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女帝記事

第78章 劉赦敗太尉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水心清湄 本章︰第78章 劉赦敗太尉

    桓魁說道︰“是鄧普……”

    姚靜皺起眉頭,鄧普?

    小小的原郡城中的士族,前太守王仲淵的心腹,當初王太守讓他帶著詔令去成縣請姚靜出兵的。

    姚靜出兵後,不過繞路走了,並沒有及時趕到郡城,反而還在郡城被滅,張刀元氣大傷後將郡城奪了回來。

    鄧普如今這般做,只怕是知曉姚靜故意拖延時間入郡城了……

    不過……

    姚靜冷道︰“他一個小小士族,如何能助你兒回歸京城宗室?”

    大齊建國五六百年,當年的高祖又有三十九個成年兒子,一個個分封下去,大齊經過五六百年,代代相傳,桓氏後嗣到了一個很恐怖的數字。

    當然,這些後嗣,在爵位散去後,就會淪落為普通百姓,大齊宗室的名額有限,久而久之,未曾有出息的後嗣就會將宗室的名分抹掉!

    畢竟,作為宗室,大齊皇室內庫是要發俸銀的,桓氏子嗣太多,被記名的宗室同樣也不少,每年發出去的俸銀養這些不事生產的宗室都是一筆非常大的數目。

    從玄宗以來,就開始大幅度削減宗室開支,明確表示,無爵位的宗室傳三代後從宗室除名。

    這樣一來,要將已經丟失爵位數百年的桓魁兄弟計入宗室,區區鄧普是沒這本事的。

    桓魁說道︰“王家……王家答應我了。”

    王家?

    鄧普效忠王仲淵,王家……這就說得通了,畢竟王家大齊七姓,王仲淵是旁系,難保不會有嫡系的朋友……

    姚靜的行為重了也算是背叛!

    姚靜想,她已經明白了。

    陳足道看向姚靜,姚靜讓人松開了桓魁。

    “冀州劉赦真的派了使者過來,想要拉攏太守您……不過被王家商隊截住了……”桓魁繼續說了一個大秘密。

    姚靜慎重下來,如果真是如此,那使者搜來的東西,再配上姚靜殺了王家派過去的桓氏宗親,只怕立刻為被打入叛逆的身份。

    這一招也真狠!

    姚靜有些冷笑,這些大士族真是不將庶族當一回事,得罪了他們的人,奪走了他們的利益,真是陰謀算計馬上使出來。

    桓魁這時候跪了下來,說道︰“我全說了,你可要救救我兒!”

    陳足道听完,看看桓魁,不由地搖了搖頭︰“五百年前,高祖是何等聖明天子,沒想到子孫不肖致此!”

    桓魁不當一回事,高祖……幾百年前的事了,他們一家子百年前就是大字不識的農戶。

    現在他們這一輩,就他兒子桓沛藝高有學識,以後……定然是有出息的。

    姚靜看著他,這樣一來,倒是不能殺他了。

    不過,他也就是個小人物,沒必要解決掉,或許,這樣的人以後有用也說不準。

    “你哪里人?”

    桓魁老老實實地說道︰“廉縣人。”

    廉縣!

    姚靜覺得有些熟悉,仔細想想,她立刻記了起來。

    因為研究劉赦和常太尉在中冀兩州對峙的局勢,姚靜對兩州消息可是格外上心,也擁有兩州對峙的地域地圖。

    廉縣,貌似就是兩州交接處的縣城之一。

    “好好看著他。”姚靜最後說了一句。

    隨後就走了,陳足道也沒什麼可問的,緊跟著姚靜而去。

    出了監獄的姚靜臉色有些不好看。

    鄧普跑得到快。

    姚靜帶兵設計攻郡城的時候,對于這個鄧普就沒多管,後來,鄧普乘著姚靜進城溜走了,姚靜也沒當一回事!

    沒想到此人竟然對自己這麼痛恨。

    姚靜心下也暗自警惕,當初拿下郡城的確也太過志得意滿了,沒將鄧普這個人放在眼里。

    如今,一著不慎,倒是差點吃了算計。

    對于姚靜來說,就算被打入叛軍,也算不得走投無路,只不過以後名聲不好听而已。

    “主公是否怨那王氏?”

    陳足道直接說道。

    姚靜冷靜地說道︰“不是王氏的手筆!”

    陳足道眼中閃過贊賞。

    “是啊,如今戰事僵持,王氏若是在這關口對付吾,並將吾推向叛軍軍營,不和大齊士族的利益。”

    的確,現在處于一個微妙的平衡中,將石澗郡推給叛軍,定然會幫助劉赦拿下欽州,欽州一旦拿下,劉赦的野心定然會攻打中州,中州起戰火,在那些士族大本營肆虐,如何符他們的利益。

    “估計有那麼一兩個不長眼,或者有外心的王氏子弟弄出來的。”陳足道說道。

    姚靜點點頭,她也覺得是如此。

    這是私仇,整個王氏還不會這麼不智。

    “主公要如何做?”

    姚靜臉色不好看,說道︰“只能慢慢查了。”日後如果有實力了,再將這個與她有仇的王氏子弟拔出。

    “既然桓魁已經到了石澗郡,就請主公為其表功,就說他發現鄧家和冀州勾結一事……”

    姚靜明白,這既昭示了她的清白,也倒打了鄧普一耙。

    “吾這就上表州府和京城。”

    陳足道繼續說道︰“若是可以,這桓魁一家可以遷入郡內,這桓氏子孫,相信未來是有用的。”

    姚靜掃看他,陳足道摸了摸胡子,笑而不語,但是熟悉他的姚靜知道這陳足道已經在算計桓魁一家的價值了。

    姚靜點點頭!

    ***

    姚靜的上表果然引起了州府和京城的一點小波紋,王氏在查到此時和自家族人有些關系後很快就將關聯人弄去了南邊,並將鄧普送去了石澗郡。

    到不會怕姚靜,而是現在很多人看著,多的是人想將一些王氏子弟從郡縣拉下來自家頂上,這送上來的把柄不迅速處理了,等到別人下手嗎?

    當然,王氏對姚靜的印象更壞了。

    不過,姚靜若是知道也會不在意。因為王仲淵,姚靜奪走了屬于王家的勢力,王家早就不見得對姚靜有多大好感!

    ***

    外面的戰火綿綿,石澗郡平平安安地迎來了冬天。

    有了水泥屋舍,很多人又發現,屋里格外暖和。

    入冬後不到十天,石澗郡快馬來報。

    中冀州邊境上,劉赦以鐵騎誘敵深入,常太尉不查,十八萬大軍遭劉赦陷阱,十八萬大軍只逃出潰兵六萬。

    就是常太尉……也死在了這場陷阱中。

    消息一傳出,舉國大震!

    姚靜也被這消息震呆了!

    怎麼可能!

    這是她的第一反應。

    常青亭位三公太尉,本身就是他一點點拼出來的,他在戰場上征戰過數十年,這才爬上了太尉的位置,怎麼可能輸得這麼慘!

    陳足道也皺緊了眉頭,將帶來的消息看了好幾遍,眼中也是極其震驚的。

    他和姚靜討論過中冀兩邊局勢,覺得在遼州幽州分出戰果後,中冀兩州也不會有什麼結果。

    因為離中冀兩州相隔太遠,姚靜和陳足道並沒有在短時間內知曉具體局勢,這會兒兩人已經在想想之後的路了。

    “不管常青亭如何敗,但是必須確定一點,以前是小看劉赦了。”

    姚靜點點頭。

    她目光幽深起來,對陳足道說道︰“常青亭一敗,冀州氣勢如虹,劉赦定然不會舍得放棄這翻大勝,怎麼也會直驅入中州內郡,直逼京城,欽州定安……”

    陳足道還沒听姚靜說完,就已經明白她接下來的話是什麼。

    他點頭,眼楮帶了些許的喜色。

    “可行!”

    姚靜目光一熱。

    不過陳足道馬上說道︰“主公,討逆可行,卻不能去定安!”

    姚靜等著他解釋。

    陳足道說道︰“還是地勢問題,我軍過青雲山而不利,冀州又是大勝之時,難保冀州不會增兵定安,我軍就是奪得定安,只怕難守。”

    陳足道看了看地圖,又接著說道︰“我軍若被困在定安,于主公發展不利!”

    姚靜點點頭,她若是只想為大齊立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那麼可以出兵定安,為中州和州府分擔壓力。

    可是,她謀奪的是州府,想將州府變成自己的勢力,那麼就沒必要走入困境。

    “既然不出兵定安,那以先生見,該出兵何處?”

    陳足道說道︰“可以考慮直取州府了。”

    州府?

    州府可是有州牧在的,而且州府諸多勢力,姚靜若帶兵過去,也是做不了主的。

    姚靜有些疑惑地看著陳足道。

    陳足道說道︰“之所以直取州府,原因有三。”

    陳足道也開始對姚靜解釋。

    “其一,唇亡齒寒,冀州既然大敗太尉,雖依然向中州攻入,但是劉赦乃梟雄,定然也會放棄欽州,所以,鈿料定,他在中州再受阻時會回撤,進而全力攻擊州府。一旦州府被破,主公所在石澗郡就會立即暴露在冀州之下,屆時,也免不了被困在石澗郡不得動作!”

    “其二,主公主動出兵州府,便是忠齊大義之舉。”

    姚靜點點頭,是她偏頗了。

    認為去援救州府沒有利益,所以沒去想過。

    這一點都不好,真正成大事者,是不能處處以利益為先的。名聲和人格魅力也非常重要。

    太注重利益而無大義的,其手下人也會覺得心寒。

    “其三,主公此次集結兵力助州府以退冀州,若能打退冀州叛軍,主公身為討逆將軍,可以自主出兵章台、出雲、定安三郡!此次欽州旱亂,強兵者如主公,只怕州牧都有不如,欽州之中,只怕再無主公實力收復三郡了。”

    姚靜眼楮一亮。

    陳足道接著說道︰“主公即便礙于名分,與州府各郡分兵收復三郡,主公也可佔據絕對主動。”

    當然,這所有的前提是建立在,姚靜和州府能夠真的敗了冀州叛軍。

    而且還是趕時間,等到劉赦反應過來放棄中州,欽州只怕就陷于被動了。

    這些話陳足道沒說,但是姚靜的謀略素質,不用陳足道說,她也非常清楚。

    “而且……吾觀主公待那許善之甚是看重,此番局勢,許善之定然會來請求主公出兵援救州府……”

    姚靜不由地一笑,這陳足道真是格外地敏銳聰明。

    也真如陳足道所言,那許善之忠于大齊,州府又無退叛軍實力,為了避免劉赦反應過來,這許善之就是知道姚靜日後的打算,也會請求姚靜出兵援救州府的。

    這也算是拉他的好感度。

    “許善之有謀且剛直,並不容易用之。”

    姚靜並未報多大希望。

    陳足道笑了笑︰“主公言之過早。”說完,卻不說明其理由。

    ***

    常太尉兵敗後的消息影響很大,除了中州,就數石澗郡反應最大了,畢竟常太尉出自石澗郡,石澗郡的百姓是隱隱以出了太尉為榮的。

    姚靜召郡城諸官和諸將議事,人還沒聚齊前,那州府來的使者許善之求見。

    姚靜對他比較看重,當然就讓人請他進來。

    他的脾氣還是一如之前,對于姚靜直接說明了來意。

    “今劉赦入中州,一鼓作氣而攻齊京,冀州叛軍士氣正虹,若不在此時打退叛軍,今後無論劉赦在中州是進是退,州府叛軍的實力只會越來越強,為州府和石澗郡安危計,還請太守您盡快發兵州府,在劉赦反應之前退州府叛軍,欽州才有不被覆滅的生機。”

    姚靜不慌不忙,許善之卻顯得更加急切。

    這段時間,許善之在逐漸了解姚靜和石澗郡,雖然認同姚靜有才,但是同時他也看出了一些東西,比如,姚靜在石澗郡提高入軍將士的待遇,他便知道這是姚靜在鼓勵從軍,她如今已經有兵力五萬,可還是在鼓勵從軍,這說明什麼,只能說明,姚靜志不僅僅于一郡之地。否則,坐擁五萬大軍,就是欽州干旱前,也是僅次于州府的兵力。

    許善之知道姚靜志不在于區區一郡之地,但是在這關鍵的時刻,他也顧不得姚靜之志到底有多高,因為局勢太緊張了,倘若欽州被劉赦所奪,這天下是必然要亂了。

    “姚太守,保欽州即保石澗郡,太守您在石澗郡付出的心力無數,怎甘心為叛賊所得?”

    許善之說得格外地聲情並茂。

    “許先生,吾身為大齊郡守,現中州為劉赦逆賊所危,吾听聞,天子已經下令請各州各郡進京共討劉赦逆賊,為大齊安危計,吾準備帶兵四萬從延州入中州支援……”

    姚靜還未說完,許善之連忙打斷了。

    “姚太守此言差矣,中州之地,有著重重雄關,天子詔各州各郡前去中州只為討伐逆賊,中州安穩勝過欽州多矣。太守若是前去中州,則失欽州,劉赦逆賊就是為太守等各州郡州牧和太守所討,其身後雄踞冀州欽州兩地,死而不僵,分裂大齊江山之勢已成,屆時再對付必然要付出數十倍的力量!而如今太守帶兵前去州府,若是阻止冀州叛軍攻入州府,再一一收復我欽州郡縣,劉赦逆賊只余冀州一州之地,其不足以亂我大齊了!”

    說完,他給姚靜躬身行了一個大禮。

    這個大禮除了是請求,也是對于姚靜說要支援大齊表示尊重,許善之沒看輕姚靜的才能,但是他終究沒能完全看明白姚靜的心思,許善之听了姚靜此番話,覺得姚靜雖有野心,卻也不過是建功立業!

    建功立業從來都是有文武之才的追求,許善之不僅不排斥,反而非常喜歡這類人。

    所以,許善之這次大禮行得是真情實意的。

    “還請太守三思。”他說道。

    姚靜微微轉過頭去,她本就沒想帶兵前去中州,之所以這麼說,是想看看許善之的想法而已。

    若是,他什麼都不說,那就說明,許善之對于州府對于大齊並沒有姚靜想象中那麼忠心,可是若是他堅決勸阻……

    現在結果出來了,明顯是後一種。

    可惜了,這個許善之,姚靜真的很看重他,除了他本身才華出眾,也因為姚靜在他眼中沒有看到對于自己的輕視,姚靜給他安排做事,也不像大多數士族出身的文士一樣不願屈居于姚靜這個女流之下。

    他比陳足道、文先儀對于男女問題看得更開,不過,可惜地是,他的忠心是給州府,不,應該說是給大齊的。

    姚靜不知道大齊還有多久,但是一個朝代即使覆滅,也會有著皇室宗親重建王朝,比如,蜀,後唐,南明等等,哪怕這些皇朝久不了,而且這些王朝的政治很*,但是許善之這樣的人還是會一直會忠于這樣的皇朝……

    姚靜嘆了一口氣,心中格外地失望。

    大齊若是破滅,姚靜當然是走自己的路,根本談不上忠心大齊,為大齊復國而努力,這樣一來,許善之是不會歸順于她的。

    “劉赦大勝,叛軍士氣正虹,吾若增兵州府,先生可有把握破之叛軍?”

    姚靜淡淡地問道。

    許善之一听,他是個實事求是的人,從來就不會說大話,他皺起眉頭。

    劉赦大勝,現在誰也不知道他要如何布置,姚靜等人在想法子應對,不過是在根據劉赦的性格以及他和天下的局勢來推斷的,智者能料定百分之九十九,剩下的百分之一……畢竟,大家都不是神。

    許善之也擔憂劉赦攻中州的同時會往欽州增兵,就是不增兵,他也不敢保證姚靜增兵四萬就能將叛軍擊退。

    不過,保住州城,他是有絕對把握,只要州府別出其他問題。

    “在多次攻城戰後,叛軍每七日就會增加援兵,眼下州城和叛軍相比,叛軍的數目已經超出州府兵力,太守若是不增兵,州府破叛軍的幾率不到兩成,而太守若是出兵州府,當會增加七成。”

    許善之深思熟慮過後說道。

    姚靜垂眼思考,卻並不說話。

    許善之不敢再打斷姚靜所想,他也清楚,支援州府很容易進退兩難,而去支援中州,就是未建寸功,單是她出兵就是應天子詔令,多少有功勞的。

    而且,州府如果守城失敗了,姚太守帶著兵馬在州府,也難免會和州府共同擔著守城不利的聲名。

    如果將心比心,許善之也會覺得,想要建功立業的姚太守出兵中州可比出兵州府要來得有利得多。

    “許先生此言,吾會慎重考慮。”她和陳足道主意已定,但這時候不曾顯露半分給許善之知曉。

    許善之拱了拱手︰“還請太守為州府百姓所計。”自身立功為輕。

    後面那句話,許善之當然不會說出來,但是姚靜是聰明人當然清楚許善之後面不曾說的話是什麼。

    姚靜點點頭,然後請許善之出去了。

    許善之出去後,姚靜揉了揉眉心,看看中州和欽州的地圖,不禁覺得頭疼。

    雖說她和陳足道已經決定今後的去路,可是到底是打亂她之前的計劃。

    她沒料到最先輸的會是中州,她一直以為,州府會更快被破。

    而且,等到州府被破之日,她的石澗郡已經有六十萬人口,她的兵力更是能達到八萬左右。

    可是現在,石澗郡兵力不過五萬,而且有近兩萬只不過訓練一個月……另外三萬,除了從成縣帶過來的老兵,也只訓練兩三個月的樣子,又因為狼和狗已經稀缺,這些人都不像姚靜在成縣那樣,讓士卒見血。

    這些新兵們,雖然訓練的方式差不多,但是姚靜心里清楚得很,這些新兵是比不上當初在成縣出來的新兵。

    “府君。”

    外面傳來了姚燕的聲音。

    姚靜沒從地圖抬起頭,說了句︰“進來。”

    姚燕輕手輕腳地走進來,手上是一疊賬冊。

    姚燕在前些日子就跟在姚靜身邊了,不過到了前院,姚燕是不能叫姚靜三妹或阿靜,所以,姚燕一直稱呼姚靜為府君。

    這些賬冊是最近城內的商稅數目,姚靜的郡守府有官吏統計登記入冊,姚靜給姚燕安排的,不過是復查一遍。

    當然,對外的說法,姚燕就是姚靜身邊的女官,就是給姚靜遞賬冊和文書,做跑腿的。

    姚燕將東西放下後並沒急著走。

    “順寧,還有事?”

    姚燕及笄了,這年代士族女兒都會取字,姚靜的大姐姚香,姚母也請了女先生為其取字,後得了婉瑞二字。

    而姚燕,她向姚母拒絕了女先生取字,隨後就給自己取了順寧兩字,隨著姚燕從後院出現在外院,在公務上,姚靜也不會叫其二姐,所以叫了她的字。

    順寧,在姚母等人心里,是指姚燕以後一生平順安寧,但是姚靜知道,那死去的袁三公子,字寧舜。

    女兒多情,姚靜也不知該如何勸慰這個二姐。

    姚燕說道︰“府君,我能否前去織室?”

    姚靜奇怪地抬眼。

    姚燕有些不敢和姚靜對視,她道︰“妾……”想到姚靜曾言不許稱妾,她連忙改了口︰“吾不敏于政賬……”她的聲音見小。

    這是真切地,每日看其賬薄,姚燕頭昏腦漲。

    織室是姚靜在郡府設置為士卒和百姓裁布衣的地方,姚靜並未買奴,而是采取雇佣制,一件合格的衣裳給予她們手工費一文,而且規定這些婦人姑娘都必須在織室里面裁衣,不得讓她們拿回家中。

    這不僅僅是防止布匹針線為她們私拿,也是姚靜一點點提高女性地位的小手段。

    如今天下,女為男人附屬,哪怕是妻子也是男人的財產,而非日後隋唐以後,夫妻之間雖然夫貴,但是妻子好歹是人,雙方成親事結兩姓之好,而非現在,妻女都是男方財產,可以隨意買賣。

    之所以造成這個原因的,除了男尊女卑的社會形態,還有就是女依靠男人而活,脫離了男人,她們無法活下去。

    姚靜弄出來的織室就是讓女人能夠自己養活自己。

    一旦入了織室,便會給她們一種人身保護,只要能進入織室為士族,為郡府出力的,姚靜便讓她們和其丈夫|父親|兒子簽了契約,只要她們人一天在織室工作,就能有俸銀,而且契約所在,禁止男方休妻、賣妻|女!

    織室一出,在民間石澗郡百姓立刻引起了轟動。

    士族不當一回事,因為這等樣的契約干活,就和他們買奴婢差不多,在他們家里為奴婢的,被嫁出去的奴婢只要還在府里干活,他們當然要保證府內體面。

    石澗郡百姓同樣沒多人抵觸,織室之中都是女子,一同做衣而已,而且能夠拿到文錢,貼補家用,對于家境困難的家庭,無疑是極好的出路。

    當然,也有很多家戶男主人覺得讓自己的妻子女兒去織室做工,是他做男人的沒出息的表現,其實,他們這中間很多人本來就依靠家里的母親和妻女做針線活出去買而得家用,現在不過因為要離家去織室,就產生這般怪異地念頭……

    姚靜對于這些事心知肚明,不過織室開起來的時候,還是有數百女眷前來報名。

    等到她們進入織室,不僅每日有好些銀錢,更是每過十天半月,織室會給這些女工發放酒肉糧米等補貼,這樣提著帶回去,頓時之間就讓那些有抵觸的男人們也心動了。

    銀錢什麼的,大家都收著,而且大伙都受著財不外露的思想,根本不可能顯露人前,所以很多人對于這女工得了多少,因為不知,看不到什麼利益。

    但是現在,這些女工一提回來些酒肉糧米,那可是實實在在的東西……

    很快,織室就已經到了連女眷都很進去的好地方,人就是這樣,越難進越被人搶的東西就是好東西,不知不覺中,織室已經為石澗郡的百姓們都接受,並且在普通百姓中,女眷以進織室為榮,尤其是未出嫁的小娘子進了織室,那是能遭無數人求取的。

    當然,織室的作用僅僅是如此,那就大錯特錯了。

    姚靜會特意安排人教授這些女工手中掌財的重要性,也時不時地教她們識字,不識字也可以,因為姚靜在軍中開授了識字課程,每個士卒不說能認數百上千字,但是自己的名字是定然會寫的,于是姚靜可以要求這些女工在給他們的布衣上繡字,久而久之,不怕她們不識字……

    除了一點點解放女眷的思想,提高她們的地位,這織室還是有大用的。

    她們做出來的衣物等各種穿戴東西,姚靜開始安排商戶送到市場買賣,姚靜扶持她們一個月後,就已經不需要姚靜再填銀子進去了。

    織室中除了織女,還有管理階層,也都是女眷。

    姚靜抬起頭,看著姚燕,見她模樣,心中有些失望。

    這些日子,姚靜其實將姚燕看在眼里,她很多政務和賬目都不明白,很多地方都亂成一團,在男子官吏面前不敢說話等等……這些都是很正常的事。

    姚靜之所以不管,是想看她能不能反應過來,積極去適應。

    現在看來,果真不適應嗎?

    姚靜想了想,她並不勉強,政務上不適應,總有其他地方適應得。

    就像織室,管理和教習。

    這對于姚靜來說,這也是很重要的。

    姚靜要用姚燕,是為了提高女性的身份地位,但是,女子為官其實並不能改變這個社會現實,想要改變身份地位,只能從生產力上和思想上著手。

    織室是個開始!

    女子在生產力上有了話語權,她們的思想意識到了,那就可以慢慢改變,那麼未來女子為官能夠水到渠成地產生。

    “可以。”姚靜答應下來。

    姚燕驚喜地看著姚靜,她還以為自己會被阿靜罵一頓呢?

    “順寧你下去吧,明天你就過去,我會讓人給你安排好。”

    姚靜又說道。

    姚燕連忙點頭。

    ***

    姚靜和郡城一眾文武在郡守府議事。

    等到有了具體章程的時候,天已經黑了。

    許善之一直等在府外,可見,他對這個結果有多心焦。

    “足道兄!”

    許善之和郡城文武不大熟,而且這些人也是不會泄露剛才的會議,等到看到陳足道,許善之顧不得那麼多就直接去拽他。

    陳足道摸了摸不長得胡子。

    “善之莫急,莫急!”

    許善之怎麼能不急,這可是關乎州府和天下局勢的大事啊!

    “足道兄你且和吾說實話,姚太守欲出兵何處?”

    陳足道不急不忙,悠然地說︰“自是中州,主公甚是渴望建功立業,善之當知曉,主公身份,最急切地還是立功得到認可,此去中州,是最能揚名立功的途徑。”

    許善之跺起腳來,說道︰“足道兄就不曾看明白……姚太守若走,州府危矣?”

    陳足道說道︰“非也,州府,恐死局而已,中州穩當!”

    許善之一听臉色大變。

    “吾去尋姚太守!”

    邊說,邊準備往郡守府沖。

    陳足道連忙拉住他,說道︰“善之且和吾來。”

    許善之只想再去勸諫姚靜,並不听。

    陳足道說道︰“善之且听吾說來,吾是勸諫主公前去州府的……”

    許善之听到這句話,放才順從下來。

    陳足道將許善之拉到一旁清淨處。

    “比之中州,州府看不到功業,而且甚是危險,若非吾再三相勸,主公只怕下了決定……”

    許善之眼楮一亮,忙問︰“這麼說,姚太守並未下決定?”

    陳足道說道︰“主公已經開始命眾將整軍,雖不下,卻也和下了沒什麼區別!”

    許善之慎重地看向陳足道,說道︰“那足道兄你拉住我是為何?”

    陳足道說道︰“若想主公改變主意,還在于善之身上。”

    許善之不明白。

    “足道兄這是何意?”

    陳足道說道︰“善之兄若能有九分破州府叛軍計劃,吾再幫勸,還有機會讓主公改變主意!”

    許善之嘆了一聲︰“吾若有九分破敵妙計,早就說了!”

    陳足道說道︰“善之若是自請為此次一戰之軍師,也無需說出計劃,只以九分信心面之主公,主公定會猶豫!”

    許善之沒發現陳足道的用意,反而皺起眉頭說道︰“這豈不是蒙騙姚太守?”

    陳足道嘆道︰“主公曾言,善之先生你足智多謀,若主公身在州府,並得善之先生當日向州牧進言三策,主公當州府破叛軍日久。”

    許善之一听,也不由地沉寂下來。

    當初冀州叛軍還未到州府時,他就像州牧進言主動攻之,半路破敵三策,可是州牧不應……沒想到,這姚太守竟然如此看重他那三策!

    “善之你那半路三策破敵,吾于主公推演多次,已然認為,若三策成功,叛軍早已破之。”

    許善之這一听,心中頓時生出感慨之意。

    可嘆,州府和州牧並無人听之,事後也無人再推演算,他倒是做了無用之計了。

    其實,許善之並不知道,其實州府,如金蒔、付玉等智謀之士是推算過的,得出來會勝的結果後,他們自然不敢說于州牧听,同時,金蒔忌憚許善之,而付玉佩服……不得不說,許善之如今到石澗郡,那斷敵三策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陳足道輕輕一扯嘴角,主公既然看重于這許善之,而他又觀這許善之的確是少有的人才。

    管他是否心向大齊,他決定先將其弄到手為主公出力再說。

    至于日後,若真有不可解決的沖突,再解決不遲!

    不過……主公多智,昔日他也從沒想過會認主公為主,可是她後來所作所為,生生地讓他改變他的堅持,拜見主公拜見得心甘情願!

    將他拉入主公帳下,焉知這許善之不會成為下一個自己?(m.101novel.com)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開國女帝記事》,方便以後閱讀開國女帝記事第78章 劉赦敗太尉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開國女帝記事第78章 劉赦敗太尉並對開國女帝記事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