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寒梅鑄金
冊封大典的日子愈發臨近,宮廷內外都沉浸在一種忙碌而喜慶的氛圍中。然而,在這表象之下,暗流從未停息。
朱常洛雖以雷霆手段初步穩定了朝局,但閹黨多年經營,盤根錯節,余毒未清。一些表面順從的官員,暗地里依舊陽奉陰違,更有甚者,與隱匿起來的蓮尊教殘余勢力藕斷絲連,伺機而動。而最大的難題,來自于國庫。
魏忠賢及其黨羽多年貪墨,加之蓮尊教興建血巢、蓄養私兵耗費無算,早已將國庫掏空大半。如今新政伊始,賑濟災民、撫恤戰損將士、重整邊備、興修水利……處處都需要銀錢。太子雖竭力開源節流,甚至削減了宮中用度,但面對龐大的開支,依舊是捉襟見肘,時常與戶部官員議事至深夜,眉宇間難掩疲憊。
這些,林雪都看在眼里。
她雖居于凝雪閣,但朱常洛從不將她視為只應待在深宮的籠中鳥。他會將一些不算極端機密的朝政難題說與她听,並非一定要她給出答案,更像是某種傾訴與探討。林雪話不多,但往往能憑借其江湖歷練帶來的不同視角,提出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見解。
這一日,朱常洛又來凝雪閣小坐,談及西北軍餉籌措困難,幾位將領的請餉奏折被他壓下已久,語氣中充滿了無力感。
“戶部那邊,能挪用的款項都已動用,加稅恐激起民變,發行寶鈔又恐物價騰貴……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他揉了揉眉心,年輕的臉龐上帶著與年齡不符的沉重。
林雪靜靜地為他斟上一杯熱茶,氤氳的熱氣模糊了她清冷的眉眼。她沒有立即說話,只是望著窗外那幾株早已凋零、只剩虯枝的梅樹,仿佛陷入了某種回憶。
許久,她才緩緩開口,聲音平靜無波︰“殿下可還記得,我初遇顧大哥與韓大哥時,是在何處?”
朱常洛微微一愣,不知她為何突然提及此事,但還是答道︰“自然記得。是在京郊官道,你們……劫了甦擎天暗中輸送的一批鏢銀。”這件事,顧清風後來曾簡略向他提過。
林雪點了點頭,目光依舊落在窗外︰“那批鏢銀,數目不小。當時只為斷甦擎天財路,挫其氣焰,得手後,便由我們三人分別藏匿,以備不時之需。”
朱常洛心中一動,似乎捕捉到了什麼,眼中閃過一絲期待的光芒。
林雪轉過頭,看向他,眼神清澈而坦然︰“我的那一份,未曾動用。如今,或可解殿下燃眉之急。”
朱常洛豁然起身,激動之下踫翻了茶盞也渾然不覺︰“雪兒,你……此言當真?那批銀兩現在何處?”他不是貪圖這筆錢財,而是這雪中送炭的情誼,以及這背後代表的,她與他並肩面對困境的決心。
“就在京城。”林雪語氣依舊平淡,“只是,那些銀兩仍保持著當初鏢銀的形制印記,若直接使用,恐引人注目,橫生枝節。”
朱常洛立刻明白了她的顧慮。那批鏢銀是髒銀,若直接流入市面或充入國庫,一旦被閹黨余孽或別有用心之人察覺,完全可以借此大做文章,攻擊太子妃資財來路不明,甚至污蔑太子與她勾結江湖匪類,後果不堪設想。
“這……”朱常洛眉頭再次蹙起,剛剛升起的希望又蒙上了一層陰影。
林雪卻站起身,走到書案前,取出一張早已繪好的簡圖,鋪在朱常洛面前。圖上畫的,並非藏銀地點,而是一處位于外城、臨近漕運碼頭、看似普通的民宅院落結構圖,旁邊還標注了幾處細微的修改建議。
“此處,是我早年暗中置下的一處產業,內有地窖,頗為隱秘。可在此地,設立一處私密工坊。”林雪指尖點在圖上一處,“尋可靠匠人,將那些銀錠……重新熔鑄。”
“熔鑄?”朱常洛眼楮一亮。
“不錯。”林雪點頭,“熔去原有印記,重鑄為普通官銀式樣,或者……干脆鑄成無標記的銀錠、銀餅。如此,來源便無可查證。殿下可借此銀,以私人名義,或通過絕對可靠的渠道,注入急需之處,比如……西北軍餉。”
她的計劃清晰而周密,既解決了銀錢來源的隱患,又考慮到了實際使用的便利與安全。這絕非一時興起,而是深思熟慮的結果。
朱常洛看著眼前這張簡圖和神色平靜的林雪,心中涌起滔天巨浪。他從未想過,她不僅武功高強、心懷大義,竟還有如此縝密的心思和決斷力!這份在他困境中悄然準備、並完美解決後顧之憂的厚禮,其價值遠超金銀本身!
他猛地握住林雪的手,聲音因激動而有些哽咽︰“雪兒!你……你讓孤如何謝你!”
林雪任由他握著,感受著他掌心傳來的滾燙溫度,微微偏過頭,輕聲道︰“殿下為天下勞心,我既在其位,略盡綿力,何須言謝。”
她沒有說出口的是,這筆原本用于復仇的“不義之財”,如今能以這種方式,用于正道,用于安撫邊疆將士,守護家國百姓,或許,也是對林家枉死親人的另一種告慰。這讓她心中那一直存在的、關于復仇與道義的掙扎,似乎找到了一個平衡的支點。
事不宜遲,朱常洛立刻秘密安排絕對心腹之人,按照林雪提供的地址和方式,悄然運出藏銀,送入那處民宅改造的工坊。熔鑄銀兩需要時間,但在太子嚴令和重賞之下,一切都在隱秘而高效地進行著。
數日後,第一批重新熔鑄好的、光潔如新、沒有任何標記的銀錠,被裝在普通的木箱中,秘密送入了東宮。
書房內,燭火通明。朱常洛打開木箱,看著里面碼放整齊、閃爍著柔和銀光的錠子,長長地舒了一口氣,多日積壓在心頭的陰霾仿佛被驅散了大半。
林雪站在他身旁,拿起一錠銀子,入手微涼沉實。她用手指輕輕摩挲著光滑的銀面,上面再也找不到昔日威遠鏢局的印記,仿佛那段血火交織、亡命天涯的過往,也隨著那熔爐的高溫,被淬煉、被重塑,化為了支撐前行的新的力量。
“殿下,”她將銀錠放回箱中,聲音平靜卻帶著一種堅定的力量,“銀錢雖可解一時之急,但根本之道,仍在廓清朝綱,鏟除積弊,使國庫豐盈,天下安定。”
朱常洛鄭重地點了點頭,握住她的手︰“孤明白。這條路,孤會與你一同走下去。”
窗外,夜深人靜。而東宮書房內的燈光,卻亮了很久很久。
那批由劫掠而來的鏢銀熔鑄而成的“無名之銀”,如同無聲的血液,悄然注入大明王朝虛弱的身軀,成為了太子朱常洛開啟中興之路的第一筆,也是最特殊的一筆經費。
寒梅雖傲,亦知傾其所有,滋養根本。而這深宮之路,也因這超越常規的智慧與擔當,顯得愈發波瀾壯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