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這話,陶柳沒有听懂。
但之後,他就懂了。
陶曲明曾有一個青梅竹馬,名叫夏婉婉,兩人打小便定下了親事,本來是門當戶對,兩情相悅的一段佳話,女方卻在及笄那一年……因病去世。
陶曲明曾因此傷心感懷過很長一段時間,甚至一直獨身道如今也未曾娶妻,可見其對亡妻的情深義重。
後來,陶曲明試著從回憶中走出來,想以自己最為出色的畫藝將亡妻生時的模樣畫出來,以表留戀。
只是自那之後,他畫山畫水花鳥蟲魚都能信手拈來,卻獨獨想到亡妻,下筆便如是千鈞沉重,久久難以成畫。
為此,陶曲明拜訪過許多畫中大家,卻始終不得其中玄妙。
愛別離,求不得,陶曲明知道這一切都是天意。
便也漸漸地放下了。
亡妻的模樣也就此一直都活在他的記憶之中。
直到一年前,城外法明寺中高僧雲游歸來,路過六合橋,偶然與擦身而過的陶曲明相向而過。
高僧叫住了陶曲明,看出對方雖是面目明朗,卻始終心有郁結,便出言勸慰道︰“施主莫要執著于此,方知失也是得。”
陶曲明學富五車,卻被高僧一句話說得震在了當場。
失也是得。
失也是得。
已經失去的,還能重新得到嗎?
陶曲明萬分不解,卻也真的沒有在執著于此。
亡妻夏婉婉在他的記憶里仿佛只是一抹偶爾才會想起來的芊芊身影。
周圍親朋見他如此,還當他是已經看開,便決意為他再說親事。
只是說來說去,卻都被他婉拒……他不再執著與往事,卻听從了家中安排,參與了科考,日日讀書,一天天下來,確也無暇兼顧其他。
直至後來,因為一時心中忽而頓悟,作下的一幅楊柳依橋的畫卷,竟是令這楊柳樹生出了靈性!
陶曲明心中大喜過望,當下辭別陶柳,回家沐浴焚香,再去法明寺與高僧促膝長談。
三日之後,他大有所獲,再歸家時,來不及卸去一身因為趕路匆忙而沾染的風塵露水,便吸氣凝神,隨後研墨提筆,在紙上落下了第一筆,第二筆……直至一張手執團扇,芙蓉遮面的清麗佳人漸漸浮現于紙面。
一幅畫成,已是暮色四合。
連日未曾休整的陶曲明看著紙上栩栩如生的倩麗女子,心中忽而如是放下了一塊沉重的石頭,全身也跟著輕松下來。
他將畫拿在手中看了又看,最後笑道︰“婉婉,你曾說想隨我去看看九曲山的風景,若你能醒來,那我便帶你去九曲山,在那里與你安家可好?”
畫面靜止一片。
陶曲明卻微微笑著將畫卷晾在了書案上,轉而便倒在一旁,沉沉睡了過去。
卻不想,自他睡著之後,那畫中女子竟是化作一團白煙,緩緩地浮現在了書案前面。
白眼轉而形成一個女子,身穿素淨白衣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