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帳外遲疑與前路彷徨
暮色徹底漫過聯軍大營時,偏帳外的守衛換了第三撥。趙玉娥靠在帳壁上,耳朵始終貼著重疊的帳布,听著外面侍衛的腳步聲從清晰到模糊——方才換班時的喧鬧散去後,營寨深處傳來更夫敲梆的聲音,“咚——咚——”兩下,是亥時了。
她悄悄挪到帳後,指尖再次觸到那根松動的木柱。白日里被侍衛加固過的麻繩已被她用發簪磨斷了大半,只余下細細一縷,只要再用些力,就能推開縫隙。趙玉燕坐在草席上,借著帳頂漏下的月光,看著姐姐的動作,手指無意識地絞著衣角,眼底滿是不安。
“燕兒,過來。”趙玉娥的聲音壓得極低,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急切。她見妹妹緩緩起身,連忙招手,“你听,外面只有一個人的腳步聲,應該是另一個侍衛去那邊的營帳取暖了。現在是最好的時機,我們趁他沒回來,趕緊走。”
趙玉燕走到帳後,果然只听見一道緩慢的腳步聲在帳前來回踱步,偶爾還夾雜著侍衛搓手呵氣的聲音。她咬了咬下唇,剛要彎腰去幫姐姐推木柱,卻又猛地直起身子,往後退了半步。
“怎麼了?”趙玉娥察覺到她的退縮,眉頭皺了起來,“再磨蹭,等侍衛回來就走不了了。”
“姐姐,我……”趙玉燕的聲音發顫,月光落在她臉上,能看到眼角泛著的水光,“我不想走了。要走,你自己走吧。”
趙玉娥的手頓在木柱上,整個人都僵住了。她轉過身,難以置信地看著妹妹︰“你說什麼?白日里我們不是說好的嗎?要去汴梁找爹,要陪在他身邊。現在機會就在眼前,你怎麼突然變卦了?”
“我不是變卦。”趙玉燕用力搖了搖頭,雙手緊緊攥著裙擺,指節都泛了白,“姐姐,你好好想想。我們現在溜出去,侍衛發現我們不見了,第一個反應是什麼?肯定是去告訴柴宗訓啊。”
她往前走了一步,聲音因為急切而微微拔高,又連忙壓低︰“柴宗訓要是知道我們逃了,會不會直接派兵來追?他之前雖然說‘不許傷我們分毫’,可我們這次是私自逃跑,他會不會以為我們要去給爹通風報信,惱羞成怒?”
趙玉娥張了張嘴,剛要反駁,卻被趙玉燕打斷︰“還有符太後!你忘了白日里我們听見侍衛說,符太後派了人來營里?要是侍衛不先告訴柴宗訓,反而直接去匯報給符太後,怎麼辦?”
她的聲音里帶著哭腔,眼眶也紅了︰“符太後一直看我們不順眼,之前在汴梁的時候,就總說我們爹是‘亂臣賊子’。要是讓她知道我們逃了,她肯定會說我們是‘助紂為虐’,說不定還會逼著柴宗訓對爹下死手。姐姐,我們不能冒這個險啊。”
趙玉娥沉默了。她剛才滿腦子都是“逃出去”,竟沒想起這一層。符太後的手段,她們在汴梁時就見識過——當年爹剛掌兵權時,符太後就曾暗中派人去爹的軍營里挑撥離間,若不是爹手下的將領忠心,恐怕早就出了亂子。如今她們落在聯軍大營,符太後本就對她們心存忌憚,若是再被她抓住“逃跑”的把柄,後果不堪設想。
“可我們也不能一直被關在這里啊。”趙玉娥的聲音軟了下來,她走到妹妹身邊,抬手想拍她的肩膀,卻又停在半空,“三日後就要攻城了,我們要是不趕緊去汴梁,怎麼知道爹的情況?萬一……萬一聯軍攻進了城,爹他……”
後面的話,她沒說出口,可兩人都明白那未盡的擔憂。趙玉燕吸了吸鼻子,擦了擦眼角的淚水,聲音卻堅定了些︰“姐姐,我們留下,反而能讓柴宗訓放心。你想啊,我們安安穩穩地待在帳里,他就不會覺得我們要搞小動作,也不會因為擔心我們而分心。說不定他還會念著舊情,真的像你說的那樣,勸爹歸降,給我們一家留條活路。”
她拉著趙玉娥的手,指尖冰涼,卻帶著一股韌勁︰“你說我們分開走,一個留下一個走,可這樣更會讓他們懷疑啊。要是我留下,你走了,侍衛肯定會逼問我你去了哪里,我要是不說,他們會不會對我動手?要是我說了,他們去追你,你不還是會被抓住嗎?”
趙玉娥看著妹妹認真的眼神,心里一陣發酸。她一直以為燕兒還是那個需要她保護的小丫頭,卻沒想到,在她沒注意的時候,燕兒已經學會了思考這些復雜的事。她想起白日里燕兒撲到侍衛面前說“我不逃了”,想起燕兒靠在她肩膀上小聲哭,忽然覺得,或許燕兒說的是對的——她們現在逃跑,不僅救不了爹,反而會把自己和爹都推向更危險的境地。
“可此去路途遙遠,路上要是踫上追兵,或者我們爹的兵和聯軍在前邊交戰,肯定不會顧及我們的。”趙玉燕又補充道,聲音里帶著一絲後怕,“白日里我們逃的時候,你也看到了,侍衛射箭的時候根本沒手下留情。要是我們真的逃出去,在半路上被聯軍的士兵抓住,他們可不會像柴宗訓那樣對我們手下留情,說不定直接就把我們殺了,還會說我們是‘逃兵的家眷’。”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她頓了頓,看著帳外那片被月光照亮的柳枝,聲音柔和下來︰“姐姐,我們留下吧。柴宗訓雖然把我們關起來了,可他沒虧待我們——白日里送的菜餅是我們小時候愛吃的,晚上還讓廚房送熱湯。他心里還是念著舊情的,對不對?我們再等等,等三日後攻城,說不定事情會有轉機。”
趙玉娥沒有說話,她走到帳簾邊,小心地掀開一條縫隙。月光下,那名侍衛正靠在柳樹下,雙手揣在懷里,頭一點一點的,像是快要睡著了。不遠處的營寨門口,掛著兩盞紅燈籠,燈籠的光在風里晃啊晃,映得地上的影子忽明忽暗。
她想起爹在汴梁府里教她們讀書時說的話︰“做事要三思而後行,不能只看眼前的路,還要想想身後的坑。”那時她只當是爹在教她們讀書的道理,現在才明白,這道理用在人生的選擇上,更是如此。她們現在逃跑,看似是“去找爹”,實則是在往“坑”里跳——不僅救不了爹,還會讓柴宗訓為難,讓符太後找到對付爹的借口。
“姐姐?”趙玉燕輕輕拉了拉她的衣角,聲音里帶著一絲試探,“我們留下,好不好?”
趙玉娥深吸一口氣,緩緩放下帳簾,轉過身看著妹妹,點了點頭︰“好,我們留下。”
听到這句話,趙玉燕的眼楮瞬間亮了起來,嘴角也露出了一絲笑意,雖然眼角還掛著淚痕,卻顯得格外真切。她拉著趙玉娥走到草席邊,兩人並肩坐下,月光從帳頂的破洞里鑽進來,落在她們中間,像一條細細的銀線。
“其實我剛才也很害怕。”趙玉燕小聲說,“我怕我們逃出去後,再也見不到爹,也怕我們再也見不到你。現在好了,我們不用分開了。”
趙玉娥抬手摸了摸妹妹的頭發,就像小時候那樣,聲音柔和︰“是姐姐考慮不周,沒想起符太後和路上的危險。以後我們做決定,要一起商量,不能再像今天這樣沖動了。”
趙玉燕點了點頭,靠在趙玉娥的肩膀上。帳外的腳步聲還在來回踱步,偶爾傳來侍衛打哈欠的聲音。兩人都沒有說話,只是靜靜地坐著,看著帳內的月光一點點移動。
過了一會兒,帳外傳來了腳步聲,接著是食盒放在地上的輕響,是廚房送來的熱湯。侍衛的聲音隔著帳簾傳進來︰“兩位姑娘,殿下吩咐了,天涼,喝點熱湯暖暖身子。”
趙玉娥起身去拿食盒,打開蓋子,一股熱氣撲面而來,里面是兩碗姜湯,還放著兩個蜜餞果子。她把一碗姜湯遞給趙玉燕,自己端著另一碗,小口喝著。姜湯的暖意順著喉嚨滑下去,驅散了身上的寒氣,也讓她心里踏實了些。
“你看,柴宗訓還是念著舊情的。”趙玉燕咬了一口蜜餞果子,聲音里帶著一絲慶幸,“他要是真的想對我們不好,就不會讓廚房送姜湯和蜜餞了。”
趙玉娥點了點頭,沒有說話。她喝著姜湯,心里卻在想——柴宗訓對她們越好,她心里就越糾結。她知道,柴宗訓是後周的太子,他必須站在後周的立場上,和爹開戰。可他對她們的舊情,又讓他不忍心傷害她們。三日後攻城,他到底會做出怎樣的選擇?是會為了後周,對爹痛下殺手,還是會為了舊情,放爹一條生路?
帳外的更夫又敲了梆,“咚——咚——”兩下,是子時了。營寨里徹底安靜下來,只有遠處偶爾傳來戰馬的嘶鳴,還有巡邏士兵的腳步聲。趙玉娥和趙玉燕喝完姜湯,把食盒放在一邊,並肩躺在草席上。
“姐姐,你說爹現在在做什麼?”趙玉燕輕聲問道,眼楮望著帳頂的破洞。
“應該在汴梁城樓上巡查吧。”趙玉娥閉著眼楮,聲音有些沙啞,“爹一向謹慎,攻城前肯定會仔細檢查城牆的防御,不會讓聯軍輕易攻進來的。”
“嗯。”趙玉燕應了一聲,漸漸沒了聲音,呼吸也變得平穩起來——她累了一天,又擔驚受怕,此刻終于睡著了。
趙玉娥卻沒有睡意。她听著妹妹均勻的呼吸聲,心里滿是心事。她知道,留下只是暫時的,三日後攻城,才是真正的考驗。她們現在能做的,只有等待,等待命運的判決。
而此刻的主營帳內,柴宗訓還沒有睡。他坐在案前,面前放著一碗早已涼透的茶,手里拿著一張紙——那是內侍剛送來的,上面寫著趙玉娥姐妹在帳後的動靜,從“磨斷麻繩”到“燕兒勸阻”,再到“兩人放棄逃跑”,寫得清清楚楚。
柴宗訓看著紙上的字,嘴角露出了一絲不易察覺的笑意。他就知道,趙玉娥雖然沖動,可趙玉燕心思細,一定會攔住她。他之所以沒有加強對偏帳的守衛,就是想看看她們會不會真的逃跑——若是她們真的逃了,他或許會失望;可她們沒逃,反而讓他心里踏實了些。
“殿下,夜深了,該歇息了。”內侍站在一旁,小聲提醒道,“明日還要和遼主商議攻城的細節,若是休息不好,怕是會影響大事。”
柴宗訓放下紙,揉了揉發脹的太陽穴,點了點頭︰“知道了。你把這張紙燒了,別讓任何人看見。”他頓了頓,又補充道,“明日早上,讓廚房給偏帳送些熱粥和包子,再送兩床新的被褥過去——帳里的草席太涼了,別凍著她們。”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內侍應了一聲,拿起紙退了出去。柴宗訓走到窗邊,推開窗戶。夜風帶著深春的涼意吹進來,夾雜著遠處軍營里的煙火氣。他望著汴梁的方向,眉頭又皺了起來。
他知道,三日後攻城,他必須做出選擇。一邊是後周的江山,是符太後和將士們的期望;一邊是和趙匡胤的舊情,是趙玉娥姐妹的信任。無論他選擇哪一邊,都會有人受傷。可他是後周的太子,他沒有退路。
“趙匡胤,你可別怪我。”柴宗訓輕聲說道,聲音被風吹散在夜色里,“若不是你非要奪權,我們也不會走到今天這一步。”
他關上窗戶,回到案前,拿起筆,在攻城圖紙上“西門”的位置又畫了一個圈。西門是汴梁城最薄弱的地方,也是趙匡胤防守最嚴的地方。三日後,那里一定會成為主戰場。
夜深了,主營帳內的燭火還亮著,映著柴宗訓沉思的身影。偏帳內,趙玉娥還沒有睡著,她听著帳外的風聲,心里默默祈禱著——祈禱三日後的攻城,能有一個不一樣的結果;祈禱爹能平安,她們一家能團聚;祈禱柴宗訓能守住舊情,給所有人一條活路。
沒有人知道,三日後的汴梁城,會迎來怎樣的戰火;也沒有人知道,這場關乎江山、關乎盟約、關乎親情的戰爭,最終會以怎樣的方式結束。所有人都在等待,等待著三日後的黎明,等待著命運的揭曉。而這漫漫長夜,注定充滿了不安與彷徨。
喜歡燕雲望︰後周與遼的未戰之盟請大家收藏︰()燕雲望︰後周與遼的未戰之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