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母子倆的一言一舉,讓眾人唏噓不已。
唾棄著母子倆的冷酷無情,憐憫陳霞的不幸遭遇。
但對陳霞而言。
這絕非親人的拋棄,而是從血緣禁錮中的徹底解脫。
她沒有悲傷,而是大松了口氣。
離她最近的楊勇,听見了她這聲如釋重負的嘆息,不由得愣了愣。
他疑惑地撓了撓後腦勺,往身後瞥了一眼。
可陳霞依舊一臉痴笑,沖他齜著牙傻樂。
咦?
這傻丫頭……咋感覺哪里怪怪的?
雖然目的達到,但陳玉娥和劉水根听見這母子倆將陳霞掃地出門,心里百般不是滋味。
讓他們不由地想到楊旭,同樣被親人毒害、踢出族譜……
兩人交換了一個眼神,明白沒必要繼續鬧下去了。
于是。
劉水根和楊勇帶著陳霞,作出一副吃虧的模樣,悻悻離去。
陳玉娥驅散了鄉親。
走之前,她冷冷地看向相互攙扶,還在暗自慶幸的母子倆。
“二伯媽,記住你們今天說的話。將來,可別後悔……”
說完,轉身離開,留下一臉懵圈的母子倆。
另一邊。
剛走出水井村村口,楊勇迫不及待給楊旭打去電話。
“大旭,你交代的事,辦成了……”
而接到電話的楊旭,先把淫羊藿送去濟生堂後,隨後就直接趕到了農貿市場大門外。
他“嗯”了一聲便掛斷電話,找了個空位停好摩托車。
“剛是大勇打來嗎?啥事成了?”
王秀先從後座下來,隨便理了一下被風吹亂的頭發,緊張地看向楊旭。
心里依舊惦記著那痴傻的村外女孩。
應該沒被楊勇欺負吧?
“嘿嘿,嫂子放心,大勇他今早去水井村只是……”
楊旭看出嫂子眼里的擔憂,將今早的事娓娓道來。
一邊說著,一邊拔下鑰匙跨下車。
“所以,大勇哥這次辦得是件好事。”
“原來是這樣啊!那太好了……”
王秀听了又驚又喜。
但一想到陳霞經歷的遭遇,忍不住地替她到心疼和悲哀。
即使不問楊旭為啥突然要幫陳霞,王秀心里也明白。
因為,這兩人的遭遇……很像。
她望著蹲下身,給摩托車上鎖的男人,眼里同樣溢滿疼惜。
不過也深知如今的楊旭,不需要任何人的憐憫。
于是她收回視線,準備整理好心緒。
正這時。
她的目光不經意間掃過市場不遠處的一片紅磚圍牆,里面幾棟教學樓修得格外氣派。
那是鎮上最好的寄宿中學,紅旗中學。
在這里寄讀的學生一個月才能回家一趟,並且學費頂得上普通家庭半年的收入,農村孩子更是奢望。
王秀卻望著這所中學皺起了眉頭。
因為,楊旭最小的嫡系堂弟小石頭,楊石。
他就在這里面念書。
那孩子是楊茂才的老爺子,今年十四了。
以前全靠楊磊在鎮上開農資店賺了錢,才舍得把他送進這麼貴的學校讀書,就是盼著小石頭也能成為水嶺村第二個大學生。
可如今,楊磊被楊旭送進了笆籬子,這學……怕是賭不起了。
王秀想到這,母愛泛濫,心里竟有些不是滋味。
楊旭鎖好車,拍了拍手起身,看見王秀正盯著一個方向發呆,神情有些憂慮。
“嫂子,你瞅啥呢?”
他好奇地湊上前去,順著她的目光看去,這才明白她在看什麼。
“�砥@┬穎鸝戳恕! br />
楊旭主動攬上王秀的肩頭,語氣輕松︰“這各人有各命,咱們管不上。”
“小旭……”
王秀轉頭看向楊旭,還是有些不忍,“我就是覺得小石頭被無辜受牽連,這心里頭悶悶的。畢竟還是個孩子,他爸和哥做的事與他無關。”
不是責怪楊旭,而是抒發感慨。
楊旭自然懂她,寵溺地捏了捏她的鼻子,“嫂子就是人美心善。”
但沒有再多說什麼。
他只是抬頭看了眼學校方向,無聲地咂了下嘴。
其實他心里跟明鏡似的。
小石頭下半年就要上初三了,正是關鍵時候。
這楊磊進去了,楊茂才那點家底早就被治病折騰得差不多了,這眼下學費怕是沒著落了。
但他已經跟老楊家斷絕了關系,這事他管不著也不想管。
不過,他還是心軟了一會……
王秀突然想到什麼,握住他搭在肩頭上垂下的手,又擔心地問︰
“小旭,這小石頭雖說這一個月一直在寄宿學校沒怎麼回村,但肯定知道你和他家的矛盾。”
說到這,她手指緊了緊,“這眼瞅著沒幾天放暑假了,這孩子回到村里會不會找你麻煩啊?”
“嫂子,你這滿腦子想著啥呢。”
楊旭听笑了,伸手在鼻子前比了下︰
“那小崽子才14歲,身高也只到我鼻子這兒,他能找我啥麻煩?”
“是打得過我,還是罵得過我?總不會帶著一群蘿卜頭來圍堵我吧?”
雖說他和這個小堂弟接觸很少。
但他記得自己還在痴傻時,小堂弟沒有跟其他人欺負過他,甚至還偷偷給過他糖吃。
所以那孩子人不壞,就是不愛學習,整天老想著玩。
但楊旭還是記得小石頭的那點好,原本打算對楊茂才下手再狠點,讓其這輩子悔恨終身。
但轉念一想。
為了小石頭,他還是放了楊茂才一馬。
要不然,楊茂才也不會如今安穩坐在家里。
王秀听了覺得也是,便放心點了點頭。
“走吧,買種子去。”
楊旭拍拍她的肩,兩人並肩朝農貿市場里走去。
鎮農資市場是個大露天場地,人來人往的很是熱鬧。
里面兩邊是一排排的店鋪,賣各種農資產品,有化肥、農藥和各種蔬菜瓜果的種子。
還有不少流動攤販在地上鋪塊布,上面擺著自家留的種子吆喝叫賣。
雖然價格比店鋪里的便宜些,但質量沒保證。
王秀掃了一眼那些地攤,小聲說︰
“小旭,咱們還是找家正經農資店買吧,種子這東西,還是得靠譜才行。”
“嫂子說的對。”
楊旭認同地點頭,“這種流動攤上的種子不保險,萬一出芽率低或者品種不對,可就耽誤了收成。”
雖說他不懂種地。
但也知道這種流動攤販是打一槍換一個地方,一旦被騙連維權都找不到人影。
于是兩人在市場里邊走邊看。
正準備找一家合眼緣的農資店進去問問。
突然。
兩人听到前頭有人熱情地打招呼。
“呦!這不是楊旭和王秀嫂子嘛。”
楊旭和王秀聞聲看去。
竟是王大剛,水塔村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