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七日祭
夏凡全副心神皆沉浸在了吟唱的曲調中。
一曲唱罷,一股股功德願力,降臨在了身上,讓他意外收獲許多感悟。
他真切感受到了,那些逝者,往生極樂時的復雜情緒︰
你念固我念,你思固我思,你想固我想。
當日美少婦蕭雅茜亡夫的精神羈絆與他交易,要給他造化,被他斷然拒絕。
可實際上,源自精神層面的這種交流,又豈是那麼容易就拒絕得了。
此時感受著數百枉死者的殘留靈魂意志,雖不是很強大,卻也讓他又一次親身體會到了,人之不屈精神意志的可貴。
東方一抹魚肚白,不知不覺中浮現于天際,沉寂一夜的唐安城,再次伴著晨光甦醒了。
下了城牆,到了街上。
過不多時,前來祭奠亡者的市民絡繹不絕,人們都自發而來,在廢墟前駐足,默默送上悼念,寄存一縷寄托。
廢墟前的空地上,很快擺滿了花圈、白色的花束。
天色有些陰沉,有絲絲秋雨,自空中滴落,讓這無聲的場面,憑添幾縷悲涼。
夏凡安靜地站在角落里。
往來祭奠者三五成群,人們哀思、祝福、祈禱,願逝者往生極樂,另外的世界里不再有苦難降臨。
觸景而生情,不自覺中,他又輕聲吟唱起安魂曲的曲調。
幽幽無聲而有致的吟唱,化作與天地同在的聲和響,絲絲縷縷,融入秋雨,融入人們的悼念中,融入現場的廢墟間
九念和尚走了來,默默走到了與夏凡一樣的角落里,向著夏凡,無聲唱了個諾,便也默默站在了一旁,與夏凡相呼應著,同樣吟唱起了安魂曲。
夏凡見到了這個相貌英俊的小和尚,十五六歲的年紀,比他還要年少。
听到小和尚口中,吟唱起同樣曲調,他微微點了下頭,心里在想,原來自己無意中唱出的調子,竟是佛法的一種。
心下了然,態度益發虔誠起來。
九念和尚卻顯然並不知“師父”所想,見夏凡點了頭,卻當是,自己的唐突莽撞,並未引來“師父”不快,反而是認可了他一般,心中亦加倍珍惜起這難得學習機會。
夏凡听到小和尚的吟唱,比他要慢幾個節拍,像是在與他二部重唱,在為他合音。
他不甚就理。
以為這才是安魂曲的真正唱頌方法,所以也並不以為怪,反而逾發用心,揣摸曲調中的每一個轉音節奏,下意識要讓這曲調益加完美。
九念和尚听了“師父”這不斷調整中的一些音節聲調,以為這是“師父”在為他盡心教授法門,自然而然,同樣是拿出了十二分的精力,不容心神有一絲一毫的旁落。
于是這“師徒”二人相互配合下,演繹出的曲調逾發完美起來。
邋遢老道周一山在遠處吃味地瞧著這一幕,渾濁目光里閃過一絲驚艷和警惕。
不過他並沒有太多關注角落處的兩個人。
而是從身上的邋遢道袍,掏摸出數張泛黃的符紙咒印,向著場中往來祭奠的市民,兜售他的道門獨一無二道術符篆。
“噯,走過路過,千萬不能錯過呀!往生符、轉世咒,能讓死者投胎改命、來世不再受疾苦,百用百靈擇生避災符篆,優惠大酬賓了,物美價廉,童叟無欺,快來買了啊!”
這與現場氣氛,格格不入的吆喝叫賣聲,乍一響起,便引來無數市民側目。
只不過,听了這邋遢老道的古怪叫賣聲,卻也是听的瞧的人多,真正圍上前打听價格,進而掏銀子采買的,卻就寥寥無幾了。
且是,或許邋遢老道的叫賣聲,內容太刺激人神經,就有那麼幾波死者家人,一臉地想要沖上來暴打邋遢老道的憤怒表情。
“喂!邋遢道士,你說你手里,有能助死者投胎改命、擇生避災的符篆,意思是說,能讓死了的人投胎轉世後大富大貴起來?是不是這個意思?”
“這位女士,真是一語道破天機。沒錯沒錯,貧道手里這張,就是轉世擇生符篆了,此乃貧道祖師爺當年飛升仙界之際,所留不多符篆寶貝其中之一,您有意請走嗎?”
“你這是讓死人轉世變好享福的,我不要這種,有沒有讓死人轉世變慘受罪的?我要這種,我要燒給那些個制造了大火災的混賬王八蛋,我要讓他們轉世為人後受盡一輩子苦難折磨!”
“呃”
“到底有是沒有?我少不了你錢,這是一萬塊,要有你趕緊拿出來,有多少我要多少,我要讓那些混賬王八蛋下輩子、下下輩子、下下下輩子全都過著豬狗不如的生活!”
“你這婦人,心腸忒歹毒,死者為大,怎能搞這等歹毒害人物來用,不賣不賣,你請自便!”
“哼,算你老騙子識相!你方才要敢說有,姑奶奶我立刻抓你進局子里,讓你清享幾日衣食無憂的生活!收拾好東西,趕緊滾蛋,別整天什麼地兒都敢招搖撞騙,什麼昧良心的錢你都敢騙!听見沒有?還不快滾!”
“哎!你這女子,你你你,你怎可如此對待我這道門修行之人,你就不怕,我施個咒法算計你一番?”
“討打是不?再不滾蛋,我可真要抓人了!”
邋遢老道無奈趕緊收攤,卷起東西灰溜溜離開。
不錯!
趕跑邋遢老道的女子,正是譚秀琪,她今日依舊是一身便裝,素面朝天,不施粉黛。
不過比起數日前的憔悴,如今氣色絕對是好多了!
美目在周圍掃了眼,一眼瞧見了站在不起眼角落處的那一僧一俗兩道身影,目光微愣了下,不過注意力卻立刻便被其中一道所吸引。
才要走上前去。
冷不丁間,心頭卻微微一振,跟著便也不自覺輕聲哼唱了起來。
她這哼唱聲,卻不再是那一僧一俗兩道身影的特殊無聲法音,明顯地是用常人都听得見的調子,在發自肺腑輕唱。
這聲音,出現得很是突兀。
然而卻沒人覺著有什麼不妥。
反而是,片刻後,竟也有第二人、第三人、第四人
轉眼間,竟有許多人,都不自覺輕唱起了這旋律簡單的曲調。
幽幽地,淡淡悲愁,幾多哀怨,失去親人的苦和難,和著風,裹著雨,全都融進了這曲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