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項目指揮部的急件被暫時壓下。
不是不重視,而是周主任特意打來電話,囑咐趙四先把個人大事處理好。
“工作是干不完的,定親是人生大事,馬虎不得。西北那邊,我先協調解釋,緩幾天天塌不下來。”
趙四放下電話,心里有了底。
王永革湊過來擠眉弄眼︰“四哥,這可是終身大事,必須風光點!需要兄弟們撐場子盡管開口!”
陳繼業則遞過一張單子︰“趙主任,這是我根據市面上情況整理的,定親常備的禮單,供你參考。”
上面羅列著糕點、茶葉、布料、香煙等物,不算奢華,但體面。
“有心了。”趙四接過單子看了看。
他手頭有系統日常簽到攢下的一些現金和全國糧票,還有之前幾次“特殊渠道”弄來的,不好明說來源但品質上乘的東西。
他抽空去了趟百貨大樓和信托商店。用票證和現金買了兩包高檔點心,一條真絲圍巾,一塊呢子料。
又從系統空間里,不動聲色地取出了兩罐密封完好的奶粉,一小包品相極好的紅棗和桂圓,外加一塊臘肉。
這些東西混在一起,既體面,又不至于太過扎眼。
定親的日子選在周末。趙四換上那身半新的中山裝,頭發梳得整齊。
母親張氏更是早早起來,把家里僅有的幾件像樣家具擦了又擦,緊張地整理著自己的衣襟。
妮兒則是在一邊興奮的嘀咕︰“我要有嫂子了。”
“四兒,你看娘這身還行嗎?不會給人家甦醫生丟臉吧?”
“娘,很好,婉清他們家不講究這些。”趙四安撫道。
將近中午,街道辦事處的王主任笑容滿面地來了,她是今天的媒人。
稍作寒暄,一行人便提著準備好的禮物,往甦家走去。
甦家也顯然精心準備過。客廳收拾得窗明幾淨,桌上擺著瓜子、花生和水果糖。
甦父穿著整潔的中山裝,甦母系著干淨的圍裙,臉上都帶著熱情而矜持的笑容。
甦婉清今天穿了一件紅色的格子外套,襯得臉色格外紅潤,見到趙四他們進來,微微低下頭,手指不自覺絞在一起。
“哎呀,趙家嫂子,王主任,快請進請進!”甦母連忙招呼。
“甦老師,妹子,打擾了。”張氏連忙回道,語氣帶著幾分拘謹和恭敬。
王主任作為媒人,熟絡地開場,說著“天作之合”、“郎才女貌”的吉利話。雙方家長互相謙讓著落座。
趙四將帶來的禮物一一送上。點心、茶葉、布料、圍巾……每拿出一樣,甦母便客氣一番“太破費了”。
當看到那兩罐奶粉和品相極好的紅棗桂圓時,甦母眼中閃過一絲驚訝,隨即是更深的滿意。
在這年頭,這些可是實實在在的好東西,有錢有票也難買到,足見趙家的誠意和對女兒的重視。
“小趙這孩子,太實在了。”甦父推了推眼鏡,語氣溫和,“以後就是一家人,不用這麼客氣。”
甦婉清悄悄抬眼看了看那些禮物,目光在柔軟的絲巾和那塊呢子料上停留了一瞬,嘴角微微彎起。
話題很快轉到兩個年輕人身上。
王主任夸趙四年輕有為,是部里的骨干;甦母則說女兒懂事、性子好。氣氛漸漸融洽起來。
“趙明同志的工作,我們都支持。”甦父看向趙四,語氣認真。
“年輕人,正是為國家出力的時候。你和婉清以後互相扶持,共同進步。”
“伯伯放心,我會的。”趙四鄭重應道。
張氏也趕緊表態︰“婉清這孩子,我是打心眼里喜歡。懂事,知書達理。”
“以後過了門,我們肯定當親閨女疼。”
甦婉清臉頰更紅了,起身給大家添茶水,動作輕柔。
按照簡化後的新式禮節,並沒有太多繁文縟節。
主要就是媒人見證,雙方家長交換了意見,明確了結親的意願。
趙四和甦婉清當著長輩的面,算是正式定了關系。
甦母留飯,張氏和王主任推辭一番,最終還是盛情難卻。
飯菜比上次更豐盛些,除了那條魚,還多了個肉菜和一個炒雞蛋,顯然是下了本錢。
妮兒吃的不亦樂乎。
席間,氣氛更加輕松,話題也多了起來,聊起了家常,聊起了最近天氣,避開了敏感的工作內容。
吃完飯,又坐了一會兒,趙四一家和王主任便起身告辭。
張氏帶著妮兒和王主任準備回胡同,趙四則是準備直接回單位。
甦家父母送到門口,甦母拉著張氏的手︰“趙家嫂子,以後常來走動。”
“一定一定。”張氏連連點頭。
甦婉清送趙四到樓下。夜色中,兩人一時無言。
“那……我回去了。”趙四開口。
“嗯。”甦婉清點點頭,從口袋里掏出一個小布包,塞到趙四手里,“給你織的,冬天出門戴著暖和。”
趙四接過來,借著樓道里透出的光,看清是一條灰色的毛線圍巾,針腳細密。
“謝謝。”他將圍巾握在手里,感覺柔軟的絨毛蹭著掌心。
“快回去吧,阿姨等著呢。”甦婉清輕聲說,轉身快步上了樓。
回到宿舍,王永革和陳繼業立刻圍了上來。
“四哥,怎麼樣?順利吧?”
“甦醫生家沒為難吧?”
“很順利。”趙四臉上帶著一絲輕松,將那條灰色圍巾仔細折好,放在枕邊。
“那就好!這下心里踏實了吧?”王永革用力拍了他一下,“啥時候辦事?兄弟們可都等著喝喜酒呢!”
“年景不好,等工作穩定些再說。”趙四道,“眼下事情多,西北那邊還等著。”
提到工作,幾人的表情都嚴肅了些。
王永革撓撓頭︰“也是,那幫老毛子的挖掘機圖紙看得人頭大。”
陳繼業拿出筆記本︰“我初步核對了一下,發現三處疑似故意標注錯誤的尺寸,還有一處結構強度可能不足,需要重新計算驗證。”
“明天開會,重點討論這個。”趙四點點頭,“西北的任務也不能再拖了,得盡快拿出個方案。”
第二天,研究中心召開了成立後的第一次正式技術討論會,議題就是甦聯中型挖掘機的國產化圖紙問題。
趙四主持,王永革、陳繼業和幾名新來的技術干事參加。
陳繼業拿出計算數據和對比圖紙︰“根據力學模型校核,以及搜集到的同類型設備故障案例,這三處尺寸確實存在疑點。我認為,可以在保證安全裕度的前提下,進行適應性修改。”
大家熱烈討論國產化的技術實施方案,趙四沒有急著發表意見。
他等聲音稍歇,才開口︰“國產化的目的,不是簡單復制,而是要吃透技術,造出適合我們國情、能用好用的設備。”
“甦聯圖紙是重要參考,但不是聖經,不能抱著甦聯原圖紙奉為圭臬。”
他拿起紅藍鉛筆,在投影圖紙上畫了幾個圈。“陳工提出的這幾處疑點,成立。”
“成立攻關小組,王永革牽頭,陳繼業技術負責,一周內,完成對這三處結構的重新核算和試驗方案設計。”
“需要材料,我去協調;需要廠子配合,打報告我來批。”
他語氣平靜,卻帶著不容置疑的決斷力。會場安靜下來。
“那……要是改錯了?”有技術員有些猶豫。
“責任我擔。”趙四看向他,“但前提是,我們的計算和試驗必須扎實,每一步都有據可查。”
會議結束,任務分配下去。王永革摩拳擦掌,帶著人扎進了資料堆和計算尺里。陳繼業則開始起草詳細的試驗流程。
趙四回到辦公室,桌上放著西北項目的最新簡報。他拿起電話,要通了後勤保障處的線路。
“老李,我趙四。對,研究中心。需要一批特種鋼材,清單我讓人馬上送過去……對,急用,國產化項目卡在這了。想想辦法,優先調撥。”
放下電話,他揉了揉眉心。國產化的硬骨頭要啃,西北的緊急任務也要排上日程。
他翻開西北項目的保密文件,開始仔細研究那份關于“特種車輛動力包”改裝的技術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