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之絕版馬官

第1017章 知音難覓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東風暗刻 本章︰第1017章 知音難覓

    李士�篳R頸浚 蘼鄣背躉故竅衷冢 賾詬呃穌絞攏 幕卮鴝疾豢贍苣@懍嬌傘 蛔ㄒ怠br />
    尤其是今天,他更該堅持自己的意見,不能給人留下胸無定算、前後搖擺的印象。

    但他禁不住想,高峻和郭孝恪到底是個什麼意見?

    皇帝對兩位大臣的回答還算滿意,臉上現出一絲笑容,隨即轉向李士�間@實潰 襖畬筧說囊饉疾環料鋼碌氐敝詘諞話 !br />
    李士�ˉ魽@氨菹攏 Τ齬笤謨忻 呃 晃炊暈姨糶疲 侶摶參辭彩骨笤  筇拼聳背霰址Ж呃觶 荒 運場C徽蚴撇蛔炒螅 圓凰吃蚓囊《 !br />
    皇帝點點頭,但伸手打開龍書案上西州送達的文諜,念道︰

    “家若興旺,必不喜惡鄰。國求安泰,須藩臣卑順。遇惡戶有遷避之法,鄰逆藩唯壓制一途,概宅可輕移,疆不舍寸也。國泰民安即是當國大義,保境安民乃為出師之名。”

    李士�ˉ魽@氨菹攏 搜暈薏睿 搜暈薏睢  br />
    皇帝道,“此言非朕所說,而是出自郭孝恪、高峻。”

    李士�ˉ魽@暗 惺Υ蛘套鈧靨焓保 郵繃羈矗 巰碌貝赫歉骷窘冢 罟似6泳茫 を 炊  ┤幣鹽蟀。 br />
    皇帝不接他話,再去書案上看,念道︰

    “高麗屢侵新羅,實是攜舊怨而動新兵,藐視我大唐。我若不聞不問,則眾藩離心,攏之再難。今三春回暖,正宜寒地用兵。”

    “高麗小國,地寡民稀,有力不能久也,以我一分之力,可抵他百分之功。若論農時,于我則飯增一湯,于彼則壺無一糧。若論所獲,于我則演兵一時,于彼則四季饑腸。若論國運,于我則動一旅而撫一國,于彼則外疲內困動輒見悔。如此三回,扶弱抑強,高麗豈不老實。”

    長孫無忌听著,不住暗暗點頭。高峻和郭孝恪在回信中所說的,不管褚大人明白沒明白,反正他是明白了︰

    居家過日子誰都不喜歡惡毒的鄰居,國家要想平穩,那麼藩國必須要謙卑恭敬。

    遇到惡毒的鄰居,惹不起了總還有遷走、遠離他的辦法。但對于不恭敬的藩國,只有壓制使他老實一條路。因為國土一寸也不能丟,你讓他一寸而他妄圖你一丈,誰都不能躲啊。

    也不要認為沒什麼出師之名,高麗無視我的威嚴、擅自欺壓大唐的藩屬小國、擾了我的清靜,這便是罪名!

    高麗藐視于我,我若裝聾作啞,其他弱小藩國就會與我離心離德,再想收攏起來就難了。

    如今三月陽春,天氣轉暖,正是利于在冷地方用兵的時機。

    高麗地寡人稀,雖然看起來氣勢洶洶,但堅持不了多久。大唐即使動用整個遼東民力興師,也只不過動了十分之一的力量,但高麗則需要舉全國之力、打起精神來應對。

    那麼到底誰延誤的農時多一些呢?我們只要多加一勺湯、把飯做稀一點,而高麗恐怕所有的糧袋里連一粒糧也沒有了。

    誰的結局更淒涼呢?大唐只當操演了一回軍馬,高麗則要一年挨餓了。

    誰的收獲更多呢?大唐動用一支軍隊,抑強扶弱,得到了弱國新羅的擁戴,而稍強的高麗受到了懲戒和削弱,以後再給大唐找麻煩就得想一想。

    這種仗打上三次,高麗也就老實了。

    皇帝念完了,看看長孫無忌、褚遂良,再看看李士�間@路鵯傲轎灰丫 芮嵋椎鼐捅凰搗恕br />
    皇帝暗想,其實這兩位當初的意見也並不堅決,轉起彎子來理所當然地會快一些,也不會有多麼別扭。

    而李士�礸弧蛂@耍 睦磧梢捕裕  勱縟詞譴烤律系摹br />
    武德三年,皇帝當時的身份還是秦王。在虎牢關大破竇建德時,李士�衛| 《莢謁庀魯宸嫦菡蟆br />
    當時,唐軍只憑借著三千五百輕騎,在虎牢關前、汜水岸邊不但擊潰了竇建德十二萬大軍,還生擒了竇建德。

    那時在皇帝的眼中,郭孝恪同李士�玟醢T 謨攣漵胝笳椒矯孀芫醯糜行├啡薄br />
    正是基于這樣的認識,到現在,皇帝讓郭孝恪鎮守西部邊陲,還要搭一個高峻,便有著彌補他勇力不足的考慮。而李士�牏X 砭又惺啵 魘鹵苛恕br />
    現在,從是否討伐高麗的辯論中,皇帝對這兩人又有了些認識——二人的能力各有所長,但郭孝恪無私,而李士�ㄗk難鄱陀行┐嗔恕br />
    皇帝深知郭孝恪與高峻二人之間的私人情誼,他們的來信毫不隱晦地表達支持出兵的見解,這一定是郭、高二人的意見經過綜合以後的結果。

    那麼剔除郭孝恪一向有慮事沉穩、周到的特點,想來高峻個人的意見,一定更為傾向于出兵狠狠地教訓高麗了。

    貞觀十八年以來,大唐對高麗較大的討伐已經發生過了兩次。第一對高麗進行討伐的借口其實是在貞觀十六年就已出現的。

    當時長安得到確切的消息,負責沿遼河修築城壘防御大唐、並以對大唐強硬而聞名的蓋甦文,在高麗朝廷的傾軋中獲勝。

    他在發動的一場兵變中殺死了高麗王和他的一百多位支持者,自立為軍事首領——大莫離支,執行更加擺脫大唐影響的策略。

    那年,皇帝雖有了干涉高麗的足夠理由,但還沒有立刻采取行動。他曾提醒他的朝臣,進攻遼東不可不倚賴的幽州和營州,仍未從隋末戰亂的影響中恢復過來。

    可是不久發生的幾件事迫使他攤牌。高麗、百濟、新羅之間的關系越來越緊張,高麗對大唐的態度也越來越敵對。

    貞觀十七年的後期,聲稱是大唐藩屬的新羅匯報長安,高麗聯合百濟,兵分幾路攻擊新羅,並切斷新羅貢使前往長安的路線。

    皇帝用禮貌的手段阻止高麗的侵略行動,無效。蓋甦文甚至拘留了一位長安的使節。

    皇帝這才決定親自征討這個以下犯上的國家。

    當時,出征高麗的計劃在大臣中是不受歡迎的,他們總是禁不住回想起隋煬帝在高麗戰爭中的慘重失敗。

    與皇帝最親密的長孫無忌強烈反對任何遠征,褚遂良也極力諫止陛下親征,那時唯一贊成敲打高麗的,是李世��br />
    盡管朝臣們反對,但這些人里已經沒有了讓皇帝頗為頭疼的魏征,他在十七年時死了。這個保守的家伙!他在貞觀十七年一死,皇帝在貞觀十八年就開始了精心準備的遠征。

    魏征,一直以隋末戰亂帶來的惡果還沒有消除為由,勸阻他不要推行“好大喜功”的政策。比如︰不要進行勞民傷財的、大規模的軍事討伐。

    目光短淺!攻佔高昌時魏征也是這口調。但你現在看看!皇帝都有了把魏征再揪出來,讓他去西州看一看、然後再讓他閉嘴的想法了。

    第一次皇帝親征,大唐盡收了遼東諸城、斬獲頗豐。

    第二次討伐高麗,大唐水陸並進,𠼦朦巨艦都動用了上百艘,人馬動用的也更多,但一般人看的到的實利其實並不比第一次大。

    對此,群臣私下里雖然不敢明說,其實心里總會有個編算。

    這次再若伐高麗的話,說不定有個別人,就該用“窮兵黷武”來腹誹皇帝了。皇帝暗道,“難道我願意折騰?!”

    但為將者必謀勝負,而為君者須謀大勢,這是不能強求誰的。

    西州的來信在朝野上下頭一次提出了“抑強扶弱”的主張,這是一股清醒之風!只這四個字,便值一個宰相!

    皇帝暗自感嘆了幾回——真是知音難覓啊!

    大唐地域遼闊,周邊異族環恃,如果對誰都只憑了一味的殺伐、佔領,大唐絕不會有現在的強盛,恐怕早已累倒在四處征伐的路上了。

    你佔了這一處,那麼再遠些的另一處呢?總會有一個邊緣地帶是你不能、不便、也不打算耗費過多精力去佔領的。

    大唐與高麗、百濟、新羅的關系錯綜復雜。得之無味、縱之不甘,關鍵在于制衡!

    從地理位置來看,新羅位于高麗半島東南部,與大唐不接壤。從距離上來講,新羅是三國中離大唐最遙遠的,其北面是高麗,西面是百濟。

    大唐之所以扶植新羅,正因為新羅居于高麗、百濟的側背,它存在的本身就是對高麗、百濟的一種牽制。

    即使新羅無力發動進攻,終究是高麗、百濟的後顧之憂。正因有了親大唐的新羅,才使得高麗、百濟有所顧忌,不敢傾其全力、明目張膽地出兵擾唐。

    再從以往三國之間的關系看,在貞觀十六年之前,高麗、百濟、新羅基本上是友好往來,沒有兵戈相見。

    大唐出兵討伐高麗的起因之一,便是高麗擅自封閉另兩國通往大唐的道路,不許與大唐往來。

    可見三國之間是勾心斗角的。這種三國不和的局面,為大唐勢力的介入提供了借口和條件。

    但是,由于路途遙遠,且氣候與中國大異,再者鴨淥水那邊山多地少,地不長草,皇帝從未想過直接出兵統轄。

    因而制衡之術才更適合他們——我不佔你,佔了你難道要養你?但你也不能乍刺,不能生出不臣之心。

    到貞觀二十一年初,皇帝已發覺鴨淥水以東的形勢愈加險惡,也愈加不利于大唐對三國施加制衡之法。

    因為高麗不僅襲佔新羅城池,導致直至目前為止、還忠心耿耿的大唐藩臣——新羅岌岌可危,而且百濟干脆斷絕了對大唐的朝貢。

    亡羊補牢,猶未晚也。

    若再袖手旁觀,任由著他們胡作下去,皇帝苦心經營的宗藩體系,在遼東之東,便有可能遭到瓦解。

    高麗坐大,那是什麼局面??豈是一頓飽飯、或一場年景可比。

    抑強扶弱。

    皇帝猜測,這四個字到底是出自于高峻,還是出自于郭孝恪……

    ……

    這四個字其實既不出是自于郭孝恪,也非出自于高峻,而是出自于高峻的八夫人、西州女司馬甦殷。

    當時,高峻與郭大人講過出兵的道理之後,還曾張牙舞爪︰

    “小弟讓人掐了脖子,已經喊不出‘救命’來了,你在這里端坐著連手都不伸、說未接到小弟的求援,說師出無名?只憑此,高麗就是叫我干爹,他也是個不懂禮數的干兒子,欠揍。”

    當時,甦殷一邊開著玩笑,“怎麼是干兒子?等麗容生了,不論男女就叫高麗,”

    高峻也不是省油的燈,故作不知地問,“你說……高麗那個人是叫蓋甦文還是叫高甦文?”

    甦殷臉一紅,然後覺著要說得文雅些,便寫上了“抑強扶弱”。

    因為這四個字,半月後,大都督府的平靜就被打亂了。

    高峻有點措手不及,因為西州的幸福日子才剛剛開始,百業興旺,四方平靜,牧事繁榮,柳玉如對九夫人麗藍也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他以為這樣的日子還要無限期地持續下去的時候,三月下旬,長安的詔書到了。

    皇帝陛下擢升高峻為兵部尚書、總牧監,兼全國兵馬事,見詔赴任。當然絲路督監一職還掛著。

    都護府治所立即由焉耆遷回到西州來,大都護郭孝恪兼領西州都督,賜上柱國。都護府長史高岷兼西州長史。

    三月戊子,皇帝已下詔,左武衛大將軍牛進達為青丘道行軍大總管,原兵部尚書李世�慼@啥 佬芯笞芄埽 嗜芄鼙苑Ж呃觥br />
    柳玉如簡直有點六神無主了。

    一方面她高興,這樣一來高峻就升至了正三品。另一方面她又擔心,閣老生前給她分析過侯君集失勢的原因,是“功不稱位,資歷不到,樹大招風”,而高峻出任尚書的年齡比侯君集更年輕。

    她說,“怎麼不讓郭叔叔去坐這個兵部?那就好了!”

    吏部不同于天高皇帝遠的西州,一直無拘無束慣了、像匹野馬似的高峻,去了長安以後到底能不能適應?

    謝金蓮無牽無掛,當然滿心歡喜,因為她能夠以兵部尚書二夫人的身份,堂堂正正地、隨著高峻去長安定居了。

    以前,當她拖著病痛、拉著甜甜、在舊村北坡的草房中忍受哥嫂的擠兌時,可敢想過有今天?

    麗容也興奮,她喜歡長安的熱鬧以及更高的身份;

    甦殷有些鬧心,因為詔書沒提到她,她還得是西州司馬;

    麗藍也鬧心,她是這些人里唯一沒被賜給爵位的。除了柳玉如是瑤國夫人之外,其他人都是縣君,她能不能去還不確定、又不能腆著臉上去問。

    她感到了焦慮和委屈,就算能去的話......池子怎麼辦?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唐之絕版馬官》,方便以後閱讀大唐之絕版馬官第1017章 知音難覓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唐之絕版馬官第1017章 知音難覓並對大唐之絕版馬官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