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語花真的覺得這一天簡直就是她最黑暗的一天,她從來都沒有被人打,今天竟然被人壓著打。
還是前世那個村里最窮只有姐弟兩個人,她隱約記得最後這對姐弟是餓死在家很久才發現。
只不過那個時候她已經在京都四合院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她厭惡那種什麼都不用做就錦衣玉食的生活,像是被資本家侵入到了生活中一般。
絲毫沒有想到經過嚴打所有人的財政基本拉平,哪里還有什麼資本家。
“你們抓我做什麼?是我被打了,你再不放我出去我要告你們局長。”齊語花的臉腫的老高抬高聲音對著外面穿著公安服裝的人喊道。
別人怕這些公安她可不怕,畢竟都是為人民服務,也不能拿她怎麼樣。
“呵,那你去告吧,說你先挑事的人證都超過一百個了,辦案這麼多年也是少見這麼多人證。”年輕的警員嘴角撇了撇。
沒想到這個女的這麼年輕竟然做出玉米地那種骯髒事,還嫉妒人家買東西先挑事。
這放到什麼時候都是相當炸裂的,所以對眼前這個女的也沒有什麼好語氣。
齊語花被用這種語氣說話真的氣上頭︰“你竟然敢抓我?信不信我男人讓你脫下這層殼。”
等她說完整個房間都安靜了,身後幾個犯事的人瞬間離這個瘋婆子幾丈遠。
竟然敢站在拘留室挑釁人家公安,這簡直是找死,這個時候就算是廠長局長的崽都不敢這麼牛氣哄哄。
畢竟稍不留神就直接下台。
年輕警員嘴角抽了抽,踫見神經病了。
“你男人已經在醫院了,有本事讓他來,我堂堂正正的進了公安當警員,如果有人用全力扒掉我這身警服讓他來,我倒要看看你是哪個資本家的大小姐。”
趕來的齊興國和張翠花听到這只覺得兩眼發黑,這資本家大小姐的帽子可不敢扣到他們的身上。
張翠花直接沖上前直接一巴掌甩到了齊語花那腫的老高的臉上。
齊語花只覺得自己的腦袋被打的嗡嗡嗡什麼都听不見,臉剛開始發麻後續劇痛讓她瞬間發出尖叫聲音。
經常做農活所以在張翠花全力的一巴掌齊語花最少也是耳膜穿孔了。
張翠花真的差點被嚇破膽子,如果被扣上資本家帽子他們全家下放不說,村里那些被下放的人她可是看在眼里。
一年能死好幾個,冬天只能住牛棚,四處透風,沒有衣服被子,只能靠肉體挨。
只是北方的天格外的冷他們只能盡可能的找一些稻草御寒,就這樣每年都走好幾個,而且吃的比公社里的豬還不如,餓死的也不在少數。
做的都是最苦最累的活,挑糞修路修橋所有消耗人的活計。
他們家如果下放的話不出一年絕對嗝屁,張翠花渾身顫抖驚魂未定。
“你在放什麼屁話,你男人就是咱村里打獵和下地掙工分的,一個月也就剛夠吃飽,他家還八代貧農,我們家也是貧農,你是腦子有病還是糞填滿了。”
張翠花抬高聲音伸手擰著齊語花的耳朵使勁,與其說是給齊語花說,其實是給周圍人說。
齊興國鐵青著臉,本來昨天結婚的時候就讓他們加丟面,所有的臉都被這個女兒丟完了,沒想到還有更丟臉的。
今天他剛進公安門听到這話只覺得太奶在召喚,只想兩眼一閉的暈了過去。
“我怎麼會生出你這麼個女兒,同志你盡情判她吧,該是什麼就是什麼。”齊興國一臉正氣的咬牙切齒的說。
他們家還真經不起推敲,稍微推敲一點真的夠他們喝一壺。
不說其他的了。就他亂搞男女關系就夠槍斃了,就算不槍斃也是無期徒刑。
而且他們家吃香喝辣的地里那一點交完公糧哪里還能供得起。
齊興國的臉俊黑,他想過自己翻車但是絕對不應該是在自己女兒身上翻車。
“嘖,你瞧瞧,你家人這麼正氣怎麼就有你這樣被資本腐蝕的女兒。”年輕警員有些無語。
“不過關于你們家作風我們會在你們村里沿村走訪,如果真是被資本家腐蝕就把你們都抓起來下放。”
齊語花被打的頭暈還有一點惡心,耳朵旁邊嗡嗡嗡的什麼都听不到,只覺得想吐。
“行吧行吧,簽個字,然後一會和受害者調解下,如果受害者原諒就沒有什麼事。”警員拿出文件對兩人說道。
“不會寫字就按個手印。”
齊興國低頭哈腰的點頭,趕緊在上面按了個手印臉上有些討好笑意。
“你好,我想問下受害者在哪,我想和受害者談一談。”
“受害者是你們本村的,叫甦冰倩。”年輕警員翻了翻上面的記錄隨口說。
現在打架斗毆沒有出人命沒有受重傷一般都是調解賠償,如果受害者不接受賠償的話只能關一段時間。
如果出諒解書的話就可以出去了,他也是例行公事。
張翠花眼楮通紅,听到本村甦冰倩的時候一下變得惡狠狠,竟然敢這麼欺負她女兒,她不會放過的。
齊興國听到本村的時候已經松了一大口氣,在听到是甦冰倩的時候更是放松身體。
對他來說威逼利誘一個沒有父母的姐弟那不是手到擒來,就算是他們父母還在他也有辦法讓對方出諒解書。
“女兒,你在這里在等等,我明天一大早就接你出來。”張翠花的聲音帶著心疼。
“娘,娘,我不想在這里過夜,這里好冷,還沒有床鋪,只能睡地上。”齊語花听到張翠花說讓她在這里待一晚瞬間覺得天塌了。
她以為在這里待幾個小時已經是極限沒想到竟然還會過夜。
頭瞬間搖的和撥浪鼓一樣,拘留室可不單單只有她一個,還有其他人還在一起,男女中間只隔著一個鐵柵欄,她不想和這些臭男人呆在一起。
她前世被捧在手心的自尊心這一刻破裂,腦袋有些缺氧,伸手緊緊抓住張翠花的袖子說,像是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