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為防盜章 前朝皇帝昏庸無能, 親近佞人,任其禍亂朝綱, 最終被天下推翻。期間各路人馬揭竿而起, 無數英雄逐鹿中原。新舊更替, 獵戶出身的(太)祖,帶領一干人馬,征戰五十年,最終入主京都, 定國號“靖”。因常年征戰,勞累太過, 僅僅在位七年,最終與世長辭。太子繼位,年後改號“永安”。
永安帝心系百姓,始登基便廣納諫言, 勵精圖治, 休息養民。兵荒馬亂的余波慢慢淡去之時, 有大臣上書︰“金陵雖歷經六朝, 每朝氣運卻如此之短, 且慎!要緊,要緊,要緊!”
天下安定不久, 永安帝不願勞民傷財, 自是不允。眾臣無法, 只得哭求, 萬民表欽天監齊出,帝終允。耗時五年,遷都神京。
隨著朝代沒落,百姓們也只听祖祖輩輩說過千年前的盛況。他們才不管皇帝是誰,為什麼要遷都,任他何種盛況也不過就瞧個稀罕。最要緊的還是隨著遷都,高官大臣商賈鄉紳紛紛擠進神京,房子是一天一個價,尤其東西兩城,房子都漲到天價了,原來的住戶是賺了個盆滿缽滿,誰還管富不富貴不貴的,遷就遷吧,哪里住不得人。
自古以來,四九城這一地界就有東富西貴南貧北賤一說。又有京城乃天子腳下,這南市雖貧,卻是平民聚集地,什麼人都來得,天南地北南來北往的客商,周邊的販夫走卒,不夠個兒的,自然也就只能往這南城跑,消息自然也靈通起來。
南市有個“閑事”茶館。茶館有兩層,三間店面大,離城門口不足二里地。生意興旺異常。蓋因這茶館有個說書老先生坐鎮,茶錢也不貴,不羈什麼,一大碗的茶沫子,兩文錢,平日里,三教九流販夫走卒閑了也願意花個一子兩子吃碗茶,多加幾個錢,就能坐上一整天,實惠的很。因此常客頗多,迎來送往的,生意倒也興隆。
這不大一早早的,就有那扯閑篇的,剛進城先摸底兒的,都往那兒一坐,不大一會堂里堂外就坐了滿了人。
只見一位身著灰色長袍,身形碩長的老者,踱步至長案前,用手捋了捋胡須,手上木頭一拍,剎時,滿堂皆靜了下來。
老先生理了理長袖,用手作揖道︰“眾位客官,老朽來到貴地界討口飯吃,各位擔待擔待。”
話一出口,眾人也頗為捧場,連連起哄。
那老先生也不多言,清了清口,便開始講起︰“話說前朝,這昏君殘暴,佞臣當道,民不聊生”
這天下興,百姓苦,亡,百姓苦。這會幸存下來的老人也是連連感嘆,虧的是□□起義,這幾十年休養生息,日子方才好過了些。
只听老先生又說道︰“今兒咱們再說說這榮寧街。”
有人問了︰“嗨,這榮寧街有何說頭。”
這話一听這就是外地來的,京城腳下不同別處,達官貴人遍地走,這今兒個御史參了誰家小舅子縱馬,明兒個誰家老爺納了第幾房小妾,都是這天子腳下的談資,雖不在明面上,背地里,大家對個眼神,都是喜聞樂見的,誰不想看看那些貴人的笑話,那怕听一耳朵下飯也是好的。
于是,後頭一位臉上帶點麻子的小哥帶著京城人的優越感便道︰“你這是才來的,不了了。這四王八公,里頭可有兩位國公姓賈。這西城,其中可有一條街都是榮寧兩府家的。原這條街也不叫榮寧街,這會可是連姓都改了。別的不說,光是榮國府那門前的兩口石獅子,端的是威風凜凜。等閑人,都不得靠近。”說著,賊兮兮的巡了周圍又道︰“這京城大著呢,路上遇到都得是這個。”說著手上還比了個三。
這又是何意?”中年漢子疑惑道。
這京城四品五品尋常,六品不入流,隨便就是一個三品砸下來。這些都不事兒。怕的是你見到那些穿著鮮艷,年紀尋常的小公子。遇見這個,你得躲得遠遠的。”
這他懂,這些年輕公子都是衙內,不比年長者顧忌多。士庶有別,貴人有特權。像他老家的一位,不過是縣令爺的小舅子,踩踏農田,把阻攔的老漢打個半死,也不過幾兩銀子完事,就這還是體恤了。想到這,漢子便也心有戚戚焉,忙不迭點頭。
我好心一句,你只听著便是,不听,若是出了什麼事,別怪小弟我不曾與你說。”
那是那是”這中年漢子一听,把連日來听的見的那股興奮勁兒去一大半,也暗暗記住了這些話,便拱手作揖道︰“還真多謝小哥一言,某是真感激。”
嗨,這值當些什麼”四九城的人自有一份大氣,這也是他見這人眼生,便多嘴提了幾句,結個善緣。听到上頭說書先生說到了四王,拍拍頭,被這麼一打岔︰“剛說到那兒了?”
說到介榮寧街了”漢子提醒道
原來啊,這榮寧街近來出了件大事兒。不見這南城還天天施著粥嘛,說來也是有緣由的。
卻說這榮寧街,就要說到這榮寧兩公了,這榮寧兩公原本不過金陵城的小地主,生活不過略富余,後來也因這世道民不聊生,險些連口飽飯都不得了。得虧遇明主,也是驍勇善戰,這才得受皇恩,封了國公。
這封了國公,又枝繁葉茂,真真是鐘鳴鼎食,家族興盛。
原這大家都是這麼說,只是這嫡枝不旺,倒是一樁憾事。後得一嫡子,就是那賈侯爺,真是萬幸。只是這小侯爺也頗為艱難,打小怕是養不活,在那寺里養了替身,這麼著到了歲數,娶了那忠靖侯的史家小姐,乃是門當戶對,天作之合。合該是美事,誰知這三五年的,也不見繼承。
前頭據說有幾位小姐,後頭再是沒有了。這難得有了位小公子,看著穩穩當當的入了譜,誰知就出意外了。
這外地才來的漢子原也是知道當朝有四王八公,卻不知這些內情。他在鎮上也是能耐人,卻又哪見過這陣仗。心里卻想,這貴人都得過什麼樣的日子啊,夢里也想不出來啊︰“這富貴人家倒多是子嗣艱難。”
那說書先生,一天也就兩場,這會嗓子都干了,自然就歇了。因此听得中年漢子的話,整個屋子都嘈雜了起來。諸多猜測皆有,倒是不值一提。
只那二樓雅間,有兩位公子,不衣裳身段,只說這相貌,已是人上人,這會倒也皺起眉道︰“羽兄,這听了一大會兒,听出什麼來了?”
小六六啊,早年听家里老人講,日子也是確實難過,如今天下太平,海晏河清,百姓的日子好了,這才有今兒個大家在這兒听閑篇。”羽墨對這些人並未動怒,這堵不如疏,皆是無關痛癢。
全賴當今英明,”好你個正人君子,我想同你說老賈家的□□,你竟然這麼正兒八經。還叫我六六,不就姓柳行六嗎?“我這說老賈家呢,倒是亂的緊。”
當今自然是英明,你也別插科打諢了,今天還有正事要辦,你可別貪熱鬧。”說著,羽墨用扇之輕敲柳諺,起身闊步就往外走。
柳諺抽抽嘴角,快步跟上,嬉笑道︰“都這點了,咱們何不去他家蹭頓飯。”
那還不快走。”
說著,兩人一道從樓上走了下來,嘈雜頓時一肅。瞧這兩人姿儀皆是不俗,有那外來的,眼都不帶錯盯著,另一些人則是瞥了一眼就轉開了,同時還暗暗提醒同桌別多看。
這京城呆久了都知道,眼珠子也得管好,不該看的別看,一不小心,這眼珠子就沒了了。
三皇子終究勝了一籌,越過年長他幾個月的二皇子入主東宮。太子大典一過,二皇子封為謙親王。一個謙字壓的二皇子夢碎,再無回旋余地。
有輸自然有贏,當今的身體每況愈下,二皇子一派越發坐不住了,自立太子以後,賈赦瞧著府里的禮單越發厚重,就知道賈家這次站隊成功了。
入秋的第一場雨剛過,天未涼,反而越加悶熱。立太子之後想走賈家路子的人絡繹不絕,就連賈赦也免不了一場應酬。
午後,儒學先生布完課業,賈赦扇了扇風,瞧著外頭烏雲聚頂,心里莫名煩躁。
該教的為師都教了,往後還得看你自個了。”呂攸既得意學生天資聰穎,又失落自己再無學識可授。比起書香世家的底蘊,他還是差了些。
先生,此話何解。”賈赦一愣,先前听賈代善幫呂先生的兒子謀了個官職,卻未曾說起辭館之事,听著意思,竟是要走。
呂攸輕輕一嘆︰“承蒙賈府恩德,本不應該辭館,只是為師並不如那世家,科舉授業已教無可教,如若再待在賈府,只怕誤了你。”在學生面前承認自己的不足他也是鼓起了很大勇氣,卻奈何他也不過進士出身,還是個半道的官,賈家的繼承人只怕學的不止他這一身科舉知識。他有自知之明,又何必誤人子弟貪戀賈府庇護。
賈赦同呂先生相處時間最長,老頭子為人通達豁朗,他學到的可不僅僅是知識,還有比書上更寶貴的東西。
如今人要走,賈赦也不願看著敬重的先生在賈府孤身一人,先生回家享天倫之樂,也是應有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