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今日靜請王妃和公子羽過來,是有一事還請世子幫忙。”姚靜看著遼王妃和上官羽說道。
遼王妃看了上官羽一眼,上官羽低著頭說道︰“一切听從晉侯吩咐。”
姚靜微微眯眼,說道︰“遼州遼王在時,能將胡虜打回關外,所謂虎父無犬子,世子可願帶兵拱衛遼州?”
遼王妃一定,拉著上官羽的手不由得緊了起來,上官羽的目光有一瞬間光亮,但是很快熄滅了下去,姚靜早就盯緊了上官羽,這般變化絲毫不曾隱瞞到姚靜。
姚靜當做沒看到。
上官羽連忙說道︰“在下不通武藝,實難擔此大任。”
姚靜笑言︰“世子非也,遼州鐵騎勇士無數,豈需世子親自出手”
姚靜此言一出,這會兒遼王妃的眼楮都亮了,如果是之前的帶兵,遼王妃會覺得是姚靜在試探,但是現在姚靜提出讓上官羽掌管遼州鐵騎,她就不這麼想了。
遼州鐵騎眾所周知是忠誠于上官家,姚靜得到了遼州,也未必能讓遼州鐵騎臣服,但是上官家的人去掌管鐵騎,鐵騎自然會听命……當然前提是,去的人必須是真的降了姚靜的人,從此也會忠心不二。
遼王妃要說甘心臣服,那絕對是騙人的,畢竟她曾是遼州的主母,也出身中都大士族,在未和遼王前來遼州的時候,在中都也是赫赫有名的侯夫人。她心底怎麼可能看得起姚靜區區一個民女,哪怕現在這個民女闖下了這麼大功業,在她心里,貴女和貴婦的底氣,也是看不起姚靜的。
一個讓遼王妃看不起的人,如今要臣服怎麼可能甘心?但是情勢所趨,遼王妃也不得不臣服,但是一輩子臣服她真的願意嗎?那是肯定不願意的,她寧願上官家投降中都天子桓覽,哪怕桓覽是她的殺夫仇人,士族貴女貴婦的底氣還是覺得降齊宗室天子要來得有體面有自尊。
不想永遠臣服,當然是要權利。
只是現在她還在擔憂一家子的命運,只能蟄伏,但是現在姚靜提出遼州鐵騎,就是遼王妃也心動了。
遼王妃心動,上官羽當然也心動,他的心思沒遼王妃那麼復雜,他不甘心父親的家業突然易主,又因為被杜熔囚禁,他深刻意識到兵權的重要性,所以,他也想要兵權,不僅是保護自己,也是重新奪回父親的家業。
姚靜都看在眼里,上官家一直是她的難題,她曾希望上官家能夠安分,但是她也心知那是不可能的事。現在,還只是開始試探,他們就露了馬腳,姚靜倒是松了一口氣。
遼王妃和上官羽心動了,但還是難免遲疑地回話,姚靜卻拍定了說道︰“就這麼決定了,遼王喪事一畢,世子就前去燕雲關。”
這亂世了,還真沒有什麼孝期丁憂的說法。
遼王妃和上官羽見狀,兩人只得稱謝。
“對了,遼王喪事,是否讓遼州鐵騎進城來為王爺奔喪?”姚靜連忙說出來她的目的。
遼王妃和上官羽心中頓時一听,這姚靜讓遼州鐵騎前來奔喪,難道是為了將遼州鐵騎解決?
遼王妃還沒有想到回絕的說法,上官羽就連忙說道︰“燕雲關是遼州和匈奴、突厥等胡虜的門戶,將遼州鐵騎調回來,恐怕演員關有失,所以……家不重國,家父喪亡,遼州鐵騎在燕雲關致哀即可。”
姚靜點了點頭,說道︰“這樣也好,有遼州鐵騎在燕雲關,本侯爺不必派遣兵馬前去燕雲關把手了。”
這是什麼意思?
難道這姚靜要分兵前去燕雲關?
這下子上官羽不由地有些後悔,如果姚靜分兵去了燕雲關,一部分兵力得去收復遼州各郡,听說,這姚靜還要帶兵去打幽州,那留在遼州城的兵馬……遼州鐵騎若是回來,他能有機會重新將遼州城奪回來。
只是,現在看到姚靜的目光,上官羽也不敢說什麼反悔的話。
“這麼晚了,就不耽擱王妃和世子休憩。”姚靜笑著說道。
遼王妃和上官羽識趣地退了下去,但是退了下去之後能不能睡著,這就不關姚靜的事了。
要說姚靜突然提出讓遼州鐵騎回來奔喪的事,根本目的就是不讓他們回來,回來的遼州鐵騎,就是為了遼州百姓,姚靜也不會做出將他們滅殺的事情。
她算計到了遼王妃和上官羽的想法,所以提前誤導,讓這兩位主動拒絕。
當然,再傳出去的時候,姚靜會潤色一些,比如姚靜先提出派出兵馬前去燕雲關鎮守,答應遼州鐵騎入城奔喪,又會傳出姚靜非常敬佩上官木,敬重抵抗匈奴突厥等胡虜的將士,這樣一來,傳去了邊關,雖然遼州鐵騎還是忠心愛護上官家,但是卻給上官羽接掌遼州鐵騎設下了心里障礙。
畢竟,遼州鐵騎上至軍官下至士卒,對于上官木是非常敬重,世子竟然連奔喪都不讓,屆時還不報仇,反而為了爭權奪利對付近乎恩人的姚靜……人心是個復雜的東西,遼州鐵騎最終終于的還是大齊,終于上官木,而不是上官羽。
姚靜目送上官羽和遼王妃離開,又招出來暗衛,然後囑咐幾句,派了些人偷偷去游說上官木的庶子們。
一群上官家的兄弟爭權,會不會冷了那耿直的遼州鐵騎統領的心,姚靜絕對不會將過錯放在自個身上。
***
“遼州拿下了,幽州不能急,主公,你且看看各州戰報!”
姚靜召集眾將議事的時候,陳足道拿出一份戰報過來。
這一打開,姚靜不由地點了點頭,然後示意將其送于眾將手中去,這戰報她早就得到了消息,今日也該讓眾將對天下的局勢做出了解。
姚靜打下了遼州,劉赦也將延州桓青逼得節節敗退,到現在,延州之剩下了分別與襄州和徐州接壤的南邑郡和隆安郡,延州城已經失去了!
這還是桓青有著徐州和襄州的幫助變成這般模樣。
相對于桓青的節節敗退,桓青的兒子桓覽,也就是中都偽帝桓覽的戰局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比如,他已經將中州大半江山拿到手,剩下的也不過是靠冀州的三郡!
這時候,就要看劉赦先拿下延州揮軍北山,還是桓覽統一中州揮軍冀州或延州。
而南邊,江州秦世元打著為父報仇的旗幟開始向荊州進軍,一路上也甚是氣勢如虹,連破十二縣,荊州靠西南的兩郡也到了江州手上,荊州州牧周恆文也是個有才能的,否則也不會成為州牧,對于秦世元的父親也就是前江州牧,周恆文也是內疚的,畢竟,那位前江州牧是為了赴他五十大壽,而且又在荊州被殺害了。
之前秦世元下了戰書,周恆文秉承君子風度,是派了無數次使節前去勸說。現在秦世元真的是動真格的,周恆文也不能放任下去,秦世元佔據兩郡後,後面就沒有之前順利了,可是秦世元還是沒有一絲要撤退的意思。
最南邊,越州代州牧郎虎封他立的越州天子桓峻之令出兵吳州,其借口是,吳州抗旨不來越州拜見天子,這理由的確可笑了些。但是諸侯征戰,理由可笑地多了去,誰能贏,就是強權,再也沒有人覺得可笑。
吳州的州牧是當地的士族,郎虎是誰?一個攻入京都的渾人,嗜殺凶惡,他在越州,讓真正的越州牧甄世安龜縮在中都不敢南下。而且,郎虎是南蠻人,他的南蠻軍隊好戰,簡直是一大殺器。
郎虎向吳州開戰,吳州是士族的地盤,相對于其他州郡充斥著各種各樣的合縱聯盟,吳州是全力也是全心抵抗郎虎的入侵。
這打了一個月,郎虎除了攻入了吳州最邊上的三五縣城,就被吳州上下一心,卡在了第一座錦榮郡上。
這些戰報對于姚靜來說,秦世元和荊州的戰局,郎虎和吳州的戰局,和她並不大相干。
劉赦和桓青桓覽父子的戰爭,才是對姚靜影響巨大。
姚靜需要在他們分出勝負的時候,將幽州打下來,這樣,她就雄踞著三州,不管誰勝誰負,都有足夠的資本再謀其他。
“幽州已經被偽帝(桓覽)全部控制,現在出兵難免損失慘重。”遼州當初只是被杜熔半控制,也打得困難。
“臣主戰冀州!”嚴奎安站起來說道。
嚴奎安也是很早跟著姚靜的,現在已經是破陣軍的兩校尉之一,武藝不錯,更勝在為人穩重,姚靜對于他是非常看好的,這次帶著他隨軍而來,就是為了打下遼州,讓他統領遼州門戶。
“打什麼冀州啊,這不是幫偽帝那陰森小子的忙嗎?”張豹立刻起來反駁。說來,張豹對于桓覽是絲毫好感都沒有,當然他對于劉赦更沒好感,如果是以前,讓他挑著打哪個,他當然挑他更討厭的劉赦,但是現在他們出兵打遼州用的名義是劉赦立的稚子皇帝名義討伐偽帝的,而且,姚靜也曾說,此次出戰的目的是拿下遼州和幽州,所以,張豹暫時將桓覽當做第一個敵人看待了。這就導致嚴奎安說要進攻冀州,就不免出來反駁。(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