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理寺當神探

第10章 賬本上的指印,比血還燙手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小九點九 本章︰第10章 賬本上的指印,比血還燙手

    夜雨敲窗,檐下銅鈴輕響。

    大理寺值房內燭火未熄,昏黃的光暈在潮濕的空氣中微微晃動,像一滴將落未落的淚。

    沈觀獨坐案前,青衫微皺,袖口沾著昨夜巷戰時濺上的泥點,卻仿佛渾然不覺。

    他將“松鶴齋”賬本副本平鋪于案,指尖緩緩撫過那頁夾層——那里,一枚淡藍色的指印虛影仍殘留在他的記憶里,如烙鐵般灼燙。

    他閉目凝神。

    【痕跡殘留可視化•啟動】

    意識沉入模擬空間,賬紙泛起幽藍微光,墨跡與縴維在精神視野中層層剝離。

    當他的指尖再次觸踫到那半枚拇指印區域時,腦中驟然浮現一道虛影︰一只常年執筆的手,虎口布滿硬繭,小指微曲如鉤,正壓在賬頁角落,力道沉穩,落位精準。

    這不是溫知悔的手勢。

    溫知悔是禮部小吏出身,寫字習慣懸腕飄逸,指節舒展;而這只手,掌紋深陷,關節受壓明顯,是那種日日伏案、批閱朱批之人特有的姿態——高階文官,常握御筆,久而形成的小指畸形彎曲,幾乎成了身份的暗號。

    沈觀猛然睜眼,從卷宗堆中抽出一份舊檔︰趙元禮三日前簽押的《秋審提要》。

    他將紙頁並排置于燈下,用細筆蘸墨描摹其落款簽名的小指彎曲角度,再與指印虛影比對。

    分毫不差。

    連弧度都如出一轍。

    他瞳孔微縮,脊背悄然繃緊。

    趙元禮,左寺正,從六品上,表面隸屬刑部系統,實則與內閣幾位閣老往來密切。

    此人平日對他冷嘲熱諷,處處設障,若真牽涉毒香采購鏈條……那這已不是一樁案子,而是一張網。

    一張以命為餌、以權為線的巨網。

    但他沒有聲張。

    必須查到底。

    次日拂曉,天色灰蒙,細雨未歇。

    沈觀換了一身不起眼的皂青直裰,手持一枚大理寺通行銅牌,低調前往京兆尹外支賬冊副檔庫。

    他報稱“核對婚喪津貼發放有誤”,語氣謙卑,言辭嚴謹,差役未起疑心,便放他入內查閱。

    他在堆積如山的副檔中翻找良久,終于在一份《節令物資采買備案》里發現端倪︰一筆每月固定支出,金額不過二十兩白銀,名目為“節令燻香采買”,收款方卻為空白。

    無戶名、無印章、無地址。

    但時間軸驚人吻合——自三年前起,每月十五,準時劃撥,從未間斷。

    而溫知悔最後一次購入曼陀羅花,正是上月十五。

    這筆錢未入官庫正賬,也未列于年度奏銷,純屬私人渠道輸送。

    能繞過戶部稽查、在京兆尹眼皮底下長期運作而不露破綻者,絕非尋常人物。

    此人不僅有權,更精通官場縫隙,善于借殼行事。

    沈觀默默抄錄編號,藏入袖中錦囊。

    線索再度收攏︰松鶴齋供貨、匿名付款、高階文官指印、固定時間節點——所有碎片,正緩緩拼向同一個陰影中心。

    第三日清晨,雲層低垂,風帶濕意。

    他借“查驗舊案物證流轉記錄”之名,持令進入大理寺最深處的檔案閣。

    此地禁制森嚴,非七品以上不得擅入,但沈觀以評事職司“卷宗歸檔核查”為由,順利通關。

    守閣老吏打著哈欠揮手放行,渾不知這位沉默寡言的年輕人,正一步步踏入王朝隱秘的腹地。

    塵埃在光柱中飛舞,如同被驚擾的往事。

    他在編號“崔047”的鐵櫃前駐足,抽出五年前一樁舊案移交清單︰崔明遠案。

    此案曾轟動一時,主犯因私煉丹藥致多人中毒身亡,後暴斃獄中,草草結案。

    當時無人深究,可此刻沈觀的目光,卻死死釘在清單末尾的一行小字上——

    經手人︰趙元禮(左寺正)

    接收方︰松鶴齋代收

    “松鶴齋代收”?

    一個藥材鋪子,為何能接收朝廷命案的關鍵物證?

    尤其是涉及毒理之物?

    他心頭猛震,呼吸幾近停滯。

    五年前,崔明遠案中的毒源即為烏頭根與鉤吻葉混合制劑,與如今鬼轎案所用毒香成分高度一致。

    而當年這批“證物”,竟由趙元禮親自簽字移交至松鶴齋!

    是銷毀?還是轉移?

    若為後者,那這些劇毒藥材去了哪里?

    是否早已流入地下渠道,成為今日連環命案的源頭?

    兩條看似無關的案件,跨越五年光陰,竟被一條隱蔽的資金流與物證鏈悄然串聯。

    而貫穿其中的名字,只有一個︰趙元禮。

    沈觀緩緩合上卷宗,指尖冰涼。

    窗外風雨漸急,吹得檐角幡旗獵獵作響。

    他靜立片刻,將一切恢復原狀,動作輕緩,未留痕跡。

    轉身欲離時,目光掃過牆上懸掛的大理寺律條匾額——“慎刑、明察、守密”。

    他嘴角微動,似笑非笑。

    原來所謂律法森嚴之地,也不過是某些人遮羞的幕布罷了。

    他不動聲色退出檔案閣,腳步平穩,神色如常。

    可就在踏出最後一級台階之際,身後長廊盡頭,一道身影悄然出現。

    那是趙元禮的親信差役,平日負責傳令督考,素來趾高氣揚。

    “沈評事。”那人攔住去路,聲音不高,卻帶著刺骨的試探,“近日頻頻查閱非轄案卷,是否忘了規矩?”沈觀立在青石階上,雨絲斜織如幕,濕氣順著衣領爬進脊背。

    那差役橫臂當胸,皂靴踏地有聲,目光如釘,死死鎖住他手中尚未歸還的通行銅牌。

    “整理前例?”差役冷笑,聲音壓得極低,“崔明遠案早已封檔,連卷宗都該焚了,你一個九品評事,查它作甚?莫不是想替誰翻舊賬?”

    沈觀垂眸,指尖在袖中輕輕摩挲錦囊邊緣——那里藏著《節令采買備案》的抄錄編號,還有趙元禮簽名比對圖樣。

    他面上不動分毫,只將銅牌遞還,語氣謙恭得近乎卑微︰“回大人的話,卑職近日協辦鬼轎案,疑其毒理手法與舊案相似,故查閱幾起過往中毒案例,以備參考。若違了規矩,還請見諒。”

    他說得滴水不漏,姿態放得足夠低。

    差役眉頭一皺,本還想刁難,卻忽听得街口鑼鼓喧天,嗩吶高亢破雲,迎親隊伍浩浩蕩蕩而來,披紅掛彩的花轎正從轉角處緩緩抬出。

    人群歡呼,孩童追逐,喧鬧沖散了長廊間的劍拔弩張。

    沈觀順勢側身讓路,目光掠過那頂晃動的紅轎,心頭卻猛地一沉——又是十五。

    上月十五,溫知悔購入曼陀羅;每月十五,匿名香款劃撥;而今日,又是城中某戶人家擇吉日成婚……這些婚儀喜事,是否也成了毒香流通的掩護?

    那燻香燃于洞房、飄于宴席,無聲無息滲入呼吸之間,誰能察覺異樣?

    他忽然明白過來︰這不是巧合,是節奏。

    一種被精心計算的時間律動。

    不能再等。

    當夜,大理寺偏院小屋燭火未熄。

    沈觀盤膝坐于蒲團之上,雙目緊閉,意識再度沉入模擬空間。

    【案件推演模擬器•激活】

    【關聯證物導入︰崔明遠書房香爐殘燼、柳照案偽造供詞紙張縴維、鬼轎通風孔銅爐結構】

    幽藍光流交織成網,三件證物懸浮半空,時間線自五年前緩緩展開。

    香爐吐煙軌跡、紙張受潮變形角度、銅管內部風速模型逐一還原。

    系統開始自動匹配行為模式——

    第一階段︰制毒——藥材來源一致,加工手法相同,均采用低溫慢焙提取揮發油。

    第二階段︰藏毒——利用婚喪禮儀中的燻香環節作為載體,隱蔽輸送。

    第三階段︰釋放——通過特制銅爐或香爐結構控制煙霧擴散速率與毒性濃度,實現精準致幻或致死。

    推演持續整整三個時辰,直到系統終于發出一聲清鳴︰

    【檢測到連續行為模式,疑似同一組織長期操盤】

    【作案周期穩定,資金鏈隱蔽,具備官場庇護特征】

    【建議擴展推演範圍至關聯人物︰趙元禮、松鶴齋掌櫃、京兆尹賬冊經辦員、宮廷尚藥局離職醫官……】

    沈觀猛然睜眼,額角滲汗,瞳孔深處卻燃起冷焰。

    他們以為藏在文書背後就能隱身?

    可他們忘了——字跡會說話,指印會指路,就連一縷煙,也有它的來處。

    燭火搖曳,映著他半邊臉隱在暗影里。

    他緩緩從枕下取出一張泛黃紙條,邊緣已磨損,墨跡卻清晰如初︰

    “查‘松鶴齋’賬本,別信入庫記錄。”

    落款無名,筆鋒凌厲,帶著一絲若有若無的蘭香氣息。

    甦夜語……你在看嗎?

    他低聲自語,聲音幾乎融進夜風︰“你說查賬本,那你又知道多少?你為何偏偏提醒我這一句?‘聞香樓’的背後,到底嗅到了什麼?”

    窗外雨停,月破重雲。

    而他的目光,已落在桌角一份新抄的名錄上——那是城南李府為亡女補辦冥婚的儀式安排,主禮嬤嬤姓陳,曾是宮中司禮監老嬤的貼身執事,專擅古禮儀軌……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我在大理寺當神探》,方便以後閱讀我在大理寺當神探第10章 賬本上的指印,比血還燙手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我在大理寺當神探第10章 賬本上的指印,比血還燙手並對我在大理寺當神探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