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工科生

第十七章 重復讓人麻木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鯊魚禪師 本章︰第十七章 重復讓人麻木

    <td><tab" align="left"><tr><td>

    <td><tab" align="left"><tr><td>

    “出去!”

    漢陽鋼鐵廠以北有個佔地十五畝的“小廠”,和漢陽城不同,這個“小廠”高牆如林,旁人根本無法看到里面有什麼東西。

    只是每天傳來的動靜,還是讓人覺得有點奇怪,似有魔怪磨牙吮血一般。

    此時,車間門口負手而立的車間主任正在呵斥一個年輕工人︰“跟你們千叮嚀萬囑咐,車間要戴好帽子,戴好帽子听得懂嗎?!上個月龍小五腦袋怎麼沒了的?你們長不長記性!”

    死一個工人不僅僅是人命的問題,關鍵扣獎金啊。

    這里的車間,車間主任靠著主抓生產管理來換獎金,致死致殘一個工人,半年的獎金就算泡湯。

    和南面的鋼鐵廠不同,他們的平均工資可以說是整個揚子江最高的。

    車間內外的機器,也是貴的令人發指。

    斜置縱列的幾台車床只有當車間外的那台蒸汽機停下來,才會停工。這些車床已經能夠加工相當不錯的回轉體,時而還要兼顧銑床、鏜床、鑽床的功能。

    並非張德不願意多制作車床出來,而是就現在車間內的幾台車床,就已經包括了三代發展型號。

    培養一個合格的車工,遠比培養一個書法小能手麻煩得多。且不說那些亂七八糟的前置學科,一個安全規章,堪稱是用血肉來涂抹。

    哪怕漢陽鋼鐵廠平均一個月死一個人,也無法阻擋這種枯燥乏味重復勞動帶來的懈怠。

    上個月有個獠寨出身的小家伙,一頭烏黑亮麗的秀發,就這麼被卡盤卷了進去,人被救出來的時候,只剩下了三分二的身體,內髒流了一地……

    原本應該是給人留下難以磨滅的陰影,但是工人繼續上班三天以後,又開始了新一輪的麻木,一個月之後,什麼狗屁陰影,老子還要加班呢!

    重復勞動就是這麼的強悍。

    漢陽鋼鐵廠上班的工人大多都是短發寸頭甚至是光頭,但是新開的加工廠卻還是有點小不同,畢竟和鋼廠的熱火朝天不一樣,加工廠雖然髒,但至少不那麼燥熱。

    頭發沒必要剪個板寸啥的,戴個帽子即可。

    只不過有時候戴了帽子就熱,尤其是夏秋時節,更不必多說。

    貞觀朝第一家完全用蒸汽機作為動力的機械加工廠,張德對它的期望值還是很高的,雖說廠里的機器在他眼中都是垃圾,可終究也算是“基石”。

    這是這“基石”動不動就死一個車工的,簡直就是拿了華潤飛票去燒。

    車間主任被扣光半年獎,是張德直接傳達的意思,縱使車間主任有人脈關系,到這個份上,人沒涼,心是涼了。

    滿肚子的火無處發,當然得逮著個猢猻往死里噴。

    罵的正爽呢,卻見外邊來了一輛馬車,車上來人喊道︰“鄭六,大娘子家里來了人,正要置辦筵席,你去幫忙,我給你頂班。”

    正在訓年輕工人的鄭主任連忙應了一聲,一邊走一邊扭頭瞪了一樣跟鵪鶉一樣的小伙子︰“等我回來收拾你!不長記性的東西!”

    等鄭主任走遠了,年輕車工連忙把頭發團成一團,然後帽子戴了上去,縮著腦袋吐著舌頭,溜進車間長長地吐了口氣。

    “熊二,可莫要再不管規章,就算不計較性命,可這是要扣工資的啊。”

    “記下了記下了,鄭主任剛走,興許今天工資來不及扣呢。”

    “都注意點啊,順豐號的訂單要得急,冬月完不成,等著加班過年吧。”

    “牛副,听說廠里要再開一個車間,到時候說不定你就是車間主任,我跟你過去混。”

    “去你的,想甚麼美事?一台車床多少金貴你不知道?再說了,外間那台蒸汽機,可是全武漢最好的,這光景想要造第二台都還得等內廠忙完呢。”

    “都別說話了,趕緊上工!”

    外間又來了個人,姓白,是鋼鐵廠的一個車間主任,不過並不抓生產管理,而是質檢,因為活相對輕松,時不時給人頂班,人面很廣,不過在工人里面毀譽參半。

    入秋之後的臨漳山風景也算不錯,加上別墅修得越來越好,只要不是鵝毛大雪,山路也能走,就是路面結冰比較麻煩,基本就要靠索道才能運輸物資進山。

    現在不比從前,想要發動民夫的難度越來越高,雇佣性質的“勞役”,在揚子江兩岸越來越流行。

    加上民間幫會興起,圍繞運河、主流水系吃飯的力工團體對于傳統力役已經有了斗爭經驗,盡管還沒有到武裝斗爭的地步,但時不時來個“嘯聚”罷工,還能很能震懾一下官府的。

    不過幫會終究是弱勢一方,而且勢力駁雜,其中摻合了不知道多少官場商場養得狗,加上力工團體一旦失業,其抗風險能力極低,往往“嘯聚”也就是一時,對付對付不知道底細的空降縣令還行,但連本地出身的一員小吏,也嚇唬不住。

    這其中自然是有各種博弈,但官方工程由征發轉為雇佣,是個大趨勢。而且雇佣形式,從實物物資充抵轉變為現金,也是一種趨勢。

    和別處不同,武漢市場是有輕微通貨膨脹的,但是大唐絕大多數地方,都是通貨緊縮。貴金屬每年進口的增量,經過十多年的沉澱,依舊沒有徹底顯現在整個帝國之上。

    只是伴隨著銀元的誕生,普通百姓家庭的貴金屬保有量,明顯增加了不少。

    最明顯的一點就是,天下雄州上縣,金銀器的銷量大大提高不說,金銀加工的工匠,各地雄州每天都在招募。

    以武漢為例,江南江夏老城,江北漢陽老城,兩條朱雀街的商鋪,都已經逐漸轉型為吃喝玩樂,其中尤以成衣鋪、點心鋪、糕餅鋪、金銀鋪等等為主。

    貞觀二十四年的新年,漢陽老城朱雀街最大的一家金器行,一天出脫金鐲子數量超過五千,其中南昌來的一個豪商,一口氣進口金鐲子一千,黃州一個大戶也入手五百,其它各種散賣也有兩千多。

    隋唐以來數十年,都是沒有過的“盛景”。

    這種商業消息是很難隱瞞的,于是乎一度就出現揚子江兩岸諸道諸省,都前往武漢采買金銀首飾的狀況。

    而實際哭笑不得的是,整個武漢的頂級金銀器,其手筆都出自甦州、揚州、長安、洛陽四個地方。

    也就是說,很多外地人“慕名而來”,不過是出口轉內銷的另類翻版,甦州豪客跑來武漢一擲千金,搞不好買回去的東西還是甦州產的。

    時代就是這麼的微妙,人員流動越加頻繁,帶來的交流自然是越來越多越來越廣泛,這種交流,也進一步擴散著打破舊有社會格局的力量。

    不管是金銀首飾這種奢侈消費,還是說進廠打工這種純粹的生活,只要存在交流,只要存在頻繁的交流,它一定會潛移默化地改變舊有的想法、念頭。

    一個工人,會從無知逐漸走向成熟,會逐漸渴望知識和技能,而當有了知識和技能,再加上對外的交流,他自然而然地,不會對一個車間主任產生無條件的臣服、畏懼。

    一個金器,人們在權衡著會不會遭遇本地黑店的同時,因為社會文化的交流,當得知某個大地方的大金店相當靠譜,那麼他們自然而然地,願意把風險降低,哪怕實際上這種莫名其妙的“口碑”,更多的是對“大都會”的“敬畏”。

    “日娘的,現在廠里的新人,真是越來越不好帶了。”

    “鄭六,莫要計較啦。死了個人,張使君震怒,你又能如何。”

    “本來是死不了的啊,老子好說歹說三令五申,恨不得睡在車間門口盯著,偏偏還是出了事。唉……”

    臨漳山的一處別院,前來幫忙的鄭氏男丁不少,鄭主任愁眉苦臉,吃了一杯茶之後,這才擺擺手,“不說了,說了來氣,適才來得時候,有個熊家小郎,就這麼披頭散發上工,這他娘的真是不怕死……”

    “不是說不說了麼。”

    “不說了不說了!”

    鄭主任點點頭,當喝酒一般地喝茶,喝了一會兒,又吃了一點果盤中的堅果,不多時就來了個管事,是個矮矮胖胖的老者,進來後對鄭氏子弟道︰“都去桑林園,大娘子給大家伙包了紅包。”

    “叔,幾個錢?!”

    听到紅包,鄭主任來了精神,跳起來問道。

    “娘家來人,總歸不會少的,娘家人和咱們一起拿紅包。”

    “ !那肯定不少!”

    “說不定得有兩塊銀元。”

    說話間,老少爺們兒都快活無比地區了桑林園,這時候,鄭琬早早在那里招待著從京城來的族人。(www.101novel.com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唐朝工科生》,方便以後閱讀唐朝工科生第十七章 重復讓人麻木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唐朝工科生第十七章 重復讓人麻木並對唐朝工科生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