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三國之三造大漢

第317章 魏室驚濤,太尉定鼎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童叟 本章︰第317章 魏室驚濤,太尉定鼎

    當遷都的奏疏在洛陽朝堂堆成雪丘時,司馬懿的手指正劃過青徐敗報上的血漬——三日前剛被族誅的劉放家宅地基下,埋著新鑄的“魏武卒”制式腰牌,而老太傅的聲音壓得九卿皆垂首︰“今日敢言遷都者,與宮門外新立的十座京觀同罪。”

    公元243年冬,洛陽。往昔象征著中原正朔、繁華鼎盛的魏國都城,此刻卻籠罩在一片愁雲慘霧之中。青州失守、徐州大半陷落、汝南易主、宛城這座中原門戶徹底落入蜀漢之手的敗報,如同接連不斷的喪鐘,狠狠敲擊在每一個魏國臣民的心頭。

    魏宮大殿之上,氣氛壓抑得令人窒息。少年皇帝曹芳高坐龍椅,面色蒼白,眼神惶恐,全然不知所措。階下文武百官,大多垂首默立,面色灰敗,往日里朝堂之上或慷慨激昂、或明爭暗斗的景象蕩然無存,只剩下死一般的沉寂和彌漫的恐懼。

    終于,一名老臣顫巍巍出列,聲音帶著哭腔︰“陛下!太尉!蜀虜……蜀虜勢大,宛城既失,則洛陽門戶洞開!東線青徐不保,則許昌危殆!潼關早不在我手,西面亦無險可守!今諸葛亮用兵如神,其勢難擋……為社稷計,為陛下安危計,老臣……老臣懇請陛下,暫避鋒芒,遷都于……于鄴城,或河北其他堅城,以待時變啊!”

    此言一出,如同在平靜的湖面投下一塊巨石,瞬間激起了層層漣漪。不少早已心懷恐懼、或暗中計算家族利益的官員紛紛出列附和︰

    “陛下,張大人所言極是!洛陽已成四戰之地,危如累卵!當速速遷都,保全宗廟!”

    “是啊陛下!蜀軍鋒芒正盛,不可硬攖其鋒!遷都河北,據黃河之險,方可從長計議!”

    “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啊陛下!”

    遷都之聲,一時甚囂塵上。仿佛只要離開這座即將被戰火吞噬的洛陽,就能獲得安全。恐慌的情緒在朝堂上迅速蔓延,甚至有人開始低聲議論起遷都的具體路線和安置問題。皇帝曹芳更是六神無主,下意識地將目光投向了御階之側,那個一直閉目養神、如同磐石般的身影——太尉司馬懿。

    司馬懿內心︰遷都?一群蠢材!國都乃一國之本,象征所在!在大敗之際倉皇遷都,軍心瞬間崩潰,民心立刻離散,各地守將必生異心!屆時根本無需諸葛亮來攻,我大魏內部便會土崩瓦解!此乃自取滅亡之道!

    就在遷都之議愈演愈烈,幾乎要成為“共識”之際,司馬懿緩緩睜開了眼楮。那雙深邃的眼眸中,沒有驚慌,沒有憤怒,只有一片冰封的寒潭,深不見底,卻散發著令人心悸的威壓。

    他沒有看那些鼓噪遷都的官員,甚至沒有看龍椅上的皇帝,只是用那雙仿佛能洞悉一切的眼楮,緩緩掃過殿下每一個人的臉。

    目光所及,如同寒流掠過。那些剛才還慷慨陳詞、痛哭流涕的官員,瞬間如同被掐住了脖子,聲音戛然而止,紛紛低下頭,不敢與之對視。整個大殿,再次陷入了死寂,只剩下粗重而壓抑的呼吸聲。

    司馬懿依舊沒有說話。他微微側頭,目光落在了宮門之外的方向。所有人都不由自主地順著他的目光望去,雖然隔著重重宮牆,什麼也看不到,但每個人都仿佛能聞到那股若有若無的、來自不久前才被清洗的劉放、孫資等族誅大臣府邸的血腥氣,能看到那宮門外剛剛壘起、用以震懾人心的十座“京觀”!

    無聲的威懾,比任何咆哮怒吼都更具力量。

    終于,司馬懿開口了。他的聲音不高,卻帶著一種金石般的質感,清晰地傳入每個人的耳中,每一個字都仿佛帶著千鈞重量︰

    “國都,乃社稷根本,天下所系。”他頓了頓,目光如刀,再次掃過眾人,“今日,敢有再言遷都,動搖國本,渙散軍心者——”

    他的聲音陡然轉厲,如同冰錐刺骨︰

    “與宮門外那十座京觀同罪!立斬不赦,族誅連坐!”

    轟!

    如同驚雷炸響!所有官員,包括皇帝曹芳,都感到一股寒氣從腳底直沖天靈蓋!司馬懿話語中那毫不掩飾的殺意和決絕,讓所有人都明白,這絕非虛言恫嚇!他是真的會殺人,而且會毫不猶豫地滅人滿門!

    那幾個帶頭提議遷都的官員,更是嚇得體如篩糠,噗通一聲跪倒在地,連連叩首︰“太尉息怒!臣等糊涂!臣等知罪!再不敢言遷都之事!”

    司馬懿看都沒看他們一眼,目光重新變得深邃平靜,仿佛剛才那滔天的殺意從未出現過。他轉向皇帝曹芳,微微躬身,語氣恢復了以往的沉穩,卻帶著不容置疑的決斷︰“陛下,洛陽,乃武皇帝選定之都,歷經文帝、明帝經營,城高池深,糧草充足,更有黃河天險及數十萬忠勇將士拱衛!諸葛亮雖一時得勢,然其遠征疲憊,佔地需守,兵力已分。我大魏根基猶在,元氣未失!當此危難之際,正需上下同心,固守根本,豈可自亂陣腳,未戰先怯?”

    他這番話,既是說給皇帝听,更是說給滿朝文武听,意在穩定人心。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臣,司馬懿,受先帝托付,輔佐陛下,在此立誓︰臣在,洛陽在!臣在,大魏江山社稷在!諸葛亮若敢來犯,臣必親率王師,與之一決雌雄!定叫其鎩羽而歸!”

    司馬懿的強勢表態和血腥威懾,如同定海神針,瞬間壓下了朝堂上彌漫的恐慌和遷都的暗流。所有人都清楚地認識到,在這個朝堂上,真正掌握生殺予奪大權的,不是龍椅上的少年天子,而是這位權傾朝野、手段狠辣的太尉大人。遷都?除非想立刻成為宮門外第十一座京觀的基石!

    雖說此時魏國遭遇了大敗,但是對于司馬懿來說,他在魏國的權勢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頂峰。

    此前,朝中尚有以劉放、孫資為首的親曹派元老,憑借資歷和與皇室的關系,對司馬懿形成掣肘。地方上,如揚州王凌、淮南毋丘儉、鎮東將軍諸葛誕等手握重兵的將領,或因理念不合,或因利益沖突,對司馬懿陽奉陰違,甚至暗懷異志。

    如今劉放、孫資已被他除掉,諸葛誕、毋丘儉、王凌的叛亂也被他平定,至此,朝堂之上,再無敢于公開反對司馬懿的聲音;地方軍鎮,也基本被其親信或已被震懾的將領所控制。皇帝曹芳徹底成為傀儡。司馬懿真正做到了“政由司馬,祭則寡人”,一言獨斷,莫敢不從!

    在穩固了絕對權力之後,司馬懿的目光,終于投向了導致此次大敗的根本原因——國力差距。

    他站在洛陽城頭,望著這座依舊宏偉,卻難掩內部虛弱和恐慌的帝都,心中思緒翻騰。

    諸葛亮……不僅兵如神,其治國之才,更為可怖!昔日蜷縮巴蜀一隅,竟能通過種種新政,使國力膨脹至此!糧草、兵源、器械、人才……皆遠勝我據中原之大魏!此非一時之巧,實乃根本之道!我以往過于注重權謀與軍事,忽略了此等夯實根基之事。如今大權在握,正可效仿其法,革除積弊,富國強兵!

    他深知,單純防守,只能延緩敗亡,無法扭轉乾坤。唯有像諸葛亮那樣,從根本上提升魏國的國力,才能與之抗衡,甚至反敗為勝!

    回到太尉府,司馬懿立刻召集僅存的、絕對忠誠且有才干的心腹謀臣蔣濟、高柔、王觀等人,密議新政。

    “諸公,此番大敗,非戰之罪,實乃國勢不如人也!”司馬懿開門見山,毫不避諱,“諸葛亮在蜀,推行所謂‘新政’,不過二十載,竟使巴蜀、荊襄、關中之地,倉廩充盈,兵甲犀利,人才輩出!其法必有可取之處!”

    他下令︰

    “其一,清查田畝,抑制豪強!”司馬懿眼中寒光一閃,“我大魏立國以來,豪強兼並日益嚴重,國家稅賦多入私門,百姓困苦,國力空耗!當效仿諸葛亮‘核檢戶籍’之法,重新丈量天下田畝,無論士族豪強,皆需據實納稅!敢有隱匿者,嚴懲不貸!”此舉意在擴大稅基,與民休息,同時打擊可能威脅中央權力的地方豪強。

    “其二,興修水利,推廣農技!命各州郡,仿效蜀地,大力修繕溝渠陂塘。將繳獲的蜀軍‘曲轅犁’等農具,交由將作監仿制改進,分發各郡,提升耕效。”

    “其三,改革軍制,寓兵于農!”司馬懿對蜀漢的“預備役”制度印象極其深刻,“即刻著手,于各州郡設立‘軍府’,登記在籍青壯。農閑時集中操練,戰時征調。同時,精簡現有冗兵,保留精銳常備軍,提高糧餉,嚴格訓練!”他要打造一支既能節省軍費,又能保證兵源質量的軍隊。

    “其四,鼓勵工匠,改進器械!設立‘利器監’,專司研究、改進軍械。尤其是蜀軍那種威力巨大的‘霹靂’之物,務必不惜代價,弄清其原理,加以仿制甚至超越!”

    “其五,唯才是舉,打破門第!在一定程度上,學習諸葛亮不拘一格用人才。于各州郡設立‘中正官’,選拔寒門中有才學者,充實各級官府及軍隊。”

    司馬懿的新政方案,雖然帶著明顯的“模仿”痕跡,但也結合了魏國的實際情況,並且更加突出了中央集權和司馬氏自身的權威。他知道,這是一場與時間的賽跑,必須在諸葛亮下一次大規模進攻之前,盡快提升魏國的國力。

    一場由慘敗催生、由權臣主導的、旨在挽救危局的改革,在血雨腥風後的洛陽,悄然拉開了序幕。司馬懿能否成功復制甚至超越諸葛亮的“新政奇跡”?這將成為決定魏國命運,乃至整個天下歸屬的關鍵。而此刻,剛剛經歷大勝、國力正如日中天的季漢,顯然不會給予司馬懿太多安穩發展的機會。新的風暴,正在緩緩積聚。

    喜歡重生三國之三造大漢請大家收藏︰()重生三國之三造大漢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重生三國之三造大漢》,方便以後閱讀重生三國之三造大漢第317章 魏室驚濤,太尉定鼎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重生三國之三造大漢第317章 魏室驚濤,太尉定鼎並對重生三國之三造大漢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