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59,開局獲得簽到系統

第135章 材料學的呼應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幼齡大叔 本章︰第135章 材料學的呼應

    五軸實驗平台上,那根測試用的鋼棒在雙擺頭的驅動下,緩緩旋轉。

    砂輪沿著預設的軌跡接觸,試圖切出第一個標準的螺旋槽。

    刺耳的切削聲在車間里回蕩,火星四濺。

    趙四和團隊圍在四周,緊盯著這關鍵的第一步。

    起初的幾毫米還算順利,但很快,負責觀察的老師傅就喊了起來︰“不對!聲音變了!”

    只見砂輪與鋼棒接觸的位置,火星的顏色從明亮的亮黃色變得有些發暗,切削聲音也從清脆變得沉悶、費力。

    趙四立刻叫停。平台緩緩停止,眾人湊上前去。

    剛才切削的部位,表面粗糙,留下了明顯的撕裂痕跡,而不是理想的光滑切屑。

    更關鍵的是,負責操作的老師傅檢查砂輪後報告︰

    “趙組長,刀口磨損很厲害,才這麼點深度,就不鋒利了。”

    問題直接指向了刀具。

    加工普通45號鋼尚且如此,未來若要應對航空發動機葉片常用的高溫合金,現有的硬質合金刀具根本不堪大用。

    機床的精度上去了,但“牙齒”不夠硬,成了新的攔路虎。

    “問題暴露得正好。”

    趙四臉上看不出太多沮喪,“這說明我們的機床有能力挑戰更硬的材料,但刀具得跟上。”

    “這是材料學的課題。”

    他讓團隊繼續調試五軸平台的其他功能,自己則回到了辦公室。

    關上門,他需要一點“靈感”。

    “深藍加點!哦,不對,系統,簽到!”

    意識沉入系統,熟悉的提示音響起。

    【叮!簽到成功!恭喜宿主獲得PVD(物理氣相沉積)氮化鈦涂層技術原理簡述!】

    一股關于利用真空環境、電弧蒸發鈦金屬、通入氮氣反應在刀具表面形成一層極薄但極度堅硬耐磨的氮化鈦涂層的原理性知識涌入腦海。

    這不是一個詳細的針對刀具工藝手冊,而是指明了材料學發展的其中一個方向——通過表面強化,而非改變基體材料,來大幅提升刀具壽命。

    趙四立刻鋪開稿紙,將系統提供的原理性知識,結合自己對當前國內可能達到的技術條件的理解,轉化為一份技術建議提綱。

    他重點描述了“真空鍍膜”、“表面硬化”、“超薄耐磨層”等核心概念和預期的效果,避開了當前難以實現的復雜參數。

    第二天一早,他帶著這份提綱找到了“盤古計劃”下屬材料攻關組的負責人,是位姓陳的老專家。

    “陳工,看看這個。”趙四將提綱遞過去,“我們下一步要啃硬骨頭,遇到刀具扛不住的問題。”

    “我琢磨著,能不能在刀具表面做文章,給它穿一層‘盔甲’?”

    陳工戴上老花鏡,認真審視著提綱。

    起初面露疑色,隨著閱讀的深入,眉頭逐漸舒展,手指不自覺地在紙上輕點︰“真空環境、反應沉積、此思路……甚妙啊!”

    “跳出了我們一直糾結于改進合金的固有思維!此乃四兩撥千斤之法!”

    他這才意識到趙四還站在一旁,猛地抬起頭,眼中閃著光︰

    “趙組長,你這腦子是怎麼長的?總能冒出這些奇思妙想!”

    “這東西原理上完全說得通!雖然實現起來難度不小,需要真空爐、氣源控制,但方向絕對正確!”

    “比我們悶頭搞新合金配方,見效可能快得多!”

    “那就麻煩陳工你們組,牽頭論證一下這個方向。”

    趙四看到陳工的反應,心里有了底,“可以先從最簡單的實驗裝置搞起,摸索工藝。”

    需要協調什麼資源,直接打我報告。”

    “沒問題!”

    陳工興奮地卷起那份提綱,“我馬上組織人手,先調研一下國內相關單位有沒有真空鍍膜的基礎,盡快拿出個可行性方案來!”

    材料組迅速行動起來。

    陳工憑借多年的人脈,很快打听到中科院某研究所和上海某燈具廠在真空技術方面有些基礎。

    雖然可能和最初用途完全不同,有種找醫生找了一個獸醫,但是完全不影響他。

    他立刻派人聯系,尋求合作。

    幾天後,陳工興沖沖地來找趙四匯報進展。

    “趙組長,有門兒!”

    陳工攤開幾張草圖和簡單的設備清單。

    “中科院那邊有一種用于材料研究的真空爐,我們可以改造一下電極和進氣系統。”

    “上海那邊能提供一些基礎的真空泵和測量規管。”

    “我們計劃先搭建一個小型實驗台,用最簡單的車刀片做試驗!”

    “好!”趙四點頭,“抓緊時間。”

    "要經費和特殊物資的話,走計劃特批通道,我讓周主任簽字。”

    在“盤古計劃”的強力推動下,一項原本可能需要層層審批、曠日持久的技術協作迅速達成。

    一台簡陋得如同大號玻璃燈泡的真空鍍膜實驗裝置,在廠區內一個臨時改造的實驗室里搭建起來。

    第一次試驗,趙四也抽空去了。

    隔著觀察窗,能看到真空腔內孤零零地掛著一片普通的硬質合金刀片。

    操作員合上電閘,腔內產生電弧,鈦金屬被蒸發,通入氮氣後,在刀片表面形成一層微弱的淡金色薄膜。

    取出刀片後,陳工迫不及待地將其送到旁邊的摩擦磨損實驗機上測試。

    結果令人驚奇振奮︰鍍膜後的刀片,在相同條件下,耐磨壽命比未鍍膜的刀片提高了近三倍!

    “成功了!初步成功了!”實驗室里的年輕技術員們興奮起來。

    雖然這層膜不算很均勻,附著力也比較差,但原理得到了驗證,方向被證明是可行的!

    陳工激動地對趙四說︰“趙組長,你放心,這第一步走通了,接下來的就好走了!”

    “接下來我們要優化工藝參數,提高膜層質量和一致性。”

    “只要這條路走通了,咱們的機床就等于有了一口好牙!”

    趙四看著那片閃爍著淡金色的刀片,知道這不僅僅是解決刀具問題的一小步。

    站在項目負責人的角度,這標志著“盤古計劃”開始從單純的機械制造,向更基礎的材料表面科學與工程領域滲透,技術的協同效應正在顯現。

    機床的進步,反過來又對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並為其提供了驗證的平台,一個良性的循環開始啟動。

    他離開材料實驗室時,身後傳來陳工和團隊成員們熱烈的討論聲,話題已經轉向如何改進電極設計、控制氮氣分壓了。

    武器的鋒利度,關乎著下一代“孩子”能否順利誕生。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穿越59,開局獲得簽到系統》,方便以後閱讀穿越59,開局獲得簽到系統第135章 材料學的呼應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穿越59,開局獲得簽到系統第135章 材料學的呼應並對穿越59,開局獲得簽到系統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