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統對襄樊的謀劃,在劉長明的建議下,從剛剛打下漢中就開始了,劉長明和龐統都作為頂級的戰略家,他們都知道只有拿下了漢中、襄陽這兩處重地!才算是真正的算做橫跨荊、益二州,進而有北伐中原的資本,所以襄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過劉長明有更重要的事情,所以最初和龐統商量好大致方案後,就完全交由龐統來實施了。
後世對關羽軍事能力的評價,因為襄樊之戰的結果幾乎全是謾罵,而在劉長明看來,關羽性格方面雖有問題,但軍事能力,治軍水平絕對算的上是一流水平。
首先被大家詬病的進攻時間,大家都覺得關羽太急了,不應該剛打完漢中之戰就立即再發動戰爭,其實如果大家好好研究一下這段歷史你會發現關羽發動戰爭的時機並沒有什麼問題,此時曹操集團最強戰力曹操本人剛在漢中敗給劉備,軍心不穩,而且襄樊地區多地叛亂,紛紛響應關羽北伐,戰機可謂是稍縱即逝,要是此時關羽不做出任何回應的話,此後關羽再進行北伐還會有人響應嗎?而且大家都在說關羽要是等到曹操死後再開始北伐,效果一定更好,只需要在等一年就行,可關羽也不是預言家啊,他怎麼知道曹操一年後就死了,這種說法只能建立在我們已經知道了歷史走向的後人,而且在歷史走向的洪流下,一個人能發揮的力量本就很小,比如現在這種情況,劉長明站出來說,曹操一年以後就死了,一年以後再打襄陽吧,就算劉備再怎麼信任他,對于這種沒有任何依據的言論,真的可以下定決心放棄數萬人翹首以盼的戰機嗎?
再就是人心問題,劉備集團在川蜀、漢中之地相繼取得了大勝,入川前的魏延只是劉備手下的一小小部曲,可到如今,魏延已是漢中太守!重要位置上的封疆大吏,還有黃忠、馬超等新降之將皆位高權重,反觀當時的荊州眾臣只有關羽一人得了封賞,這種被人後來居上的感覺肯定是不好受的,所以荊州眾臣也急需一場大勝來突顯他們的價值,關羽總不能當著眾將欲要立功的心思吧?
最後就是當時剛和東吳簽訂湘水之盟不久,也應該算是蜜月期吧,關羽也將江陵城防打造的堅不可摧,東吳的軍方第一人呂蒙對外宣稱重病不起,現在可以說是外部威脅最小的時候,關羽此刻發兵確實是沒有什麼問題。
只能說東吳背刺實在太過致命,還有就是關羽沒有處理好他與部將之間的關系,關羽自身的問題肯定是有的,但是面對曹魏、東吳雙方的全明星陣容,他的軍事能力和進攻時間點確實沒有什麼問題。
再回到現在,劉長明既然已經知道了真正的歷史走向,肯定不會讓歷史重演。
此時的劉備集團並沒有經歷真正歷史上漢中之戰那樣的過渡消耗,所以此刻是完全有余力策應關羽進攻襄陽,這才有了龐統之計,以劉封、孟達不和為餌,將曹軍主力的目光吸引到上庸來,讓曹操進行錯誤判斷,以為劉備的真實目的是為了拿下宛城,讓其大軍不敢異動,從而緩解關羽正面戰場的壓力,如今來看,已經取得了初步成效,接下來就看關羽的表演了!
喜歡重生三國之三造大漢請大家收藏︰()重生三國之三造大漢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