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路上慢點!”
趙四推著自行車,回頭沖妹妹和母親點了點頭︰“知道了,在家听話。娘,我回學校了。”
“哎,路上當心,食堂吃不飽就自己想法子買點墊補…”張氏追出來兩步,不忘叮囑。
“放心吧娘。”趙四跨上自行車,腳下一蹬,車輪碾過清晨略顯冷清的胡同路面,發出輕快的聲響。
他沒直接往學校騎,而是繞了點路,再次經過了盧溝橋糧庫那片區域。
放慢車速,目光掃過那戒備森嚴的高牆和緊閉的大門,心中默念︰“系統,簽到。”
“叮!在盧溝橋糧庫區域簽到成功!恭喜宿主獲得【玉米面50斤】!【咸蘿卜干5斤】!【現金2元】!”
獎勵普普通通,但積少成多,這些都是硬通貨。意念一動,他加快車速,趕往學校。
趕到進修學校教室時,大部分學員已經到了。
李向陽看見他,招手讓他坐到自己旁邊的空位︰“趙四,這邊!剛還說你呢,踩點大師啊!”
趙四笑了笑坐下,拿出筆記本和鋼筆。
前排的張夏生回頭瞥了他一眼,沒像往常那樣立刻轉回去,反而推了推眼鏡,開口問︰“趙明同志,前天伊萬諾夫專家留下的那道關于大型箱體件焊接變形控制的問題,你有什麼思路嗎?”
他的語氣雖然還是有點硬邦邦,但少了之前的倨傲,多了幾分謙虛。
“有點初步想法。”趙四有點意外,但還是回答道。
“我覺得除了常規的反變形法和剛性固定,或許可以嘗試在焊縫冷卻過程中,引入局部的溫差拉伸輔助,用熱脹冷縮的力來抵消部分收縮應力。不過具體的熱源選擇和控制精度要求比較高,需要實驗驗證。”
張夏生眼楮一亮,立刻追問︰“溫差拉伸?你用火焰加熱還是…?”
“高頻感應加熱可能更精準,但對設備有要求。如果條件有限,或許可以用特定形狀的加熱墊配合測溫儀嘗試…”趙四一邊說,一邊在紙上畫了個簡單的示意圖。
兩人正討論著,教室門被推開,伊萬諾夫專家和翻譯走了進來。
專家今天的神色似乎比往日更嚴肅些,少了些輕松的笑意。他沒有像往常一樣先寒暄幾句,而是直接走到講台前,翻開了教案。
“同志們,今天我們講解‘高精度導軌的刮研與測量’。”專家的語速比平時快了一些。
“這部分內容實踐性很強,理論是基礎,但更重要的是手感和平直度的概念。大家要集中精神,因為…”
翻譯頓了一下,似乎在選擇措辭,才接著說道︰“…因為後續的實踐機會可能不會像計劃中那麼充裕了。我們需要加快進度。”
台下學員們面面相覷,有些敏感的人似乎察覺到了什麼。李向陽踫了踫趙四的胳膊,壓低聲音︰“啥意思?”
趙四面色平靜,低聲道︰“先听課。”
伊萬諾夫開始講解導軌刮研的要點,演示如何用平板和著色劑來顯點,如何根據點的分布來判斷高低誤差,以及下刀的力道和角度。
他講得依舊深入淺出,但明顯能感覺到一種緊迫感,不再展開講背後的原理延伸,而是聚焦于核心操作步驟和快速判斷方法。
到了提問環節,一個學員舉手問了一個關于不同材質導軌熱變形系數影響補償的問題。
以往伊萬諾夫會很樂意深入探討,但今天他只是簡短地回答了結論︰“按照手冊提供的補償系數表應用即可,更深層的材料學原理不在本次培訓大綱內。”
教室里的氣氛微微有些凝滯。大家都感覺到了異常。
這時,伊萬諾夫在黑板上畫出了一個典型的龍門銑床橫梁導軌示意圖,提出了一個問題。
“假設,由于某些原因,我們無法獲得規定的高強度合金鑄鐵鑄件,只能使用普通的HT250灰鑄鐵來制作這根承受重載和復雜應力的橫梁導軌基體。”
“如何通過工藝手段,最大限度地保證其長期穩定性和精度保持性?”
台下頓時一片寂靜。這問題觸及了當前許多廠礦面臨的潛在困境。材料受限,如何做出合格的產品?
幾個學員嘗試回答了加強筋設計、改善鑄造工藝等,但都顯得隔靴搔癢。
伊萬諾夫听著翻譯,眉頭微鎖,顯然不太滿意。
張夏生思索片刻,回答道︰“或許可以從熱處理入手,采用更長時間的時效處理甚至深冷處理,盡可能消除內應力,穩定組織。”
專家點了點頭︰“思路正確,是重要手段之一。但周期太長,能耗也高,對于大規模生產並非最優解。”
眾人再次陷入沉思。
趙四舉起了手。
“趙明同志,請講。”伊萬諾夫看向他,眼中帶著一絲期待。
“伊萬諾夫專家,”趙四站起身,語氣沉穩,“我認為,在材料受限的前提下,或許可以換個思路。”
“一方面,在結構設計上進行詳細的受力分析模擬,優化筋板布局和壁厚,將應力更均勻地分散,避免局部過載導致蠕變加速。”
他頓了頓,看到專家示意他繼續,便接著說︰“另一方面,在鑄造工藝上,采用壓力鑄造或真空吸鑄,提高鑄件致密度。”
“最關鍵的是,在機械加工完成後,或許可以嘗試一種振動時效與熱時效相結合的工藝。”
“振動時效?”伊萬諾夫眼楮微微睜大,“你具體指什麼?”
“利用特定頻率的機械振動,在工件內部產生微觀塑性變形,從而更高效地消除殘余應力。相比單純熱時效,它可以縮短百分之七十以上的處理時間,且能耗更低。”
“雖然對振動設備和控制有要求,但國內一些研究所應該已經開展了相關研究,並非完全不可企及。”趙四結合了系統圖紙里的部分信息和自己的理解,提出了這個在當下略顯超前的方案。
教室里鴉雀無聲。振動除應力?這對大多數學員來說是個新名詞。
伊萬諾夫驚訝地看著趙四,隨即臉上露出了極為贊賞的表情,甚至帶著一絲驚喜︰“非常好!趙明同志!你的知識面超出了我的預期!”
“振動時效確實是很有潛力的方向,雖然目前應用還不廣泛,但你說得對,它的效率和成本優勢明顯!你能想到將這個方案與結構優化、鑄造工藝改進結合,思路非常清晰且切合實際!”
劉總不知何時也來到了教室後排,此刻也忍不住贊嘆道︰“好小子!趙四!你這腦袋瓜是怎麼長的?連振動時效都知道?還能結合實際想到這麼多!”
“這個綜合方案,雖然具體參數需要大量實驗驗證,但方向完全可行!為我們解決這類卡脖子問題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思路!”
學員們這才反應過來,頓時議論紛紛,看向趙四的目光充滿了驚奇和佩服。
李向陽用力拍了一下趙四的後背︰“行啊!兄弟!你這玩意兒從哪學來的?”
張夏生推了推眼鏡,看向趙四的眼神徹底變了,帶著濃濃的好奇和一絲敬佩。
他誠懇地問道︰“趙明同志,關于振動頻率和激振器點位選擇,你有什麼參考資料或者思路嗎?課後能詳細聊聊嗎?”
“當然可以。”趙四點點頭,“我也只是看過一些粗略的介紹,我們可以一起探討。”
伊萬諾夫看著台下熱烈討論的場面,尤其是目光明亮的趙四,欣慰地點點頭,但眼底深處卻掠過一絲不易察覺的遺憾和復雜情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