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三國之三造大漢

第265章 江淮寒夜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童叟 本章︰第265章 江淮寒夜

    當那具插滿箭矢的無頭尸身被白布覆蓋著抬進壽春城門時,張苞一拳砸碎了軍械庫的門栓——陸遜用三百魏俘換回的頭顱在木匣里睜著眼,鐘會撤軍前夜寫給司馬懿的密信正穿過結冰的穎水,信紙邊緣沾著王凌當年獻給武皇帝的捷報墨跡。

    在陸遜擊退鐘會大軍的同時,偃月攤部分殺出重圍的殘軍也回到了壽春,他們帶回來的,不僅僅是戰敗的噩耗,更是兩具慘烈到極點的、失去了頭顱的尸身——文欽與徐盛的遺體。

    當覆蓋著白布的擔架被抬進壽春城門,放置在冰冷的青石地面上時,整個壽春仿佛都凝固了。白布被輕輕揭開,露出文欽那具插滿了至少二十余支箭矢、幾乎找不到一塊完好皮膚的魁梧身軀,以及旁邊徐盛那同樣傷痕累累、甲冑破碎的遺骸。唯獨,脖頸之上,空空如也。

    剎那間,城頭、街巷,所有目睹此景的漢軍將士,無不被這慘烈的一幕震撼得說不出話來。一股巨大的悲憤和寒意,席卷了全軍。不知是誰先發出了第一聲壓抑的嗚咽,隨即,哭聲、怒吼聲、捶打盾牌聲此起彼伏。

    張苞雙目赤紅,猛地一拳砸在身旁軍械庫厚重的木門上,門栓應聲而碎,木屑紛飛!他仰天發出一聲野獸般的悲嘯︰“文將軍!徐將軍!此仇不報,張苞誓不為人!!!”

    就連一向沉穩如山的陸遜,此刻也身軀微晃,臉色蒼白如紙。他緩緩走到擔架前,俯下身,仔細地看著文欽身上那密密麻麻、甚至有些箭桿相互踫撞的箭簇,手指微微顫抖。他能夠想象,這位以勇猛著稱的將領,在生命的最後時刻,是何等的決絕與慘烈。

    “厚殮……暫安置于府衙靈堂。”陸遜的聲音沙啞得幾乎難以辨認,“傳令,將我們俘虜的所有魏軍軍官,不論官職大小,全部提出,押至城下。”

    不久,數百名被俘的魏軍軍官被漢軍押到壽春城下。陸遜立于城頭,目光冰冷地掃過他們,聲音不大,卻清晰地傳遍城上城下︰“回去告訴諸葛誕、王凌,還有你們那位藏在幕後的主子。用這三百人,換文欽、徐盛二位將軍的頭顱。若應允,人放還;若不允,或敢毀損首級,這三百人,即刻坑殺,一個不留!”

    陸遜的威脅,簡單,直接,卻充滿了不容置疑的力量。魏軍方面顯然也明白,羞辱尸體並無太大意義,反而會激怒對方,導致己方被俘人員被殺。很快,文欽和徐盛那被石灰簡單處理過的頭顱,被盛在木匣中,送到了壽春城下。

    當頭顱與尸身終于拼接完整,放入臨時趕制的厚重棺槨中時,那種視覺上的沖擊力,讓許多久經沙場的老兵都忍不住別過頭去。陸遜親自為二人主持了簡單的祭奠儀式,全軍縞素。他沒有多說什麼,只是鄭重地三鞠躬,然後下令,將二位將軍暫時安葬于壽春城外一處風水尚可的高地,立碑銘記,待日後光復中原,再行遷葬。

    消息傳回長安,朝野震動。劉禪聞訊,亦感悲慟。諸葛亮深知此事對軍心、尤其是對新附的淮南人心的影響,立即建議劉禪下旨,厚加追封,以安忠魂,以攬人心。

    詔書很快抵達壽春︰

    “故將軍文欽,忠勇性成,臨難不苟,力戰殉國,功烈彪炳。追贈為濮陽侯,征東大將軍,謚曰‘壯’。其子文鴦,襲爵,加封嫖姚校尉。”

    “故將軍徐盛,夙著威名,守節不移,捐軀疆場,義貫金石。追贈為廣陵侯,鎮東將軍,謚曰‘剛’。其子襲爵,賞賜有加。”

    隆重的追封儀式在壽春舉行。雖然只是身後哀榮,但“侯爵”、“大將軍”的封號,以及明確的世襲承諾,確實在一定程度上安撫了悲憤的軍心,也讓那些原本屬于東吳體系、如今歸于大漢的將領們,感受到了一絲慰藉和歸屬感。

    偃月灘大勝,重創了漢軍東線兵力,陣斬對方兩員大將,可謂一場輝煌的勝利。然而,作為謀劃者的鐘會,攜大勝之威想要一舉拿下壽春,卻在陸遜的提前布置下,大敗而歸,一勝一敗之下,雙方均再也沒有力量繼續進攻,于是鐘會率殘軍撤回了汝陽,開始構築新的防線,同時陸遜也開始對江夏、汝陽一線開始布置防線,淮南戰場又陷入了平靜之中。

    不過對于鐘會來說,外患雖平,內憂卻還未解決,鐘目光閃爍,“諸葛誕、王凌二人……此戰雖奮力向前,但其心未必全然可靠。”

    他回到帳中,鋪開紙筆,開始給遠在函谷關的司馬懿寫信。這封信,並非單純的報捷文書。

    在信中,他首先詳細匯報了偃月灘之戰的經過和成果,盛贊將士用命,自然也將主要功勞歸于自己運籌帷幄。但緊接著,筆鋒一轉,以一種看似不經意、實則暗藏機鋒的筆觸,提到了之前的一些“細節”︰

    “……此次能誘陸遜部將出城,皆因諸葛都督、王將軍深明大義,不為文欽叛逆之言所惑,堅決執行太傅方略。然,回想此前,陸遜圍壽春時,諸葛都督曾屯兵城下,遷延日久,圍而不攻,坐視戰機流逝;更曾于陣前,與叛將文欽有所交談,雖最終斥退其使,然當時軍中已頗有流言,謂都督心意動搖……幸得太傅英明,遣會前來宣示朝廷德意,方使都督迷途知返,戮力王事。此雖往事,然細思之,若非太傅洞察先機,遣會持節而至,恐淮南局勢,尚未可知也……”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王凌將軍雖驍勇,然合肥之失,亦顯其御下或有疏漏,臨陣或有遲疑。此次戴罪立功,奮勇當先,可見其心仍存忠義,然往日之失,不可不察……”

    鐘會的措辭極其“藝術”,他沒有直接指控諸葛誕和王凌謀反,而是通過“陳述事實”和“提及流言”的方式,將兩人此前種種可疑行為,以及如果沒有他鐘會前來“穩定局面”可能發生的後果,清晰地暗示給了司馬懿。他巧妙地將自己的功勞,與揭露這兩人的“潛在問題”捆綁在了一起。

    鐘會寫完信,看向遠方,內心喃喃道︰諸葛公休,王彥雲,你二人此前心懷異志,真當我不知麼?若非大勢所趨,利益驅使,加之我巧言令色,許以重利,消其疑慮,你二人安肯如此賣力?如今戰事暫歇,這些“舊賬”,自然該讓太傅知曉。太傅雄才之主,豈能容下曾經動搖之臣?待中原稍定,你二人……哼。此非我鐘會刻薄,實乃權謀之道,不得不為。唯有如此,方能顯我忠誠,亦為將來……掃清些障礙。

    這封信,如同一根無形的毒刺,被他悄然埋下。它不會立即發作,但會在司馬懿心中種下猜忌的種子,只待合適的時機,便會破土而出,成為清算的利器。

    寫完密信,用火漆封好,派遣絕對心腹之人,連夜送出。

    隨著季節進入深秋,江淮地區的天氣日漸寒冷,北風凜冽,草木凋零。穎水也開始出現薄冰。這種天氣,不利于大規模軍事行動,尤其是攻城和長期野外對峙。

    江淮的戰火,因嚴寒的降臨和鐘會的暫時敗退,暫時平息下來。廣袤的淮南大地上,漢魏雙方再次形成了對峙之勢,這個冬天,對于對峙雙方的統帥而言,都注定不會平靜。陸遜在總結教訓,舔舐傷口,籌劃未來;而鐘會,則在志得意滿之余,繼續著他那深遠的謀劃,等待著下一個能夠讓他名揚天下的機會。江淮的局勢,在表面的平靜下,暗流愈發洶涌。

    喜歡重生三國之三造大漢請大家收藏︰()重生三國之三造大漢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重生三國之三造大漢》,方便以後閱讀重生三國之三造大漢第265章 江淮寒夜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重生三國之三造大漢第265章 江淮寒夜並對重生三國之三造大漢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