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人類的宇宙飛船能不能達到光速,或者超過光速呢?
很肯定的說︰不能。
按照愛因斯坦相對論限制,具體的物體是不可能超過光速的。
但是人類又提出了超光速飛行,這是又為什麼呢?
雖然具體的物體不可能超過光速,但是空間是可以超過光速的。
所以人類所說的超光速,實際是空間本身運動的一個結果。
空間又是怎麼運動,又怎麼超過光速的呢?
這就是一個相對值。
需要給飛船和飛船所在空間安裝一個曲率引擎,提供足夠能量來實現超光速。
那麼什麼是曲率引擎,它又是究竟怎麼產生的呢?
曲率引擎是指通過對時空本身的改造來驅動飛船,利用物理學定律中的漏洞來打破光速不可超越的限制。
曲率引擎的實現是靠正反物質的湮滅,從而產生足夠的能量,導致了時空的彎曲,在飛船加速的同時,因為時空的彎曲,飛船和時空的速度疊加然後達到超光速的效果。
對于曲率引擎,
1994年墨西哥物理學家明戈•阿爾庫貝利首次提出了現實生活中的曲率引擎概念,
提出一個具體的方法,一個飛船連接一個奇異物質,構成一個環狀物,飛船周圍的時空,因為奇異的環狀物,形成波狀,之前的時空下陷,之後的時空凸起,那麼飛船借助這個波的力量加速。
時空彎曲的曲率越大,表現出來的速度會越快,飛船的速度也會越快。
巨大能量造成的時空彎曲,實際上是引力波引起的,在地球環繞太陽運動過程中也有這種引力波存在,只是很微弱,大約在40瓦左右。
而引力是宇宙中的四大基本力之一,這就在理論上解決了超光速的能量問題,關鍵的問題是人類還制造不出來能有這麼大的能量物質。
1955年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制造出了第一個反質子,即電荷為負的質子,
1997年美國海軍實驗室,西北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等五個研究機構宣布︰銀河系上方,3500光年有25萬倍的伽馬射線有反物質源的存在。
2002年華夏發射最先進的粒子物理傳感儀︰阿爾法磁踫儀。在太空收集數據,發現宇宙中央,以及其他多個宇宙區域存在大量反物質。從而確定了現實中超光速完全可以實現。
人類面臨的問題就是怎樣的制造和采集反物質,只要有足夠的反物質,超光速就能夠成為現實。
但是它們距離太陽系太遠,花費時間太長。
不論采集和制造人類都面臨巨大的現實困難,2010年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制造出38個反氫原子,但是只存在了0.17秒。
這樣算來1克的反物質它的價值就在62萬億美元左右,1克反物質的完全湮滅相當于3顆廣島原子彈的當量。
而采集反物質最近的距離也要走出銀河系才可以,這個難度更大,需要數百萬年的時間才能往返一次。
還有一個問題需要說明,整個太陽系之外有一個日光層,太陽輻射到太陽系之外的空間,那里有大量的帶電粒子和大磁場形成一個大泡泡,在保護著整個太陽系。
太陽系我們了解的深一點,但是之外的空間,實際情況很可能就不是我們觀測到的那樣,一句話就是眼見不一定為實。<理論,認定宇宙為11緯度空間,這個理論慢慢被人認同和證實。
宇宙11緯度空間包括普通物質,暗物質,暗能量,反物質,電磁輻射等各種形式的能量。
地球和太陽系是三維空間,長,寬,高,太陽系之外很可能就是四維,或者更高空間。
普通的宇宙飛船不能進行跨銀河系的星際航行。
這就得到一個結論︰宇宙采集反物質不可行。
那麼反物質的得到途徑只有一個那就是,自己制造,哪怕是代價昂貴。
整個歐洲一年一度電不用也造不出一克反物質,
為了避免消耗太多地球能源,太空建設基地,利用光電轉換,來獲得反物質,就是最合理最省錢的辦法了。
人人都想在太空制造反物質,但是前提是你得有個太空基地。
太空港就是人類在太空建造的活動中心。
主要包括空間站,太空港口,月球基地,火星基地。
空間站用于實驗,觀測,通信。
太空港用于飛船停留,補給,維修,發射。
月球基地用于,工廠,醫院,學校,探測其他星球的跳板。
然後在整個太陽系內部建立,能源采集基地,只要有足夠的反物質就能夠實現超光速飛行。
然後就開發銀河系,獲取更多的能源,宇宙飛船到達其他星系後,然後再建立能量傳送門,把地球文明建設成多星系文明,
多年以後就佔領整個銀河系。
喜歡華夏豈止五千年之星際大開發請大家收藏︰()華夏豈止五千年之星際大開發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