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雲望︰後周與遼的未戰之盟

第225章 符祥瑞︰對了,讓汴梁的北伐軍分兩批北上。不要說北伐說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孫甦中 本章︰第225章 符祥瑞︰對了,讓汴梁的北伐軍分兩批北上。不要說北伐說

    符祥瑞︰暫緩之下,暗涌之謀

    渝關城頭的風裹著砂礫,刮得守軍甲冑“嘩啦”作響。副校尉李滿攥著封皺巴巴的密信,指尖泛白——信是江南叛軍昨夜遞來的,言明“若可調渝關三成兵力南下,必以燕雲糧草相贈”,末尾還畫著個他再熟悉不過的家族徽記。

    “校尉,真要回信?”親兵壓低聲音,目光掃過遠處遼軍的了望塔,“太後三日前才傳密令,‘無手諭不得調一兵一卒’,咱們要是動了,趙都虞候的五千人就在五十里外,怕是……”

    李滿猛地將密信按在箭垛上,喉結滾動︰“遼人在幽州增了三萬兵,耶律盯著渝關不是一天兩天了。叛軍說能借糧草,只要守住關隘,太後未必會怪罪……”話沒說完,遠處忽然傳來馬蹄聲,塵土在官道盡頭揚起一道灰線——是趙承業的隊伍到了。

    與此同時,汴梁政事堂內,符祥瑞正將另一份密報推給幾位大臣。紙上朱批的字跡力透紙背,記錄著汴梁街巷流傳的謠言︰“太後棄邊疆、保中原,渝關守軍已私通遼人”。

    “諸位可知,這謠言是誰在傳?”符祥瑞指尖點著密報末尾的落款,“是汴梁殘余宋軍與江南叛軍勾連,他們算準咱們剛滅大宋、軍心未穩,想借‘護疆’之名誘渝關守軍調防——一旦關隘失守,遼軍便可長驅直入,到那時,咱們才是真的腹背受敵。”

    戶部尚書周明遠豁然起身︰“難怪昨日收到渝關急報,說守軍軍心浮動!臣還以為是遼人施壓所致,竟有內賊在背後攪局!”

    “所以進軍遼境之事,必須暫緩。”符祥瑞走到輿圖前,紅筆在渝關與幽州交界的線上重重畫了個圈,“當務之急是先清內患,再固邊疆。第一步,傳我密令,嚴令渝關守軍‘無太後手諭,任何人不得調動一兵一卒’;派殿前司都虞候趙承業領兵五千,星夜前往渝關,一是協助守軍加固城防,二是暗中核查將領動向,若有通敵者,先斬後奏。”

    兵部尚書李從善接過密令,眉頭緊鎖︰“可遼軍在幽州虎視眈眈,咱們只守不攻,會不會讓耶律覺得咱們怕了?”

    “怕?”符祥瑞抬眸,眼中閃過一絲銳利,“耶律最是多疑,咱們越是‘按兵不動’,他越會琢磨咱們的意圖。再說,江南叛軍的糧草多從海路運來,只要截斷他們的補給線,沒了糧,他們撐不了多久,也沒法再與遼軍勾連。”

    符琳在一旁補充︰“可命沿海各州加強巡檢,尤其要盯緊溫州、泉州的港口——那些叛軍的糧船,多是從這兩處出海。”

    御史大夫王彥拱手應下︰“臣這就安排御史分頭巡查汴梁街巷,凡散播謠言者,即刻收押;再貼出告示,言明朝廷‘暫守邊疆、先清內患’的緣由,讓百姓知曉,咱們不是棄疆,是為了更穩地守疆。”

    眾人听著這一連串部署,原本的焦灼漸漸褪去。周明遠再次拱手,語氣里多了幾分信服︰“太後深謀遠慮,是臣思慮不周了。如此一來,既防了內賊調兵,又能穩住邊疆,待清了叛軍,再圖遼境也不遲。”

    符祥瑞微微頷首,目光重新落回輿圖。她知道,暫緩進軍只是權宜之計,耶律的背叛、燕雲十六州的失地,這些賬遲早要算。但此刻,她必須先穩住這風雨飄搖的後周——只有守住了內部,才能有底氣與遼軍抗衡。

    “還有一事。”她忽然想起柴宗訓昨夜的淚水,聲音柔和了些許,“賑濟汴梁災民的糧草,明日起加倍撥付。百姓安,軍心才能安;軍心安,咱們才能守住這江山。”

    大臣們齊齊應下,躬身告退。政事堂內漸漸安靜下來,符琳走到符祥瑞身邊,看著她眼底的疲憊,輕聲道︰“姐姐,這樣安排,既防了內賊,又顧了百姓,訓兒若是知道,定會放心不少。”

    符祥瑞望著窗外的陽光,想起柴宗訓說的那個“無戰”的夢,嘴角勾起一抹淺淡的笑意︰“是啊,等清了內患,穩了邊疆,總有一天,能讓他的夢成真。”

    只是她心里清楚,這條路還很長。此刻的暫緩,是為了將來更有力地前行;此刻的防備,是為了將來能真正放下刀劍,讓後周的百姓,再也不用受戰火之苦。

    三日後,渝關城下,趙承業的五千禁軍剛扎好營寨,李滿便帶著幾名將領前來拜訪。帳內燭火搖曳,趙承業接過李滿遞來的茶水,目光卻落在他腰間——那枚家族玉佩,與密報中叛軍提及的徽記樣式,竟有七分相似。

    “李校尉在渝關駐守多年,辛苦。”趙承業呷了口茶,語氣平淡,“昨日我來時,見城頭守軍操練生疏,是近來遼人滋擾得緊,沒精力整訓?”

    李滿心頭一緊,強笑道︰“遼人只是在邊境游蕩,沒敢真攻城……”

    “哦?”趙承業放下茶盞,指節輕輕叩著桌案,“可我昨夜收到探報,說有叛軍密使潛入你營中,還帶了封‘糧草相贈’的信。李校尉,要不要給我看看那封信?”

    話音剛落,帳外忽然闖進兩名親兵,將一柄染血的匕首按在李滿肩頭。李滿臉色瞬間慘白,癱坐在椅上——他藏在帳後箭囊里的密信,竟早被搜了出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太後有令,通敵者,先斬後奏。”趙承業起身,拔出腰間長劍,寒光閃過,李滿的頭顱滾落在地。帳外的將領們聞聲進來,見此情景,無不噤若寒蟬。

    “諸位放心,”趙承業擦淨劍上血跡,聲音洪亮,“只要守好渝關,忠于大周,太後定不會虧待大家。但若有人敢學李滿,通敵叛國,這便是下場!”

    與此同時,汴梁城內,御史大夫王彥正帶著麾下御史,挨家挨戶地巡查。那些散布“太後棄疆”謠言的人,被一一揪出,或收押入獄,或杖責示眾。街道兩旁,新貼的告示墨跡未干,上面清晰地寫著朝廷“暫守邊疆、先清內患”的決策,以及對災民的賑濟措施。百姓們圍在告示前,竊竊私語。

    “原來如此,太後不是不管邊疆,是怕咱們後院起火啊。”

    “是啊,剛打完仗,誰不想過幾天安穩日子。那些造謠的,該抓!”

    “听說賑災的糧草也加倍了,這下日子有盼頭了。”

    民心,在一點點地聚攏。符祥瑞站在政事堂的閣樓之上,望著汴梁城內漸漸恢復的生氣,輕輕舒了口氣。但她知道,這還遠遠不夠。

    又過了十日,符祥瑞再次召集重臣議事。這一次,她的神色比上次多了幾分凝重,也多了幾分決斷。

    “諸位,”她指著輿圖上的北方邊境,“遼人在幽州增兵,氣焰囂張。咱們雖暫緩進軍,但防備不可松懈。我決定,將目前休整的北伐軍分兩批,繼續北上。”

    此言一出,眾人皆是一愣。周明遠忍不住問道︰“太後,不是說暫緩進軍嗎?”

    符祥瑞搖搖頭,解釋道︰“此‘北上’非彼‘進軍’。對外,只說是為了保護北邊的百姓安危,前去護民。第一批五萬大軍,提前開赴北邊邊境鎮守。但切記,不可攜帶太多精良武器,少量配備即可。”

    “這是為何?”李從善不解,“不帶重武器,如何御敵?”

    “正因如此,才不會引起遼人的警覺。”符祥瑞眼中閃過一絲狡黠,“耶律那老狐狸,最是多疑。咱們若是大張旗鼓地調派精銳,他定會以為咱們要開戰,反而會更加戒備,甚至可能先發制人。咱們只帶少量武器,做出一副‘護民’的姿態,他便會放松警惕。”

    她頓了頓,繼續說道︰“這第一批五萬大軍,表面上是去‘護民’,實則是去熟悉地形,建立前哨,為後續的行動做準備。第二批五萬大軍,隨後跟進,同樣要低調行事。待兩軍在邊境站穩腳跟,形成掎角之勢,咱們再看遼人的反應。”

    符琳在一旁補充道︰“另外,這十萬北伐軍,要分批行進,且不能走同一條路線。第一批從東路走,第二批從西路走,盡量避開遼人的眼線。沿途的州府,要做好接應,提供糧草,但絕不能聲張。”

    眾人听後,皆是恍然大悟,對符祥瑞的謀劃佩服不已。周明遠拱手道︰“太後高明!如此一來,既加強了邊境防御,又不會刺激遼人,還能為將來的行動埋下伏筆。”

    符祥瑞微微點頭,目光掃過眾人,語氣嚴肅地說︰“此事關乎重大,絕不可走漏半點風聲。若是讓遼人知曉了咱們的真正意圖,之前的部署便前功盡棄。諸位,都明白了嗎?”

    “臣等明白!”

    在部署軍事的同時,符祥瑞也沒忘記內政。後周雖已恢復,但歷經戰亂,百廢待興。她下令,全面恢復後周舊制,118州府的官員任免、賦稅徭役,都要依照舊制執行。

    “大周的根基,在于民心,在于制度。”符祥瑞在朝堂上強調,“咱們剛收復故土,百姓對舊制尚有眷戀。恢復周制,一是為了穩定民心,讓大家覺得‘真的回來了’;二是為了厘清秩序,讓政務盡快走上正軌。”

    她任命了一批經驗豐富的舊臣,同時也提拔了一些在滅宋之戰中立下功勞的新貴,力求平衡各方勢力。對于汴梁及各地的災民,除了加倍撥付糧草,還下令減免賦稅,鼓勵農耕。

    汴梁城內,曾經因戰亂而破敗的街道,漸漸有了生氣。百姓們開始重建家園,農田里也有了耕作的身影。符祥瑞時常會帶著柴宗訓微服出巡,看著這一切,柴宗訓的臉上也多了幾分笑容。

    “娘,百姓們好像真的開心起來了。”一次,柴宗訓拉著符祥瑞的衣角,小聲說道。

    符祥瑞蹲下身,揉了揉他的頭,輕聲道︰“是啊,訓兒。只要咱們一步步來,總能讓大周好起來的。”

    然而,平靜的表象下,暗流依舊涌動。

    渝關方向,趙承業清理了通敵將領後,守軍士氣為之一振。他親自帶著士兵加固城防,在城牆外側挖了三道深溝,又在城頭增設了數十架弩機——這些動作,都被遼人的細作看在眼里,連夜報給了耶律。

    幽州城內,耶律捏著密報,冷笑出聲︰“符祥瑞這女人,倒是狡猾。嘴上說暫緩進軍,暗地里卻在渝關築防,還派‘護民軍’北上……以為這樣就能瞞過我?”

    他隨即下令,在幽州的三萬大軍,加強戒備,同時派探子緊盯後周“護民軍”的動向。一場無聲的較量,在邊境線上悄然展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江南叛軍那邊,糧草被截斷,日子越來越不好過。他們幾次試圖突圍,都被後周軍隊打了回去。內部也開始出現矛盾,一些將領開始質疑首領的決策。

    符祥瑞收到這些消息,臉上沒有絲毫得意,反而更加謹慎。“越是這個時候,越是不能掉以輕心。”她對符琳說道,“耶律已經察覺到了,江南叛軍也在做最後的掙扎。咱們必須加快步伐,在他們反應過來之前,鞏固好咱們的防線。”

    日子一天天過去,柴宗訓也在慢慢成長。他不再是那個只會哭泣的孩子,開始認真學習禮儀、治國之道。符祥瑞為他請了最好的老師,教他讀書寫字,也教他如何做一個合格的君主。

    一次,柴宗訓在學府上完課,回來問符祥瑞︰“娘,什麼是治國?”

    符祥瑞想了想,回答道︰“治國,就是讓百姓安居樂業,讓國家繁榮昌盛。就像現在,咱們要讓大周的百姓不再受戰亂之苦,要讓他們有飯吃,有衣穿,有房住。”

    柴宗訓似懂非懂地點點頭,又問︰“那我要怎麼做,才能幫到娘?”

    “你現在要做的,就是好好學習,增長見識。等你長大了,就能幫娘一起治理這個國家了。”符祥瑞摸了摸他的頭,眼中滿是期許。

    柴宗訓用力地點了點頭,眼神堅定。他雖然還小,但他知道,娘為了這個國家,為了他,付出了多少。他不能讓娘失望。

    時間來到了年末,汴梁城內張燈結彩,雖然不如往年繁華,但也有了幾分年味。符祥瑞站在城樓上,望著遠方的邊境,又看了看腳下的汴梁,心中百感交集。

    這一年,她經歷了太多。滅宋的輝煌,內賊的叛亂,遼人的威脅,還有訓兒的成長。她做出了暫緩進軍的決定,這背後是無數個日夜的權衡與掙扎。

    但她知道,自己沒有選錯。暫緩,不是退縮,而是為了更好地前進。現在,內賊的陰謀被挫敗,邊境的防御在加強,民心在聚攏,訓兒在成長。這一切,都為後周的未來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姐姐,”符琳走到她身邊,遞給她一件披風,“天涼了,小心凍著。”

    符祥瑞接過披風披上,輕聲道︰“琳兒,你說,咱們能等到那一天嗎?”

    “會的,”符琳肯定地說,“只要咱們姐妹同心,只要訓兒能健康長大,只要百姓還信任咱們,就一定能等到那一天。到那時,燕雲十六州會回來,遼人會被打退,大周會真正繁榮昌盛,訓兒也能實現他的‘無戰’之夢。”

    符祥瑞望著漫天的繁星,輕輕嘆了口氣,語氣中卻帶著無比的堅定︰“是啊,會的。暫緩之下,是為了積蓄力量;暗涌之謀,是為了未來的一擊。咱們等得起,大周也等得起。”

    夜色漸深,汴梁城的燈火一盞盞亮起,像是一顆顆璀璨的明珠,點綴著這片飽經滄桑的土地。符祥瑞知道,屬于她和後周的故事,才剛剛開始。暫緩進軍,只是這漫長篇章中的一個小小的休止符,而真正的高潮,還在不遠的將來。

    喜歡燕雲望︰後周與遼的未戰之盟請大家收藏︰()燕雲望︰後周與遼的未戰之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燕雲望︰後周與遼的未戰之盟》,方便以後閱讀燕雲望︰後周與遼的未戰之盟第225章 符祥瑞︰對了,讓汴梁的北伐軍分兩批北上。不要說北伐說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燕雲望︰後周與遼的未戰之盟第225章 符祥瑞︰對了,讓汴梁的北伐軍分兩批北上。不要說北伐說並對燕雲望︰後周與遼的未戰之盟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