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三國之三造大漢

第43章 荊州之戰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童叟 本章︰第43章 荊州之戰

    凜冽的江風卷著濕氣,撲打著江陵城巍峨的城樓。關羽身披綠錦戰袍,按劍立于城牆之上,丹鳳眼微眯,凝視著漆黑如墨的東南方。他身後,軍師中郎將徐庶、討逆將軍文聘、荊州別駕蒯越肅然而立,氣氛凝重如鐵。

    “報——!君侯!陸口方向烽燧急報!三堆烽火,沖天而起!”一名傳令兵氣喘吁吁地沖上城樓,聲音帶著驚惶。

    關羽瞳孔驟縮!徐庶、文聘、蒯越臉色同時一沉。

    三堆烽火!這是劉長明離荊前與關羽、徐庶約定的最高預警信號——江東有大規模異動,極可能來襲!

    “呂蒙小兒,果然來了!”關羽的聲音低沉而冰冷,再無半分歷史上的驕矜,只有如臨深淵的警惕和冰冷的殺意。他猛地轉身,“諸君!按孔明軍師遺策,備戰!”

    劉長明深知荊州乃四戰之地,東吳背刺風險極高。在隨劉備入川前,他與關羽、徐庶等人進行了數日密議,留下了詳盡的防御方略,核心便是“三重鐵壁”︰

    1. ‘天眼’與‘烽燧’情報預警系統)︰

    徐庶以其深湛的謀略和細致,建立並掌控著一張覆蓋整個荊州東部、南部邊境的龐大情報網。核心是沿長江、湘水、洞庭湖建立的烽燧哨塔系統,劉長明進行改良,烽火信號更復雜,可傳遞粗略敵情規模、方向等重要情報,以及深入東吳控制區域甚至秣陵的精銳細作,其中多為荊州本地熟悉水性的漁民、商賈,或徐庶早年游歷結交的江湖人士。

    效果十分明顯,呂蒙、陸遜雖以“北上助戰”為名集結軍隊,行動也力求隱蔽身形如晝伏夜行,大船偽裝,但其大規模水陸軍集結、戰船離港的動向,仍被徐庶的細作捕捉到蛛絲馬跡。更重要的是,當呂蒙前鋒船隊趁夜色掩護,企圖穿越長江中游水域,秘密接近荊州江防時,沿岸烽燧如同被驚醒的猛獸眼楮,第一時間點燃了示警的狼煙!三堆烽火,明確告知江陵︰大規模敵軍自東南水路來襲! 這為荊州爭取了最寶貴的預警時間。

    2. ‘江夏壁’與‘漢水鏈’沿江防御體系)︰

    文聘這位昔日江夏屏障,被委以總督沿江防務的重任。他忠勇剛毅,治軍嚴謹,深得劉長明信任。

    在劉長明指導下,文聘在荊州東部原長沙郡劃歸後,邊界西移)沿長江一線,依托險要地勢如磯頭、沙洲),修建了一系列水寨、江堡。這些水寨以石木結構為主,設有箭樓、弩台、投石機位,囤積火油、擂木、拍竿,形成相互支援的防御節點。在漢水方向面對曹仁),同樣加固了外圍據點的防線,並在關鍵渡口設置鐵索橫江、暗樁枯水期布設,漲水期隱蔽。

    文聘將手中精銳水軍分散部署于各關鍵水寨,以靈活的艨艟、斗艦為主力,避免大型樓船被集中摧毀。同時,在後方江陵、公安)保留了強大的預備隊。

    當呂蒙、陸遜的前鋒精銳,借著黎明前的黑暗突襲最靠近江東的郝穴水寨時,他們遭遇了出乎意料的頑強抵抗!水寨守軍早有準備,箭如雨下,火油罐砸向試圖靠近的吳軍小船,拍竿將冒進的艨艟砸得粉碎!文聘親率一支快速艦隊從側翼殺出,利用對水文地形的熟悉,打了吳軍一個措手不及。雖然郝穴水寨在激戰後部分損毀,守軍傷亡不小,但成功遲滯了吳軍的突襲速度,粉碎了呂蒙“一擊破關,直搗江陵”的幻想。

    3. ‘磐石’與‘人心’核心城防與內部穩定)︰

    江陵、公安兩座核心城池,在劉長明的主持下進行了系統性加固。城牆加高增厚,並外設深壕,引入河水、還設置了羊馬牆。城頭遍布弩台、投石機位,儲備了大量滾木石、火油、金汁。城內劃分防區,預備隊、民夫、醫護位置明確。

    蒯越這位老狐狸利用其無與倫比的荊州士族影響力和政治手腕,在劉長明“新法”推行和徐庶情報支持下,蒯越早已鎖定並秘密處置了一批與東吳或曹魏有勾結的本地豪強、失意官吏。東吳偷襲前,荊州內部潛在的叛亂火苗已被撲滅大半。

    並且在戰端剛剛開始的時候,蒯越立刻召集荊州大族代表,曉以利害︰“荊州乃我等桑梓!劉備雖新主,然保境安民,推行善政。東吳背信偷襲,若城破,玉石俱焚!諸君家業、宗廟皆在城中,當同心御敵!” 同時宣布︰守城民夫、捐獻糧草者,皆記錄功勞,戰後必有重賞;敢有通敵、造謠、懈怠者,立斬不赦!軟硬兼施,迅速穩住了城內秩序。士族們或出錢糧,或出丁壯,支持守城。

    石韜、伊籍等人還組織人員,在城頭、街巷宣揚關羽威名、劉備仁德,痛斥東吳背信棄義,激發軍民同仇敵愾之心。徐庶則利用其“名士”身份和情報,不斷放出“漢中大捷在望”、“曹操不敢來犯”等半真半假的利好消息,穩定軍心民心。

    呂蒙、陸遜見奇襲受挫,立刻調整策略。呂蒙親率主力水軍,在大型樓船掩護下,強攻文聘的沿江水寨體系。陸遜則指揮精銳步卒登陸,從陸路包抄,試圖切斷水寨與江陵的聯系,並直接威脅公安。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文聘展現了其“江夏壁”的本色。他絕不與吳軍優勢水軍,尤其是他們的大型樓船,進行正面決戰,而是依托水寨群,打起了靈活的防御反擊戰。

    利用水寨的弩台、投石機遠程打擊逼近的吳軍船隊,重點攻擊其帆索、舵樓。

    文聘還派出大量靈活的小型戰船,如走舸、赤馬舟等,攜帶火油罐、鉤拒,利用蘆葦蕩、沙洲掩護,貼近吳軍大船縱火,或破壞其船槳。

    在幾處關鍵水道,文聘提前布設了暗樁、沉船,部分還掛上鐵鏈形成簡易攔阻,迫使吳軍大船進入狹窄、不利機動的區域,再集中火力打擊。

    在漢水方向關平和廖化二人利用鐵索和暗樁,配合岸防,成功挫敗了曹仁象征性的試探性進攻,曹仁見荊州防御森嚴,關羽主力未動,遂作壁上觀。

    吳軍雖然憑借兵力優勢和水軍傳統強項,拔除了幾處外圍水寨,但付出了慘重代價,其多艘樓船被焚毀或重創,推進速度極其緩慢。文聘的水軍如同附骨之疽,讓呂蒙的主力如陷泥潭。

    就在水陸兩軍陷入焦灼的時候,陸遜不愧為帥才,他敏銳地發現文聘的水寨體系雖強,但陸上連接相對薄弱。他親率精銳步卒和大量攻城器械,從陸路猛攻連接江陵與沿江水寨的長阪橋要塞,並分兵威脅公安。

    關羽並未因陸遜的攻勢而驚慌失措,也沒有貿然出城野戰,安陸之戰的教訓他銘記于心,關羽深知自己最大的優勢就是堅城和民心。所以他提前將城外糧草物資、部分百姓遷入城內,不給陸遜就地補給的機會。

    關羽親臨一線,指揮若定。哪里敵軍攻勢猛,哪里就及時增援。他高大的身影和沉穩的指揮,本身就是守軍的定海神針。再加上劉長明離開之前所留下的連弩、還有小型投石機、滾木石、燒沸的金汁……在無數次的演練下,已被守軍嫻熟運用。尤其是金汁,其惡臭和恐怖的燙傷效果,給攀城的吳軍造成了巨大傷亡和心理陰影。

    當陸遜的攻城部隊疲憊,或出現破綻時,關羽會果斷命令趙累率領精銳預備隊,從側門或暗道突然殺出,進行短促有力的反沖擊,焚毀吳軍攻城器械,殺傷其有生力量,隨即迅速撤回城內。這種戰術讓陸遜的攻城部隊疲于奔命,士氣受挫。

    徐庶坐鎮江陵中樞,如同下棋般統籌全局。他不斷接收來自前線、烽燧、細作的龐雜信息,迅速分析判斷。在龐大的情報系統運作下,徐庶成功識破了偽裝成荊州潰兵的東吳士兵,他們原本企圖混入江陵作亂或散布謠言,卻被徐庶布下的甄別機制口令、籍貫盤查、熟人指認)識破,悉數擒殺。

    並且通過分析吳軍兵力調動、補給線、將領旗號,徐庶準確判斷出呂蒙主力仍在江面與文聘纏斗,而陸遜的陸路攻勢雖猛,但受限于兵力,無法對江陵構成致命威脅。他建議關羽將主要精力和預備隊用于江陵城防,對陸遜部以挫其銳氣為主。

    就在關羽、徐庶等人多方面的配合之下,江東大軍竟是沒有得到一點兒好處,荊州攻防戰徹底陷入了焦灼中,而孫劉聯盟也在此刻徹底宣告了破裂。

    前線攻堅受阻,江陵、公安久攻不下,傷亡日增,而且水軍被文聘死死纏住,更傳來劉備在漢中勢如破竹法正故意泄露消息)的“噩耗”。呂蒙和陸遜意識到,偷襲的最佳時機已失,再打下去,不僅難以攻克堅城,還可能被劉備回援的主力與荊州守軍前後夾擊!

    呂蒙雖不甘心,但作為理智的統帥,他必須止損。與陸遜商議後,吳軍開始有組織地後撤。水軍艦隊掩護著步卒,緩緩退出荊州水域,屯兵在了烏林區域,與荊州隔江相望。

    關羽站在江陵城頭,看著退去的吳軍艦影,緩緩吐出一口濁氣。綠袍上沾染著煙塵和血跡,但身姿依舊挺拔如松。徐庶、文聘、蒯越來到他身邊。

    “君侯,東吳退了。”徐庶平靜地說道,眼中帶著疲憊,也有一絲欣慰。

    “文將軍,居功至偉!”關羽看向文聘,鄭重抱拳。

    文聘肅然還禮︰“全賴君侯坐鎮中堅,徐軍師運籌帷幄,蒯別駕安定人心,將士用命!聘,分內之事。”

    蒯越捋須微笑︰“此役,孔明軍師遺策,如定海神針。我荊州軍民一心,方保家園不失!”

    城下,軍民們開始清理戰場,救治傷員。雖然損失不小,但核心江陵、公安巍然屹立,荊州根基未損!更重要的是,此戰徹底檢驗了劉長明留下的防御體系︰

    “天眼”烽燧提供了關鍵預警。

    “江夏壁”水寨遲滯消耗了敵軍主力。

    “磐石”城防和“人心”所向,讓陸遜的利刃無功而返。

    而關羽,這位曾經的“驕于士大夫”的猛將,在此戰中展現出了前所未有的沉穩、堅韌、信任與協作。他完美地扮演了定海神針的角色,信任部屬,執行策略,不貪功冒進,最終守住了荊州。

    喜歡重生三國之三造大漢請大家收藏︰()重生三國之三造大漢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重生三國之三造大漢》,方便以後閱讀重生三國之三造大漢第43章 荊州之戰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重生三國之三造大漢第43章 荊州之戰並對重生三國之三造大漢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