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工科生

第二章 賊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鯊魚禪師 本章︰第二章 賊

    <td><tab" align="left"><tr><td>

    <td><tab" align="left"><tr><td>

    “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安,忘戰必危。”

    弘文閣里成天念叨這句話的學士並不少,但無一例外內心都在默默地吐槽︰有的撈管尼瑪的大不大安不安。

    “‘李大膽’當真願意?”

    “他如何不願意?這工部尚書,難不成能坐穩了?”

    “當真不願意,那‘湖南土木學院’也不必建了。”

    “噯……不可以國事要挾。”

    嘴上這麼說,內心卻是很淡定的。他們都是李皇帝的“秘書”,主要工作就是給李皇帝匯報。要成什麼美事兒,可能有點難度。可要是壞別人好事兒,這個把握還是很大的。

    說到底,李皇帝還是要用人,不信弘文閣的走狗,難不成信那些沒有入閣的“外人”?

    當年的李大亮敢在朝堂上狂噴溫彥博,現在的李大亮還有這膽子沒?固然有,可皇帝“變了”。

    弘文閣諸學士也不介意做反派壞人,反正都已經淪落到給皇帝做狗了,還有什麼好介意的。逮著哪個倒霉鬼咬一口就是,之前怕李大亮噴人怕李奉誡婊人,那是因為反抗不過,怎麼干都是惹一身騷。

    可現在皇帝老子回來了,還有什麼好怕的?有什麼事兒,咱們是給皇帝老子辦事啊,忠孝的事兒,那能叫不要臉嗎?

    “再說了,他‘李大膽’在涼州交州都是廝混過的,怎麼不知道這其中的要緊處?蠻夷畏威而不懷德,如今突厥覆滅,殘黨都逃離了河中,這光景,正是擴大戰果復我漢皇天威之際。陛下萬世英明,豈能為其所阻?”

    大帽子一頂拋出來,除了來點政治正確之外,也是給自己壯膽。

    萬一他媽的李大亮是個“李大傻”,就是要正面剛,這不是蛋疼麼。

    “西軍休整數年,歷年無甚大事,多是在磧西維持安定。不過,郭孝恪舊年上疏,言河中可效仿漠南故事,劃分草場定牧減丁。只是,此事要成功,糧秣糜費何止萬千,止漠南漠北,安北都護府歷年支出,都是一百二十萬貫以上。朝廷如今錢糧用處極多,修路修壩,圍圩造田……總不能拆東牆補西牆吧。”

    “西域地力貧瘠,舊年查閱典籍,漢時有西域大城,屯田收糧甚多。只是,不幾年滴水未有,乃至人地兩失。”

    “再者,西域諸國遺民甚多,西軍又是虎狼之師,錢糧不可留存西域。”

    “屯田之處,當另闢他方。”

    “鴻臚寺倒是有個奏疏,是河中發來的。”

    “長孫沖的那道奏疏?”

    “皇後留存了,大約就是等陛下班師回朝,才會稟報。”

    一時間,諸學士來了精神,要是能把皇後捎上,這事情就能成了。李大亮算個毛啊,皇後才是大拿!

    自從朝廷開始宣傳鼓吹長孫沖的高尚“節操”之後,河中的風土人情,就陸續通過西軍、敦煌宮、關隴世族,在絲路的東段一路流傳到中國腹心。

    當代甦武,貞觀耿恭……各種美譽都是不要錢的往長孫沖頭上砸。

    早先幾年其實還好,但是伴隨著青少年逐漸成長起來,長孫沖已經不僅僅是長孫沖,他是大多數青少年的“英雄夢”,具備了前所未有的“精神圖騰”屬性。一如那些在鐵杖廟麥公祠旁邊開了會館賺了錢的商賈,忙不迭給麥鐵杖上香,長孫沖就是知道自己是“唐人”的青少年的現實偶像。

    大表哥可比舊時長安少年的“及時雨”“呼保義”可強多了,根本不是一個級別的。

    而長孫沖也不是吃干飯的,當年在鴻臚寺和禮部留下來的交情,加上當年去東北走了一遭,各地關系留存下來的老部下沒有一千也有五百。

    雖說都是中下級官吏,但這年頭,嘴炮要的就是數量。老部下們本來就想著自己單位特麼就是個屁,想要發財升官,還是得看老大帶。

    現如今老大在河中一窩就是好幾年,聲望刷的簡直不要太足。可以這麼說,長孫沖只要返轉中國,尚書之下隨便挑,資歷妥妥的夠。

    整個長孫氏,除了長孫皇後,連長孫無忌都沒有兒子現在的聲望。

    要是只有聲望,那也只能算有一條麒麟臂,長孫沖在河中“榻上甦武”的名頭也不是白混的。河中諸國諸邦諸部塞女郎給長孫沖,圖的是什麼?就是為了依靠上國公子,尋求庇護。

    三百里開外就是程處弼那個惡魔,怎麼看都是殺人不眨眼吃人不吐骨頭,這時候不抱緊上國公子的大腿,難不成還要裝逼擺譜不成?

    連景教老法師都跪舔了,他們算個鳥。

    長孫沖美女收了一堆,金銀財寶自然也不能少,自波斯故地霍拉桑往東,至烏滸河南北,幾年經營,大多數番邦小國已經有了確實的感受,突厥佬是徹底完了,波斯廢物也是沒可能卷土重來。

    “唐人”就是親爹。

    憑借這種特殊的聲望,長孫沖借助某些不願意透露姓名的測繪狗之力,歷時數年,將河中各地風貌,大致都描述了出來。甚至連河中南北,哪里可以種豆麥,哪里可以放牧,都一一標注描述。

    除幾個特殊的礦點,其余金銀銅鐵鉛煤等等礦藏,都是盡數記錄。

    風土人情、地貌地形、特產生物、水經山經……匯總羅列出來,僅文字就超過一百五十萬字。

    全系列經過休整編纂,定名《河中書》,直接發往長安。

    到長安之後,先行復刻一百余套,然後二次編修,才送往京城。

    只憑這本書,長孫沖的歷史地位就超越了甦武,因為這已經超過了“氣節”的層面,此舉貼在貞觀皇帝的冕梳之上,那就是“功在千秋,利在當代”,屬于貞觀朝繞不過去的一個社會學壯舉。

    《河中書》給唐朝能省多少錢是不可估量的,原本經略河中,只是有強烈的意願,但面對復雜的地理氣候環境,復雜的人文關系,唐朝要付出的軍事政治成本,很難用一個數字來估算。

    因為稍有不慎,可能就會陷進去。

    但是現在,有了《河中書》,事情就變得大不一樣。唐朝等于是拿到了一份“河中攻略”,遇到什麼怪打什麼裝備卡什麼bug心中有數,剩下的就是展現真正的技術。

    “長孫伯舒似是也同意用兵?”

    “可那是河中,如今王氏、蔣氏,去的是天竺。如今天竺大亂,正值‘戰國’,倘使涉入北天竺,以其地力,自可供養磧南。如此,敦煌宮歷年承擔,也要小上不少。”

    “依老夫所見,還是先行稟明聖上之後再說。經略河中還是北天竺,交由聖裁。”

    諸學士都是點點頭,然後目光一轉,齊齊露出一個微笑,看著不遠處正坐的一個死胖子。(www.101novel.com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唐朝工科生》,方便以後閱讀唐朝工科生第二章 賊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唐朝工科生第二章 賊並對唐朝工科生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