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可以清晰地看到,那看似輕描淡寫的一小步,讓他整個身體的軸心發生了微妙的偏轉,精準地避開了卡內羅那志在必得的重拳鋒芒,同時,他的身體自然而然地扭轉到了一個為右手迎擊創造完美發力角度的位置。
“這不是單純的速度快,”科米爾加重了語氣,他知道這才是問題的關鍵,“這是一種……我甚至不知道該如何形容,一種刻在每一根肌肉縴維、每一條神經末梢里的戰斗本能。它是在成千上萬次枯燥乏味的重復訓練,和五十場職業比賽的生死考驗中,磨礪出的、近乎于‘道’的東西。
孫,你的反應能讓你看到這一拳,甚至能預知它的到來。但在拳擊那獨特的、如同爵士樂般即興而又嚴謹的節奏里,用純粹的拳擊方式去反制……我們必須承認,這是完全不同的領域。”
哈維爾教練沒有說話,他只是默默地在他那本厚厚的、記錄了孫聖所有訓練數據的筆記本上,飛快地記錄著什麼。
作為將孫聖從一個綜合格斗界的新人,一手帶向三級別制霸寶座的功勛教頭,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孫聖的天賦有多麼恐怖。
但也正因如此,他才更明白想跨越“專業壁壘”這四個字,需要付出多麼巨大的代價。他那張總是掛著和善笑容的臉上,此刻寫滿了一種混雜著驕傲、期待和極度擔憂的復雜情緒。
而那位新加入的傳奇拳擊教練弗雷迪•羅奇,這位曾指導過曼尼•帕奎奧等八位世界拳王的殿堂級人物,則如同一個經驗豐富的老獵人,一針見血地指出了另一個更隱蔽、也更致命的死穴。
“體能。”
羅奇緩緩吐出兩個字,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他的身上。
他伸出枯瘦但有力的手指,指向另一塊屏幕上由盤古體育旗下最頂尖的運動科學團隊構建的生理數據模型。
那上面,代表著孫聖身體狀態的各項參數,正在根據模擬的十二回合高強度拳擊賽而劇烈地跳動著。
“你們看,”羅奇的聲音沙啞而有力,充滿了不容置疑的權威,“根據我們對孫過去所有比賽的數據分析,他的進攻模式是‘風暴式’的——極高的爆發頻率,毀滅性的重擊。這種模式在五回合的比賽中是無敵的。但是……”
他指向了圖表中一條正在急速下滑的曲線,那條曲線代表著“無氧糖酵解系統”的供能效率。
“如果把這種爆發模式,原封不動地照搬到十二回合的拳擊比賽中,我們的模擬顯示,孫的體能大概率會在第七到第八回合之間,進入一個極度危險的‘紅區’。乳酸會瘋狂堆積,他的出拳速度、移動能力、甚至神經反應速度,都會出現斷崖式的下降。”
羅奇頓了頓,眼神變得無比銳利。
“而那個時間點,恰恰是弗洛伊德最擅長‘接管’比賽的時候。他會像一條狡猾而又耐心的沙漠巨蟒,用前幾個回合不痛不癢的騷擾纏住你,感受你的力量,耗盡你的銳氣。然後在你體能見底,最虛弱、最絕望的時候,猛地收緊身體,用一連串精準而又冰冷的迎擊,徹底絞殺你。”
伊莎貝拉•羅西則從另一個角度,為這份凝重增添了最後一絲商業世界的冷酷。
她冷靜地分析道︰“目前外界的賠率已經非常接近,這對于我們在全球範圍內的宣傳和話題制造非常有利。但這把雙刃劍的另一面是,我們沒有任何退路。
這場比賽,我們賭上的不僅僅是孫個人的不敗戰績,更是盤古體育在全球資本市場的首次亮相,是我們背後所有投資人的全部聲譽。我們必須贏。”
沒有人再說話。
豪華的客廳里,只剩下全息影像中,拳套擊打在皮肉上那沉悶而又真實的聲響,以及眾人沉重的呼吸聲。
團隊的每一個成員,都像一台台超高速運轉的精密計算機,冷靜地分析著這場“弒神之戰”中每一個可能的變量和風險。
他們沒有一個人說“我們可能會輸”,但那種源于對對手絕對尊重的專業化凝重,比任何喪氣話都更具壓力。
孫聖一直安靜地听著,沒有插話。
他看著屏幕上那個如同幽靈般滑步,將防守演繹成一門藝術的對手;看著團隊成員臉上從未有過的嚴肅表情;感受著這股前所未有的、如同實質般沉重的壓力。
他知道,團隊所有人都會無條件地支持他走上拳台。
但他也同樣清楚,從這一刻起,他不再是那個可以在八角籠內隨心所欲、用任何武器摧毀對手的“暴君”,他是一個真正的挑戰者,一個雙腳被縛上沉重鐐銬,卻妄圖沖上雲霄的攀登者。
他必須將自己的天賦、智慧、意志力,都毫無保留地壓榨到極限,才有可能在那片看似不可能的巔峰之上,創造出一絲微弱的奇跡。
他緩緩端起面前早已涼透的黑咖啡,一飲而盡。
那苦澀的液體滑過喉嚨,卻讓他原本有些紛亂的思緒,變得前所未有的清晰和堅定。
他站起身,走到戰術分析台前,用一種不容置疑的平靜聲音,為今天的會議畫上了句號︰
“很好。”
“既然我們已經知道了這座山有多高,有多險峻。那麼從明天開始,我們就來研究……該如何用我們的方式,把它夷為平地。”
……
第二天清晨,當第一縷陽光穿透 谷的薄霧,如同金色的利劍般,灑進那座安保級別堪比軍事基地的私人訓練館時,一場堪稱運動科學史上最昂貴、也最精密的備戰計劃,正式拉開了序幕。
這項計劃,被“聖之隊”內部賦予了一個極具野心的代號——“弒神者”。
計劃的核心,不再是如何將孫聖訓練成一個更強的綜合格斗選手,而是如何在一個陌生的、充滿枷鎖的規則下,將他那被外界譽為“神級”,而團隊內部也只知其“快到非人”的反應速度,鍛造成一柄真正能夠刺穿弗洛伊德•梅威瑟那完美防御體系的、獨一無二的利刃。
弗雷迪•羅奇,這位曾指導過帕奎奧等無數傳奇拳王的白發老人,成為了“弒神者”計劃的總設計師。
他深知,試圖讓孫聖在短短幾個月內變成一個傳統意義上的拳擊手,去和浸淫此道二十余年的梅威瑟比拼滑步、搖閃和刺拳,無異于讓一個短跑冠軍去和馬拉松世界紀錄保持者比拼耐力,是徹頭徹尾的自殺行為。
“我們的優勢,只有一個,那就是孫的反應速度。”
在第一次正式訓練開始前,羅奇在戰術白板上,用紅色的馬克筆,重重地畫下了一個圓圈,圈住了“反應”這個詞,“全世界都知道他反應快,但他們不知道到底有多快。這就是我們的底牌。
但是,弗洛伊德的可怕之處在于,他不是用速度去戰勝你,而是用智慧去‘欺騙’你的反應。所以,我們的首要任務,就是讓孫學會,如何對抗欺騙。”
在羅奇的親自操刀下,團隊為孫聖設計了一套前所未有的、甚至可以說是反直覺的訓練方案,其目的,就是為了預演並破解孫聖那看似無敵的反應速度,在純粹的拳擊規則和面對梅威瑟這位宗師級對手時,可能面臨的三大“致命陷阱”。
第一個陷阱,被羅奇命名為︰神經層面的“節奏催眠”。
訓練館內,羅奇親自為孫聖戴上拳靶,他沒有像其他教練那樣要求孫聖打出重擊,而是開始模仿梅威瑟那標志性的、如同湖面漣漪般輕微搖晃的節奏。
他並不出重拳,只是用連續不斷、力道極輕的刺拳,如同蜻蜓點水般,一次又一次地、不厭其煩地觸踫著孫聖高舉的防守手臂。
“嗒…嗒…嗒嗒……嗒……”
拳靶發出的聲音清脆而富有韻律,如同節拍器一般。
“感受到了嗎,孫?”羅奇的聲音如同魔咒,在安靜的拳館里回響,“他在給你建立一個‘安全區’,一個穩定的、讓你感到舒適的、可預測的節奏。你的眼楮看到了,你的大腦習慣了,你的神經也開始適應了。你會下意識地認為,他的每一次攻擊,都會在這個節奏之內,都是無害的。”
孫聖全神貫注,他的“超神反應”讓他能清晰地捕捉到羅奇每一次刺拳的軌跡,甚至能提前預判到下一拳的落點和時機。
但正如羅奇所說,他的身體在適應,他的神經在放松戒備。那種高度緊張的、在八角籠內隨時準備應對腿法和抱摔的戰斗狀態,正在被這種單調的節奏慢慢瓦解。
突然!
就在孫聖的注意力被連續三次快速的左手刺拳所吸引時,羅奇的身體毫無征兆地一沉,一直隱藏在身後的右拳,如同潛伏在深海中的巨鯊,猛地撕開水面,從一個極其刁鑽、完全違背了剛才所有節奏的下勾角度,閃電般地向上猛擊!
那一瞬間,孫聖的瞳孔猛地收縮!
他的“超神反應”依舊在,讓他看清了這一拳的所有軌跡,但他的身體,卻因為被“催眠”的神經而慢了半拍!
他憑借著那非人的反應和千錘百煉的身體控制力,在最後一刻極限後仰,身體幾乎與地面平行,讓那記呼嘯而來的重拳拳風,如同剃刀般擦著他的下巴鋒銳地掠過。
雖然沒有被擊中,但孫聖的後背,還是瞬間驚出了一身冰冷的汗水。
他能感覺到,如果剛才自己哪怕再慢上0.01秒,自己的下巴可能就已經被徹底擊碎。
“這就是‘節奏陷阱’。”羅奇放下拳靶,蒼老的臉上沒有一絲笑容,表情嚴肅得可怕,“他用99次無害的催眠,只為換取那1次致命的攻擊。當你的神經被麻痹,你的反應再快,也只是在‘事後’做出反應,而不是在‘事前’做出預判。在頂級對決中,這零點幾秒的差距,就是天堂與地獄。”
為了破解這一陷阱,團隊為孫聖設計了堪稱嚴酷的“反節奏”神經刺激訓練。他們從全美找來了數位風格迥異、以打法怪異著稱的職業拳手,讓他們在對練中,用各種毫無邏輯、甚至可以說是胡亂揮舞的拳法去攻擊孫聖。時而快如閃電,時而慢如蝸牛;時而大開大合,時而小動作不斷。
訓練的目的只有一個——徹底摧毀孫聖在綜合格斗中養成的、基于對手整體動作的預判習慣,讓他的神經系統時刻保持在最高強度的警戒狀態,不被任何“假象”所迷惑,將他的反應,從“預判反應”打磨成更純粹、更原始的“瞬時反應”。
第二個枷鎖,則是拳擊規則之下,那令人窒息的“距離污染”。
與綜合格斗中,選手進入近身纏抱後會快速尋求分離重擊,或者進入更具優勢的地面纏斗不同,拳擊規則允許更長時間的、相對靜態的近身摟抱。
而這,正是梅威瑟將無數重炮手折磨到崩潰的另一大絕活。
“他會像一塊沾了水的牛皮糖一樣黏住你,讓你感覺自己陷入了泥潭。”科米爾親自上場,戴上十六盎司的大號拳套,與孫聖進行近身纏斗的模擬訓練。
在模擬中,孫聖很快就感受到了這種前所未有的憋屈和煩躁。他的核心力量、爆發力明明遠勝科米爾,但在規則的限制下,他不能抱摔,不能用膝肘,甚至不能用過大的動作去推開對手。
而科米爾則像一個經驗老道的老油條,完美地復刻著梅威瑟的“髒活”。
他用額頭死死地頂住孫聖的下巴,迫使他仰頭,讓他的視線受阻;他用肩膀和手肘,在裁判的視線盲區,不斷地、充滿力道地摩擦著孫聖的胸口和肋骨,制造著持續的、雖不致命卻極其消耗心神的鈍痛;他還會巧妙地將大部分身體的重量,通過摟抱壓在孫聖的身上,如同附骨之疽,瘋狂地加速著孫聖核心力量的消耗。
這種持續的身體接觸,如同一層厚厚的迷霧,給孫聖那精密的“反應雷達”施加了強烈的、全方位的電子干擾。
他的動態視覺被破壞,他對與對手之間那生死一線的距離感的精準感知,在不斷的肢體摩擦中被打亂。
那引以為傲的反應速度,在失去最佳啟動距離後,威力大打折扣,如同被拔了牙的老虎。
針對這一點,“弒神者”計劃的對策簡單而粗暴——“以髒打髒,以力破巧”。
團隊專門成立了一個研究小組,夜以繼日地分析了拳擊史上所有“髒活大師”——從伯納德•霍普金斯到里卡多•馬約加的比賽錄像,從中總結出了一套完全合規,卻又能讓對手極不舒服的內圍反制技術。
他們教孫聖如何在摟抱中,利用自己遠超常規拳手的核心力量和腿部力量,去反向壓迫,將體重施加給梅威瑟;如何用微妙的身體轉動和腳步切換,去破壞梅威瑟的身體重心,讓他站立不穩;甚至是如何在裁判開口警告前的零點幾秒,進行一些無傷大雅卻能極大干擾對手心態的小動作,比如用下巴壓迫對手的肩膀,或者用拳套的邊緣摩擦對手的脖頸。
第三重博弈,也是最核心的博弈,則是那幾乎無法規避的“強制換拳”。
“孫,你必須明白一點,”羅奇在白板上,用馬克筆畫出了兩個正在激烈交鋒的小人,“哪怕你的反應能讓你躲開對手99%的拳頭,但在拳擊比賽中,你總有必須出拳反擊的時候。因為點數,也因為尊嚴。
而當你出拳的那一刻,你的身體必然會處在一個相對開放的、無法完美防守的狀態。就在那一瞬間,你們就進入了無法避免的‘強制交換’範圍。”
訓練館的全息屏幕上,開始循環播放梅威瑟職業生涯中所有經典的“防守反擊”絕殺鏡頭。
“看,他的對手,‘糖塊’莫斯利,打出了一套迅猛的三連擊,他用標志性的肩部防守扛住了前兩拳。”
羅奇的聲音如同手術刀般精準地剖析著戰局,“但在莫斯利打出第三拳,身體出現零點幾秒的空檔和僵直的瞬間,弗洛伊德的迎擊右直拳已經後發先至!看這個時機的把握,這不是技巧,這是藝術,是浸淫拳台數十年後,對時間和空間最深刻的理解。”
孫聖看得非常專注,屏幕上的每一個畫面,都在他那如同超級計算機般的大腦中被分解、儲存、分析。
他的“超神反應”能讓他看清對手的每一次攻擊,這也是他在綜合格斗的站立對攻中,幾乎能做到毫發無傷的根本原因。
但在拳擊這種更加純粹、頻率更高的對攻模式中,正如羅奇所說,他不可能只閃躲不還擊。
而一旦還擊,就意味著風險。
“弗洛伊德的經驗,能讓他在每一次的‘換拳’中,都成為計算得失後,佔據便宜的那一方。他打出的拳或許不是最重的,但一定是最準的,時機是最好的,在裁判眼中是效果最明顯的。他的目的,就是用最小的代價,換取最大的戰果。”
羅奇做出了最後的總結,“在這種情況下,你的反應速度只能讓你看清飛向你的子彈,然後給你一個選擇︰是硬扛著這顆子彈,同時向對方開一槍;還是放棄開槍的機會,選擇繼續閃躲。而在一場長達十二個回合的戰爭里,你不可能永遠只選擇後者。”
為了應對這種幾乎無解的“強制交換”,“聖之隊”在經過無數次爭論和模擬後,最終敲定了一個極具風險,卻也可能是唯一有機會獲勝的策略——“以傷換傷,主攻身體”。
“我們不和他比拼頭部打擊的精準度和時機把握。”
哈維爾教練終于開口,說出了他這幾天深思熟慮後的結論,眼中閃爍著賭徒般的決絕光芒,“我們要用我們更強的絕對力量,更年輕的身體,去不計代價地攻擊他的腹部和肋部。我們要把這場比賽,從一場優雅的技術博弈,變成一場原始的、血腥的消耗戰!”
“在換拳中,他或許能用他那精準的右手拳,擊中我們的臉頰,劃破我們的眉弓,贏得裁判的青睞。但我們也要確保,我們的每一記重拳,都能像一柄柄攻城錘,狠狠地、毫不留情地砸在他的身體上!”
“這是一場豪賭!”哈維爾的聲音里充滿了決絕,“我們賭的,是弗洛伊德那四十歲的身體,會在被徹底摧毀之前,先于我們年輕的下巴和意志力,被徹底擊垮!”
……
與此同時,在大西洋彼岸,那座紙醉金迷的賭城拉斯維加斯。
坐落于市郊的“金錢工廠”拳館內,一場同樣科學、同樣嚴謹、甚至可以說更加偏執的備戰,也正在悄然進行。
弗洛伊德•梅威瑟,這位五十戰全勝的傳奇拳王,在他職業生涯的暮年,表現出了前所未有的認真和專注。
他人生中第一次,在他的私人拳館里,引入了一套價值數百萬美金的、來自以色列軍工科技的神經反應測試與分析設備。
這套設備,可以通過多達十六個高速紅外攝像頭和數十個貼在陪練員身上的微型傳感器,精準地捕捉對手在出拳前的任何身體征兆——哪怕只是千分之一秒的微表情變化,或是某一塊肌肉縴維的啟動前兆,並將其轉化為海量的數據,供梅威瑟和他的團隊進行分析。
他的陪練團隊,也經歷了一次徹底的大換血。
以往那些模仿傳統力量型或速度型拳手的陪練全部被辭退,取而代之的,是幾個梅威瑟團隊從世界各地重金挖來的、以步法詭異、節奏混亂、打法不按常理出牌著稱的年輕拳手。
梅威瑟甚至找來了一位曾經在UFC打過比賽、風格與孫聖有幾分相似的小級別的綜合格斗選手。
他的任務只有一個,就是在純粹的拳擊規則下,用他那綜合格斗特有的大開大合、充滿欺騙性的站架和攻擊節奏,日復一日地對梅威瑟進行騷擾。
(這一章是技術分析,戰術制定,有點枯燥,但又不能不寫。而且我不懂拳擊,也不知道這個思路和戰術對不對,大家可以教教我。第一次寫格斗文,沒有經驗,把金手指開太大了,導致現在主角挨一拳讀者都受不了,自我感覺已經沒什麼意思了,不過事已至此也沒什麼好辦法。
其實我最喜歡看的比賽還是那種棋逢對手,拳拳到肉,鮮血四濺,高潮迭起的比賽。比如張偉麗vS喬安娜,佩雷拉vS黑龍,vS朗特里。
上次主角打伍德利都被噴慘了,說主角棉花拳,麻煩看下佩雷拉那麼重的拳,打了朗特里多少拳才KO啊!不是冷拳,不是迎擊拳,沒有使出全力的拳,對手有防備的情況下,一般都是很難KO的。
因為金手指寫的太強了,所以只能往回找補,解釋一下。主角的神經反應雖然很快,但必須要有距離才躲得開,但比賽又不可能一直躲避不進攻,所以要想打中別人就得拉近距離,就有可能被擊中,因為距離太近的情況下,神經反應過來了,但身體卻來不及做出反應,所以就會被擊中。
還有,有時候主角為了命中敵人,會拼著挨一記輕的,還給對手一記重的,所以也會被擊中。到了中量級、輕重、重量級的比賽,肯定會越來越難,主角肯定會被擊中,也有可能會輸,更不可能隨便KO對手。
又是六千字大章,最後求禮物!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