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諸葛亮將那份繪著奇異海船與季風線的《南海寰宇圖》推至關興面前時, 這位剛在交州曬出古銅膚色的少將軍 下意識握緊了腰間並不存在的刀柄︰ “丞相……您是要末將去攻打……龍王?”
馬謖帶著滿腔熱血和一本厚厚的《絲路經營手冊》奔赴涼州後,諸葛亮的目光便從蒼茫的西北大漠,轉向了浩瀚的東南碧波。絲綢之路的陸上通道固然重要,但海洋,那片蘊藏著無限可能和財富的藍色疆域,更讓他這個來自未來的靈魂心馳神往。鄭和下西洋的壯闊圖景,幾乎日夜在他腦中盤旋。
然而,他清楚地知道,以目前季漢的國力、技術和航海水平,想要組織起一支龐大的遠洋艦隊無疑是天方夜譚。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他需要的不是一個即刻就能揚帆遠航的艦隊司令,而是一個能為他打下堅實基礎、播下海洋種子的人。
這個人選,他幾乎瞬間就確定了——關興。
關興,關羽次子,與其父的勇猛剛烈略有不同,性格更為沉靜內斂,心思縝密。早年隨諸葛亮治理荊州,後又輔佐馬良經略交州多年,對南方水土、民政、乃至水軍調度都有豐富經驗。他並非一味沖殺的猛將,而是個難得的、精通內政與後勤的復合型人才,且年輕,有足夠的可塑性和時間去經營這項長期事業。
一道詔令,將關興從悶熱潮濕的交州召回了氣象一新的長安。
相府書房內,海腥味似乎被檀香驅散。關興風塵僕僕,臉上帶著久居南方的痕跡,目光沉穩,恭敬行禮︰“末將關興,奉召拜見丞相!”
“安國來了,坐。” 諸葛亮笑容和煦,示意他看向案上另一幅巨大的輿圖。這幅圖與給馬謖的那幅風格迥異,上面勾勒著曲折的海岸線,標注著星羅棋布的島嶼、暗礁、季風洋流方向,以及一些聞所未聞的遙遠地名,這些都是諸葛亮記憶中的世界地圖簡化臆想而成,畢竟誰小時候沒玩過地球儀呢,就算沒玩過地球儀,地理課總上過吧!簡單的世界位置還是能畫出來的。
關興的目光落在圖上,先是疑惑,隨即越看越驚。這圖的精細程度遠超他見過的任何海圖,許多交州外海的危險區域竟標注得清清楚楚,甚至還有推測出的更遙遠航線。
“丞相,此圖……?”
“此乃‘海上絲綢之路’之藍圖。” 諸葛亮開門見山,“陸路駝鈴固然重要,然海路通達,載貨更巨,所能抵達之地更遠,所能交換之物產更豐,其利,未來或遠超陸路!”
他開始向關興描繪宏偉的願景,但更加務實,側重于打基礎︰“然,欲行萬里海路,需先造能抗風浪之巨舟,需先識天文地理之水手,需先有可供停靠之良港。此事,非一蹴而就,恐需十數年,乃至數十年之功。”
他看向關興,眼神充滿信任與期待︰“安國,你久在交州,熟知南方情勢,又通曉民政。亮欲將此奠基之事托付于你。”
他詳細布置任務,核心是“積累”與“研究”︰
“重點經營日南郡的盧容港、合浦、徐聞等天然良港。擴建港區,修建倉庫、船塢,使其成為我大漢南海舟師與商船之基地。”
這不得先搞幾個特區出來!
“廣泛招募天下巧匠,尤其是江東投降之造船工匠。于交州設立‘船舶司’,專司研制新式海船。不必追求即刻遠洋,先求能安穩航行于南海,載貨多,抗風浪性強。可嘗試不同船型,吸取胡商海船之長處。”
技術研發中心!點開造船科技樹!不說多了,先達到陳友諒的造船技術再說!
“于交州設立‘海事學堂’,招募沿海子弟、熟悉水性的士卒入學。教習航海術、觀星術、地理、水文、乃至番語。此非一朝一夕之功,然種子需早日播下。”
黃埔海軍軍校!得從娃娃抓起!
“組織精干船隊,不必遠求,先探索南海諸島例如西沙、南沙,繪制精確海圖,與林邑、扶南等近邦建立穩定貿易關系,積累航海經驗,熟悉海外物產。”
先刷南海副本,練級攢經驗!
“多方探听天竺、羅馬商人的海路消息,記錄他們帶來的物產、講述的航線,哪怕只是只言片語,匯集起來,亦是寶貴情報。”
關興听得心潮澎湃,又深感責任重大。他明白了,丞相並非讓他立刻去尋找新大陸,而是讓他去做一個默默無聞的奠基者。
“末將明白!”關興抱拳,聲音堅定,“此乃澤被後世之偉業!興,必竭盡全力,為陛下,為丞相,在交州扎下海基,訓練水手,改良船舶,靜待他日揚帆遠洋之時!”
“好!” 諸葛亮滿意地點頭,“所需錢糧、人手,亮會盡力支持。切記,穩扎穩打,循序漸進。遇事多與當地漁民、商賈請教,實踐出真知。”
搞定!海洋戰略初步部署完成!關興這小子靠譜,應該不會讓我失望。等他把基礎打好了,說不定我真能活著看到大漢寶船隊下西洋的那天?想想還有點小激動!
送走關興,諸葛亮踱步到窗邊,望著長安城鱗次櫛比的屋頂和遠處工坊冒出的縷縷青煙。
關興和馬謖,一個向海,一個向西,是他布下的兩顆重要棋子。但他深知,無論是陸上絲路的繁榮還是海上霸權的夢想,其最根本的支撐,還是科技。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這話真是至理名言啊。”他低聲自語。
現有的技術,支撐小農經濟和初步手工業還行,但要支撐起一個龐大的帝國進行遠距離貿易和探索,還遠遠不夠。他需要更強大的動力,更精密的機械,更高效的生產方式。
他的思緒飄向了記憶深處那些模糊的圖景︰蒸汽機、齒輪、傳動軸、基礎化學……他知道這些東西的原理大概是什麼,但如何在這個時代實現,是巨大的難題。
“看來,‘格物院’的投入還得加大……得想辦法點開基礎科學的科技樹了。”他揉了揉眉心,感覺任重而道遠。
或許,該抽空去“格物院”看看那幫小子們最近有沒有搗鼓出什麼新玩意兒了?他記得上次好像有人匯報說,在嘗試改進水力鼓風機的效率?
一條從陸地到海洋,從經濟到科技的漫長發展之路,在這位身負雙重靈魂的大漢丞相心中,愈發清晰地鋪展開來。而他知道,這一切,都才剛剛開始。
喜歡重生三國之三造大漢請大家收藏︰()重生三國之三造大漢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