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清溪鎮範圍,李玄微與清漪繼續向西南方向行進。蜀道之難,遠超想象,但兩人心志堅定,風行駒又非凡品,雖偶有險阻,亦被一一克服。沿途山勢愈發奇秀,雲霧繚繞,植被豐茂,與中原、關中的風貌大不相同,儼然一派仙家氣象的底蘊。
越靠近峨眉山,遇到的僧侶、香客也漸漸多了起來。然而,與嵩山少室山後的冷清不同,峨眉山作為普賢菩薩的道場,佛教香火依舊鼎盛。山路上,隨處可見虔誠的朝拜者,一步一叩,口中誦念佛號,臉上帶著亂世中尋求寄托的渴望。
但李玄微與清漪卻敏銳地察覺到,這鼎盛的香火之下,隱藏著一種難以言喻的“空乏”。空氣中彌漫的並非清聖的佛力,更多是凡俗的煙火氣與執念。天地元氣雖因山岳本身而比平原濃郁些許,卻也如同被一層無形的薄膜阻隔,流轉滯澀,缺乏真正的“靈性”。
“果然如此。”清漪望著絡繹不絕的香客,輕聲道,“‘天幕’之下,萬法同寂。縱是菩薩道場,亦難顯聖跡。如今的信仰,更多是人心自導自演的一場戲罷了。”
李玄微默默點頭。他想起《西游後錄》中記載,佛法東傳,本意是啟人智慧,而非讓人依賴跪拜。如今看來,神佛不顯,這信仰便失了根基,徒具形式。
兩人並未在山腳停留,也未驚動山上的寺院僧眾,而是依照守卷人記載中一條更為隱秘的路徑,繞開主要登山階梯,向著傳說中的“清音閣”所在區域行去。
清音閣,並非指某一座具體的樓閣,而是位于峨眉山牛心嶺下的一處天然奇景。黑白二水匯流于此,沖擊著江心一塊形如牛心的巨石,水聲激越,如琴瑟和鳴,故名“清音”。而更為玄奇的是,此地相傳是觀音菩薩顯聖之處之一,曾留有菩薩法影,其側有一方蓮池,據說曾綻放七彩寶蓮,蘊含無盡生機與慈悲之意。
穿過一片茂密的楠木林,循著越來越清晰的水聲,兩人終于抵達了清音閣所在的山谷。
尚未見其景,先聞其聲。果然如記載所言,水聲淙淙,清脆悅耳,仿佛能洗滌人心塵垢。然而,當兩人走出林蔭,看清眼前景象時,心中卻是一沉。
山谷景致依舊清幽,黑白二水依舊奔流不息,撞擊在牛心石上,濺起雪白水花。然而,在水潭之畔,那方傳說中的蓮池,卻已完全干涸!
池底皸裂,布滿枯黃的落葉與淤泥,不見半點水光。更令人心驚的是,池中那些本該亭亭玉立的蓮花,早已化作一片枯槁的殘骸!焦黑的花梗無力地歪斜著,曾經絢爛的花瓣化為齏粉,連那象征清淨不染的蓮葉,也只剩下破敗蜷曲的枯黃碎片。整個蓮池,死氣沉沉,沒有半分靈韻,與周圍生機盎然的山谷形成了刺眼的對比。
唯有池邊一塊光滑如玉的巨石上,隱約可見一個模糊的、似乎是女子側影的天然印記,這便是傳說中的“觀音法影”石了。只是此刻,這石影也黯淡無光,仿佛隨時會隨風消散。
“蓮池……枯了。”李玄微喃喃道,心中涌起一股難以言喻的悲涼。這枯敗的景象,比嵩山那冰冷的“律壁”更直觀地展示了“天幕”帶來的影響。連觀音菩薩曾顯聖之地,都已靈性盡失。
清漪走到干涸的池邊,蹲下身,指尖拂過皸裂的泥土和枯死的蓮梗,細細感應。她的眉頭越蹙越緊。
“並非自然干涸。”她抬起頭,眼神銳利,“池底有殘留的陣法痕跡,極其隱晦,但透著一股……強行‘抽離’的意味。有人,或者某種力量,刻意汲走了此地最後的靈性本源,加速了它的衰敗。”
“逆天盟?”李玄微立刻聯想到這個可能。
“不確定,但嫌疑很大。”清漪站起身,環顧四周,“他們需要龐大的能量進行血祭和召喚儀式,這些古老聖地殘留的靈性,正是他們的目標之一。即便不能直接利用,破壞這些可能與‘天律’、與仙佛殘留感應相關的‘節點’,也能干擾我們的探尋。”
她走到那塊“觀音法影”石前,手捏法訣,試圖感應其中是否還殘留一絲慈悲念力。然而,指尖觸及,只有一片冰冷的死寂。
就在這時,李玄微懷中的《西游後錄》再次傳來了熟悉的溫熱感!這一次,溫熱感並非指向某個方向,而是如同漣漪般,輕輕蕩漾開來,仿佛在與這片枯寂之地進行著某種無聲的交流。
他心有所感,將殘卷取出。只見殘卷在接觸到清音閣山谷氣息的瞬間,表面浮現出極其微弱的、幾乎難以察覺的白色光暈。光暈如同呼吸般明滅,與那枯死的蓮池、黯淡的石影,產生了一種悲憫的共鳴。
恍惚間,李玄微仿佛听到了一聲若有若無的嘆息,充滿了無奈與憐惜,卻又帶著一種決然的放手的意味。這感覺轉瞬即逝,卻讓他心頭巨震。
“菩薩……也曾在此駐足,最終也只能順應‘天律’,斂去聖跡麼?”他低聲問道,不知是在問清漪,還是在問這無聲的山谷。
清漪沉默片刻,道︰“或許,這正是‘促人自渡’的真意。顯聖,是慈悲;不顯聖,亦是慈悲。真正的庇護,不是永遠撐開的傘,而是教會人們如何造傘、如何迎雨。”
她的話音剛落,異變陡生!
並非來自逆天盟,也非妖物,而是來自那干涸的蓮池池底!
只見池底中央,那片皸裂最嚴重的泥土,突然微微拱起,隨即,一點極其微弱的、幾乎與泥土同色的光芒閃爍了一下。緊接著,一株細小的、幾乎透明的、如同琉璃般脆弱的嫩芽,竟頑強地從裂縫中鑽了出來!
這嫩芽不過指甲蓋大小,卻散發出一種純粹到極致的、微弱卻堅韌的生機!它與周圍枯死的蓮梗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仿佛在死寂的灰燼中,重新點燃的一點星火!
“這是……”李玄微瞪大了眼楮,難以置信。
清漪也面露驚容,快步上前,仔細觀察那株嫩芽。“是淨世蓮的種子!傳說中蘊含觀音慈悲念力的靈種!它竟然……在靈性被抽離、池水干涸後,依靠自身最本源的一點生機,重新萌芽了!”
這奇跡般的一幕,讓兩人震撼無言。這株嫩芽,仿佛在無聲地訴說著︰即使神佛不顯,即使靈性被奪,生命自身那不屈的、向往光明的力量,依舊存在!
然而,這株嫩芽實在太脆弱了,缺乏靈氣溫養,在這干涸的環境中,恐怕支撐不了多久。
清漪毫不猶豫,從懷中取出一個玉瓶,倒出幾滴散發著清香的露水——那是守卷人采集晨曦精華煉制的“甘霖玉露”,蘊含著精純的生機。她小心翼翼地將露水滴在嫩芽周圍的泥土中。
嫩芽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微微舒展了一些,那透明的色澤也仿佛凝實了一分。
“我們能做的,也只有這麼多了。”清漪輕聲道,“能否真正存活下來,要看它自己的造化,也看這天地,是否還留有一線生機。”
李玄微看著那株在絕境中掙扎求生的嫩芽,又看了看手中仿佛與之共鳴的《西游後錄》,心中百感交集。絕望與希望,沉寂與新生,在這清音閣中交織。
他隱隱感覺到,這株淨世蓮的嫩芽,或許比任何神兵利器、古老遺物,都更接近他們所要追尋的“道”的真諦。
就在這時,山谷入口處,傳來了一陣嘈雜的人聲和急促的腳步聲,似乎有大隊人馬正在靠近!
清漪神色一凜,拉起李玄微,迅速隱入一旁的岩石之後。
“看來,這枯寂之地,也並不平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