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不多說,羅夏蟬與余順母子倆中午匆匆的吃完飯,就向水溝前菜市場趕去,不多時,就來到了自家攤位上,余順也就見到了自己那正年輕的父親,余升華,還沒到攤位上余順便在遠遠的地方便大聲的喊道︰“爸,爸”听見熟悉的呼喊聲,余升華向來聲處望去,看見兒子和妻子一起走來,愣了一下,想是奇怪兒子怎麼跑這來了,但嘴里還是應了一聲︰“嗯,順哥兒來啦!”,走到近前,看見眼前與那遙遠的記憶深處相融,面前的父親正值風華正茂之齡,仿佛是春天里最璀璨奪目的花朵,散發著迷人的芬芳與魅力。那時的他,恰是年輕力壯、意氣風發之時,每一步都帶著自信和力量,猶如清晨穿透雲層的陽光,溫暖而明亮。
若要用一個字來形容當時的父親,那便是“帥”!他的面龐輪廓分明,猶如雕刻大師精心雕琢而成;深邃的眼眸猶如夜空中閃爍的繁星,熠熠生輝;高挺的鼻梁下,嘴唇微微上揚,總是掛著一抹讓人如沐春風的微笑。一頭烏黑濃密的頭發,自然地垂落在額頭兩側,更增添了幾分瀟灑與不羈。
無論是穿著簡單的白襯衫還是筆挺的西裝,父親總能將其穿出獨特的風格。他的身姿挺拔如松,行走間步伐穩健有力,舉手投足之間盡顯優雅氣質。當他與人交談時,溫和的聲音如同潺潺流水,悅耳動听,令人不禁沉醉其中。
興許是午飯時間,菜市場上人流量很小,基本上沒什麼客人,余升華只是詫異妻子怎麼帶著兒子一起來了?但也沒多言語,和妻子交代了幾句攤位上的事宜,多看了兒子幾眼,便也匆匆的回家去了。
羅夏蟬也沒管兒子,趁著這會兒沒什麼客人,在櫃上拿出一大疊單據,拿起個小算盤,就算了起來看官老爺們就會問了,用算盤?手持的小型計算器,它不香嗎?哈,那時候應該還沒普及,至少廬陵這種落後的內陸城市應該沒有,沿海的發達城市估計會有,比如靠近香江的深城,90年代初廬陵市才開始陸陸續續的有人使用吧,那時的小學課本,數學課上還會上珠算課呢!)
余順見母親在忙,也不打擾,揣著自己的小心思,就在市場上逛了起來,邊逛邊想著要怎麼樣提高母親的賺錢效率呢,無疑,這時候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提早進入批發行業。別跟我說炒股票做房地產這些暴富的行業,主角才不到六歲,少不更事。而且家里也沒有原始資金,從自己最熟悉的行業入手,是最好的辦法。)
逛著逛著,在隔壁不遠的攤位上看見了一樣菜品,攤位上的老板梅阿姨,余順也認識,若干年後成了父母的合伙人,當然,後來也成了自己的合伙人,梅阿姨應該是見過余順的,看見余順走過來順,便叫道︰“順哥兒,今天有空來媽媽攤位上玩啊。”“梅阿姨好。”余順禮貌的回道,“喲,順哥兒記性真好,都沒見過幾面,這麼小,還記得梅阿姨!”余順心里吐槽道,沒見過幾次面,不知道見過多少面了,後世跟著父母做批發蔬菜這一行,跟你基本上天天見,都見了20多年了好不好!
余順內心里666,但臉上還是面不改色,指著梅阿姨攤位上一個菜品說道︰“梅阿姨,這個是什麼菜啊?我媽媽那邊怎麼沒有?我可以抽一根拿來玩嗎?”梅阿姨順著余順手指的方向看去,見是東山省那邊產的蒜苔,廬陵本地也會產,一個叫羅田的小鄉鎮會種植這個,但現在是九月份,本地鄉鎮這個季節可種不出來,作為反季節蔬菜,這個時期這種蒜台市面上零售價可以高達2塊多錢一斤,要知道,這時的豬肉也才賣這個價,對廬陵大部分市民這來,這可是逢年過節或者大喜事才會端上餐桌的昂貴食品。
梅阿姨也不是小氣吧啦的人,見狀便伸手去抽蒜苔,還問要不要多抽兩根?余順回道︰“只要一根就好了,謝謝梅阿姨。”
余順拿著一根蒜苔回到母親身邊向羅夏蟬問道︰“媽,這是什麼菜呀?我們家怎麼沒有?”羅夏蟬抬頭瞟了一眼兒子手上的蒜苔,又低頭手上不停,嘴上回道︰“這個呀,叫作蒜苔,我們廬陵人也叫它蒜條哩,用它炒肉吃,可香 ,哦,小饞貓,你是不是想吃了?我去梅阿姨那里勻點過來?”
羅夏蟬以為兒子想吃便放下手上的東西,準備起身。余順伸手攔住母親,並說道“不是不是,我不想吃,我只是看見我們家沒有!”
見兒子確實不像想要吃的樣子,羅夏蟬便又坐穩仔細的向兒子回復︰“這個蒜苔呢,這個季節我們廬陵本地是沒有的,要等過完年,每年的4月5月廬陵市旁邊的羅田鎮才會種出來,也不多,本地的吃起來比這外地的要香,嗯,手上這個蒜苔這季節是我們種花家北方的一些地方才能種出來,他們會運到我們西江省的豫章市,你梅阿姨的老公,是長途汽車站的司機,每天早上會開班車裝客人去豫章市,下午又會裝客人回來,順便會買一點蒜苔回來賣,所以我們家沒有,整個水溝前也只有梅阿姨家有。”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給兒子解釋完,羅夏蟬又低頭算起了自己的賬,余順又問道︰“豫章市,是秋露姨姨住的那個豫章市嗎?”羅夏蟬家里一共兄弟姐妹七個人,老大羅春柳,在市招待所上班,老二羅建國,在市食品公司上班,羅夏蟬行三,余順嘴里的秋露姨姨行四,丈夫是個軍人,軍齡有好些年了,在部隊里聰明能干,已經提拔到營級干部了,所以羅秋露便隨軍去了豫章市居住,老五羅衛國,老六羅強國跟羅夏蟬的父母一起在市里面叫中山場市場賣豬肉,老七羅冬霜最小,目前還在讀書。
老四羅秋露沒去隨軍之前,和羅夏蟬兩姐妹合伙一起做著生意,所以余順對這個姨娘很為熟悉,提起這姨娘在豫章市,也不會引起母親的什麼注意。
“嗯,就是那個豫章市,順哥兒的記性真好。”羅夏蟬隨口回道
“哦,那我們可以叫秋露姨姨在豫章買這個蒜條回來給我們家賣呀,那我們家不也有了。”余順裝作童言無忌道。
一語驚醒夢中人,羅夏蟬手上一頓,愣在了那里。改革開放的春風已經吹過了11年,作為一個純善樸質的種花家人,剛剛從土里刨活的農家人,做到個小商小販的個體戶,思想跨度還沒有那麼大。羅夏蟬樸實的做著這一行,只扒拉著自己面前的這一碗飯,還沒有做大做強的思想,只想著自己就這樣做生意,老老實實的干真不錯,比起那些在不景氣的工廠上班的那些都快發不出工資的工人可強多了。
但听了兒子這一句無心之言,仿佛給羅夏蟬打開了另一扇之門,羅夏頓時心里思緒萬千。
見一語見醒了母親,余順便也不打擾母親了,知道以母親的商業頭腦肯定會發現無數的商機,便自顧自的在市場里溜達了起來。
這個時期的菜品,種類很簡單,沒有後世那麼繁多,都是一些本地的當季新鮮蔬菜,這時的蔬菜才是真正的綠色蔬菜,不像後世的那些科技狠活催熟長出來的蔬菜,都是需要正常的,很長的生長周期才能長出來的,用的肥也大部分是農家肥,擺在攤位上的那些蔬菜,那叫一個水靈。
余順邊逛邊想,如果後世的人們都吃到這些健康的食品,是不是得病的幾率也會小很多?後世經過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人們各方面的生活水平也是大幅的提高,但伴隨而來的是各個醫院的爆滿,無日無夜的車水馬龍。
余順正逛著呢,听見母親的呼喚聲,便跑了回去,原來,母親已經不知不覺把攤位收拾好了,沒賣完的菜品都拜托給了梅阿姨去幫忙賣,便急匆匆的要帶著余順回家。
喜歡重回6歲,看我叱 風雲請大家收藏︰()重回6歲,看我叱 風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