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訓練主管的薛明站在隊伍的最前面,他審視著眼前這些熟悉的面孔,這些都是他一天天看著長大的孩子,他見證了他們由少不更事的孩童逐步蛻變為一名特種戰士的全過程,對每一個孩子他都視如珍寶、如數家珍,他深知這些孩子之所以能走到今天,都經受了常人都無法忍受的痛苦與磨難,他知道,自己的這一生注定無法再與他們分開。
長時間的沉默,薛明終于開口了︰“學員們,你們都知道了前兩天的演習結果,應該說余劍晨突擊小隊的表現令所有人都刮目相看,同時,通過這次演練,也讓我們知道了自己的缺陷和不足,見識了真正部隊的快速應變及聯動機制,對我們今後的訓練提供了很好的參考,下一段訓練我們要更貼近實戰,進一步完善我們的訓練內容與訓練方式,下面我說一下這次演習的不足之處。”
薛明看了一眼下面站立的余劍晨,余劍晨心里一緊,說心里話,他其實也不滿意自己的這次表現,突襲演變成了混戰,這就是最大的失敗,看著薛明略顯陰沉的表情,他心里有些忐忑。
“這次演練,突擊小隊的表現得到了大家的肯定,尤其是配合演練的兄弟部隊對你們的表現給與了充分的肯定,你們成功的擊斃了對方的主要帶隊將官,但這卻不是我想要的結果,更不是你們多年訓練要達到的目的,余劍晨,出列!”薛明目光如電逼視著隊中的余劍晨。
“到!”余劍晨快步跑出隊列。
“這次演練對你來講有什麼收獲與啟示,有哪些不足需要改進?”
“報告!這次演練作為隊長我對遇到的困難估計不足,行動初期進展過慢,導致後續的行動過于倉促,遇到抵抗時又糾纏過多,延誤了脫離戰場是時間,及至天亮,完全喪失了動作的隱蔽性與突然性,導致整個小隊被圍,無力突圍。”說到最後,余劍晨的聲音漸漸變小。
“歸隊。”余劍晨的回答令他基本滿意,這次演練他要的不是結果,不論勝負,他需要這些學員能從中得到啟示,這種近乎實戰的訓練遠勝于他們的說教。
“說的不錯,但還不夠深刻,特種作戰強調的是突然性與隱蔽性,這既是我們的優勢,也是我們的劣勢,一旦喪失突然性與隱蔽性,必將陷入到混戰與被圍的泥潭,在對方的領地,脫身將變得異常困難。這就考驗帶隊指揮官的臨場指揮能力,更能檢驗出事前的計劃是否周密,以及應變預案是否完善。你們每一個人都是我們的寶貴資源,將來到戰場上,更是國家和軍隊的寶貴資源,作為軍人,我們不怕犧牲,但你們記住了,勇于犧牲不是我們的追求,爭取戰爭的勝利才是我們的終極目標,為了勝利會有傷亡,但如何以最小的代價換取最大的勝利,是你們現在就要時刻牢記並在平時的訓練中逐步做到熟練運用和掌握,當你們走向戰場的那一刻,不是讓你們去以命抵命的,在任何時候,生命遠高于一切,錯過一次戰機還有下次可以彌補,失去生命,那是無法彌補的損失。特種作戰中,快速、靈活的機動是我們的特點,穩、準、狠的打擊敵方的要害部門是我們特長,但這些都離不開一個前提,那就是要確保自身的安全,只有有效地保全自己,才能完成事先下達的任務指令,及至全身而推、脫離敵佔區,才算是圓滿的完成了任務,單從這一點來看,余劍晨的小隊,這次是不成功的一次突襲,甚至可以說是失敗,當天色大亮,一個十一人的突擊小組出現三個以上的傷亡的時候,意味著你已經失去了戰機與作戰能力,此時,如果不能協助受傷的戰友迅速脫離戰場,後果不堪設想。在戰場上,尤其是敵後戰場,我們絕不能拋下受傷與陣亡的戰友不管,絕不能把他們留給我們的敵人,因為,他們是我們的兄弟、姐妹。”
底下的學員一片寂靜,余劍晨更是自責地低下了頭,薛明的話就像錐子一樣扎在了他的心頭,不僅是他,沈亦非、梁青、高健、秦漢、何小研等等,他們的心里都仿佛被押上了一塊石頭,平時的演習、訓練無論多麼殘酷,他們現在也都應付自如,沒有心理壓力,但薛明的話讓他們頭一次意識到,未來,在戰場上,自己的每一次判斷失誤,付出的代價並不是訓練場上的加練懲罰,而是流血與生命的代價,而付出這代價的不單單是自己,還有這些身邊相處多年、親如兄弟、姐妹的戰友。
薛明緩和了一下口氣,他深知,對這些孩子還應當多鼓勵,鼓勵他們多去嘗試、多去面對、多去實踐,只有在不斷的探索當中才能逐步地完善自己、充實自己、提高自己,否則,即便訓練的再好,也無法應對戰場上瞬息萬變的敵情與意外。
“當然,單從這次突襲的效果來講,應該是完成了預定目標,雖然付出了不小代價,但搗毀了敵方的指揮系統,同時也摧毀了對方的保障系統,擊斃了對方的兩個重要指揮官和大量的有生力量,作戰目的基本達到,唯一欠缺的就是經驗不足,這就需要大家在未來的高級別對抗當中,不斷完善自己,我希望、也是我們所有教官的希望,那就是竭盡我們所能,幫助大家,讓每一個人都成為有勇有謀、智勇雙全的超級戰士。”
“我這里有兩份材料,都是關于特種部隊突擊作戰的經典案例,一個是80年美國三角洲特種部隊首次參與的行動,解救美國駐伊朗大使館里的被俘人質,由于指揮混亂、缺乏協調、準備不足以及惡略天氣等原因,這次行動最後以失敗告終,美國付出了兩架飛機相撞墜毀,八名特戰隊員陣亡的代價,而死去的特戰隊員遺體被伊朗人拖行示眾、百般侮辱,並通過電視畫面傳遍全世界。這就是我說的無論何時都不能拋下自己的戰友不管的根本原因。”
“另一個是可以堪稱典範的特種作戰戰例,以色列特種部隊千里突襲烏干達,成功解救被劫客機里的一百零二名以色列公民的經典戰例,這次行動共動用了五架c-130運輸機、兩架波音707客機八架f-4戰斗機,二百八十名特種突擊隊員,還裝備了106毫米無後坐力炮和重機槍的吉普車,還有反坦克導彈、火箭筒、奔馳車等等,此外還有三十三名醫生組成的醫療小組,還有若干協同、指揮人員。”
此時,下面的學員們不自覺的發出驚嘆,眼里閃著光芒。薛明看了看大家接著說道。
“大家想一想,如此龐大的突擊救援隊伍,如果沒有一個強有力的指揮系統、詳盡而周密的行動方案,沒有各個部門密切配合的協作、相互支援,要想成功營救人質談何容易?營行動從飛機落地到完成任務起飛,要求在55分鐘內結束,他們提前兩分鐘完成了任務。在沖進候機大廳與恐怖分子交火過程中,僅用了一分四十五秒就擊斃七名恐怖分子,有三名恐怖分子逃走,另外還擊斃了四十五名烏干達士兵、炸毀十一架米格戰機,106名人質除兩人中彈死亡、一人傷重不治、一人因病在當地醫院就醫,後被處決外,成功解救出102名人質,特戰隊員只有一名陣亡。這一次經典戰例注定會載入史冊,事後,烏干達的總統在譴責以色列的野蠻行徑後也不由得由衷的稱贊說‘我作為一名職業軍人,認為襲擊非常成功,以色列特種部隊真他媽的是好樣的!’”
所有學員都發出了贊嘆之聲,一些人甚至鼓起掌來。
這次總結大會在顧長輝的鼓勵的話語中結束。
這些學員從此有了新的追趕目標,他們要用實際行動,去超越以色列的特種部隊。
為期兩個月的選拔訓練開始了。
這次的短期集訓與以往不同,顧長輝和薛明及全體教官經過仔細研究,決定根據學員的訓練表現與特戰技能掌握情況區別對待。現在每個訓練小隊都有五個訓練小組,每個小組都是四十名左右的學員,大家仔細商討了訓練內容,新增了跳傘、審問技巧、抗審訓訓練,布雷與排爆等科目,同時又加大了野外生存、遠途奔襲以、特種車輛駕駛、滲透與潛伏及通訊應用等科目的訓練強度。
薛明提議以兩個月為限,在每天訓練結束後,由學員自己評比,選拔出十三名優勝者,十三名淘汰者,經過兩個月的評比考察,最後匯總,結合教官的建議,把優勝者、淘汰者及剩余的中間部分的人員,組成三個訓練中隊。北方訓練基地的學員同樣如此,之後,兩地學員合並,再組成三個訓練大隊。第一梯隊學員在每個訓練周期後,仍由學員自己評比出最後二十五名隊員,這二十五名隊員自動降到第二梯隊,第二梯隊的前、後各二十五名則自動升到第一梯隊和降到第三梯隊,第三梯隊的前二十五名升到第二梯隊,後二十五名回到總部基地,和其他學員及新近從部隊選拔上來的新人一同訓練,這樣即可以形成有效的競爭機制,同時也完善了梯隊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