁黑水大小部族一百共計兩千五百。

    讓蠻子們去種地是難為他們,好在新式的輪式重犁已經很成熟,八牛犁在中國運營有些困難,在這鳥不拉屎的地方,就是隨便造。

    只種一季,扣除給各部用糧食抵扣的“工錢”,糧食還能通過鯨海出口到“扶桑地”,這是相當不容易的事情。這筆錢兵部掏得心甘情願,只是想要進一步開發東北,那就困難重重了。

    政治地位太低,環境太惡劣,沒有大佬帶動的情況下,也就是到此為止。

    但現在太子為“東海道大行台尚書令”,那就不一樣了,從倭地搞人,多了不敢說,混個萬把人肯定是沒問題的。

    而且走程序也容易,合法合理不說,可能還花錢比較少。

    以物易物嘛,糧食換白銀,糧食換黃金,糧食換海鮮,糧食換倭奴……

    于是乎,兵部的官僚們,就屁顛屁顛地求到了侯君集,求到了張公謹,求到了秦瓊,求到了尉遲恭……總之,十幾個大將軍一個沒落下。

    好處肯定也沒少承諾,總而言之言而總之,老領導,還請多多關照。

    對幾個老牌軍頭來說,以前想要出去撈錢,那是真不容易,得頂著老板的猜忌,用非常夸張的方式去撈。

    比如尉遲恭,那是把命都豁出去的,逼著李淵下台,這才換來了李元吉的全部身家。

    可這事兒能再干第二回嗎?

    比如張公謹,這十多年就是一條老咸魚,當然作為老咸魚,他是帥到驚動天可汗,可這年頭……帥不能當飯吃啊,娶錯了老婆的悲哀就在這里。

    再像秦瓊,以前每年感覺自己都不行了要死,可要死要死都挺了好些年,還能戳死一頭大公牛,兒子又長大了,還送到了張德那里,那肯定要尋思著留點遺產不是?

    這光怪陸離的世界之中,誰還腦子抽了做聖賢?孔穎達都成孔總理了,官位品級上比他們都高!

    于是乎,康德一通牽線搭橋,這事兒就定了下來,關鍵還得看安平長公主殿下這個江陰老板娘的臉色。

    張公謹、秦瓊其實都還好,憑他們的面子,虧了誰都不可能虧了他們,實在不行在山東開個水泥廠,然後一條船一條船地往“東瀛州”運,兵部還能說我不要水泥,我要夯土我要雞蛋清……這不是找抽麼。

    趁著甦定方做壽,一窩時刻準備著分贓的老中青王八蛋們,都眼巴巴地盼著安平長公主殿下趕緊表個態,他們也好隨時跟著吆喝兩聲。

    于是乎,在一通恭賀定方公長命百歲越活越年輕越活越勇猛的熱鬧聲音中,安平長公主殿下也趁著高興,宣布了一個全場死寂的決定。

    江陰老板娘承諾響應國家號召,要跟隨帝國皇太子的堅實步伐,要大搞東海道大開發,準備前往“東瀛州”進行投資。

    一期投入總資金……五百萬貫!

    安平長公主殿下態度很和藹,一群國公老爺們的心情很激蕩,那些個坐得不算靠前的老牌貴族大佬們則是目瞪口呆。

    好些個手中的酒杯都灑了,其中就有溫二公子溫挺,他神叨叨地扭頭對旁邊的朋友鄭重說道︰“其實老夫也有一樁喜事,小女七娘子已經懷有身孕。”

    “恭喜恭喜……”

    “好說好說……”(www.101novel.com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唐朝工科生》,方便以後閱讀唐朝工科生第二章 響應號召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唐朝工科生第二章 響應號召並對唐朝工科生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