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場里鴉雀無聲,只有趙四沉穩清晰的聲音和粉筆劃過掛圖的沙沙聲。
幾家鋼廠的工程師們听得極其專注,眼神里最初的些許輕視早已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驚訝和深思。
他們沒想到,一個用戶廠的技術員,對鋼鐵冶煉的專業問題竟能理解得如此透徹,分析得如此鞭闢入里!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要提升軸承鋼的疲勞壽命和穩定性,必須從純淨度控制、凝固組織均勻性和熱處理穩定性三個核心環節入手。”
趙四總結道,然後話鋒一轉,開始提出建設性意見。
“在電渣重熔環節,現行CaF2基渣系對Al2O3和鈣鋁酸鹽類夾雜物的吸附能力已接近極限。”
“我們建議,是否可以探索微調渣系成分,比如適當提高CaO含量,或引入少量MgO,研究其對特定夾雜物的深度脫除效果?”
“在鑄坯凝固控制方面,除了優化二冷配水,我們更關注的是輕壓下技術的應用參數。現行工藝的壓下區間和壓下量是否還有優化空間?以更好地減輕中心偏析和縮孔?”
“在後續軋制和球化退火環節,加熱制度的均勻性和冷卻速率的精確控制,對最終碳化物的形態、尺寸、分布至關重要…”
他提出的每一項建議,都直指當前生產工藝的痛點或模糊地帶,既有理論高度,又緊密結合生產實際,听起來並非天方夜譚,而是值得深入研究嘗試的方向。
匯報結束,會場里安靜了幾秒鐘,隨即響起了熱烈的掌聲。部里的領導微微頷首,面露贊許。
鞍鋼的一位老工程師率先開口,語氣帶著感慨︰“趙明同志的報告,真是讓我們汗顏啊!用戶把我們產品的毛病看得比我們自己還清楚!”
“提出的這些方向,很有啟發性,有些問題我們內部也有察覺,但一直沒能系統梳理,更沒能拿出這麼有針對性的改進思路。”
上鋼五廠的技術處長推了推眼鏡,謹慎地問道︰“趙工,你提到的電渣渣系微調,理論上可行。”
“但生產上調整渣系成分牽一發動全身,爐況穩定性、電極消耗、綜合成本都需要重新評估…這方面,你們有更具體的實驗數據或理論計算支撐嗎?”
趙四從容應答︰“根據熱力學計算和少量文獻報道,CaO含量提升至1518%左右,MgO引入35%,在保證流動性和導電性的前提下,對高熔點夾雜物的溶解能力確有提升潛力。”
“當然,這需要貴廠進行深入的實驗室研究和工業試驗驗證,我們可以提供更詳細的失效件夾雜物成分分析數據作為參考。”
問答環節變得熱烈起來。幾家鋼廠的技術人員紛紛就自己關心的問題提問,趙四一一解答,引數據、擺事實、講道理,既不過分超前,又總能切中要害。
王永革和陳繼業在一旁幫忙遞資料、翻圖表,配合默契。
然而,並非所有人都持樂觀態度。
就在討論漸入佳境時,一位來自大鋼、頭發花白、資歷頗深的老工程師清了清嗓子,開口了。他姓嚴,是業內公認的權威,但也以保守著稱。
“趙明同志的匯報,很精彩,看得出是下了功夫的。”嚴工開口先肯定了一句,但語氣隨即一轉。
“但是,年輕人有闖勁是好的,可我們搞技術,尤其搞大規模鋼鐵生產的,更要講究個‘穩’字當頭。”
他環視一周,慢條斯理地說︰“電渣渣系用了多少年了?是經過長期生產實踐驗證的!輕壓下技術參數也是反復摸索出來的!說改就改?談何容易!”
“一旦調整失敗,一爐鋼水報廢就是幾十上百噸的損失!耽誤的生產進度誰負責?現在的生產任務有多重,在座的都清楚!我們不能拿國家財產和生產任務去冒進!”
他看向趙四,語氣帶著長輩式的教誨︰“小趙同志,你的思路很活躍,但有些想法,是不是有點…步子邁得太大了?”
“咱們是不是應該更立足于現有基礎,多在過程控制、操作精細化上下工夫?而不是總想著動工藝根本?”
這番話像一盆冷水,讓會場的熱度降了幾分。幾位鋼廠代表露出了思索的表情,顯然這話也說出了他們的一些顧慮。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趙四身上。
趙四面色平靜,並沒有被老專家的氣勢壓住。
他微微躬身,態度恭敬但語氣堅定︰“嚴工您說得對,穩定生產是首要任務,任何工藝變革都必須慎之又慎。”
他話鋒一轉︰“但是,正因為重視穩定和可靠,我們才更不能對存在的問題視而不見,或者只滿足于修修補補。”
“當前軸承鋼的質量波動,已經成為制約許多重點主機產品性能和可靠性的瓶頸。這個問題不從根本上尋求突破,我們可能永遠無法擺脫‘有的用就行’的被動局面。”
他拿起一份失效分析報告︰“我們解剖的每一個早期失效的軸承,背後可能都是一次關鍵設備的非計劃停機,甚至可能影響到更重要的任務。這個代價,同樣沉重。”
“我提出的這些方向,並不是要求立刻全面推廣。”趙四解釋道,“而是希望能在部里的協調下,選擇有條件的企業,開展小範圍的、嚴格受控的工業試驗,積累數據,驗證效果。”
“成功了,可以逐步推廣;失敗了,也能吸取教訓,損失可控。但這第一步,總得有人邁出去。我們不能總依靠別人走路。”
他看向嚴工,語氣誠懇︰“嚴工,您是前輩,經驗豐富。我們更希望能在您的指導下,用更科學、更穩妥的方式去探索這些可能性,而不是因為怕犯錯就止步不前。”
一番話,不卑不亢。
嚴工听完,沉吟了片刻,臉色緩和了些,沒再反駁,只是嘟囔了一句︰“試驗…也得有周全的方案才行…”
部里的領導見狀,適時開口打圓場︰“好了,討論得很好!有不同的聲音很正常,都是為了把事情辦好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