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于是真的進入到了京都了。
    方寧帶著胡連和夜魅進了繁華的京都之後,雖然被眼前熙熙攘攘的車水馬龍震驚了一小下下,但對于方寧來說,這里再如何的繁華昌盛,也不可能比得上現代社會的大都市。
    夜魅也沒有多少好奇,似乎司空見慣了。
    反倒是三人中年紀最大的胡連有些小興奮,左看右看,顯然是第一次進京。
    這次進京也不是去太學報到,因為太學館是在東關城外,屬于郊區了。
    他們三個是要去北疆提塘官所,作為來自北疆的行走校尉,方寧理所當然第一時間到這個地方來報到,也把自己行走校尉這一後備官職登錄在北疆提塘官所,以便今後在京都有相關的官職職位空缺,自己可以補位。
    因為初來乍到,幾個人走走問問,按路人指點,他們穿過兩條熱鬧的街巷,終于在驛館街盡頭找到了北疆提塘官所。
    那是一座青磚灰瓦的院落,門口掛著塊朱漆匾額,上書“北疆提塘官所”六個大字,左右兩側還立著兩桿木質旗桿,雖沒掛旗,卻透著幾分肅穆。
    這處官所恰在“邊地提塘區”,左右相鄰的分別是西域、遼東的提塘官所,清一色的規制院落,往來的多是穿著邊地軍服或帶著文書的官吏。
    所謂提塘官所,本就是邊疆軍政長官在京都設立的“駐京辦事處”,負責傳遞邊疆軍情、呈遞文書,偶爾還得替邊地官員打理京中瑣事,是邊疆與中央之間的重要紐帶。
    這一點,方寧早已經知曉,也知道和現代的駐京辦事處有相類似的地方,是個肥缺。
    方寧剛走到北疆提塘官所門口,兩個守門的軍卒就斜著眼楮掃過來。
    他們見方寧穿著普通青布長衫,身後跟著的胡連夜魅也不像權貴侍從,便懶得起身,只懶洋洋地問道︰“干什麼的?北疆提塘官所不是閑雜人能進的!”
    “勞煩通報一聲,就說上陽方寧求見。”
    方寧語氣平淡,沒在意軍卒的怠慢。
    “方寧?”
    左邊的軍卒愣了愣,隨即眼楮猛地睜大,連忙湊上前仔細打量方寧,臉色瞬間變了。
    他忙不迭地對同伴喊道︰“快!快去稟告李提塘!就說方寧先生來了!”
    自己則一溜煙跑到方寧面前,躬身行禮,態度恭敬得判若兩人。
    “不知是方先生大駕光臨,小的有眼不識泰山,還望先生恕罪!”
    胡連在一旁憋笑,夜魅則好奇地盯著軍卒變來變去的臉,不明白這人怎麼前倨後恭。
    不過半盞茶的功夫,提塘官所的大門就被人推開,一個穿著從五品武官服的中年男人帶著四個屬下快步走出來。
    這男人留著短須,面容精干,正是北疆提塘官李默。
    他老遠就拱手笑道︰“方先生,盼星星盼月亮,可算是把您盼來了!遠征侯爺前前後後派人來問了不下十次,就怕您路上出岔子!”
    身後的四個屬下也紛紛躬身行禮,眾星捧月一般簇擁著方寧往里走。
    進了正廳,李默親自給方寧倒茶,又親自安排屬下招待胡連和夜魅,態度殷勤得不得了。
    方寧接過茶盞,放在桌子上,開門見山道︰“李提塘不必麻煩了。我此次來,是前來報到的,這邊事情完了,就會去太學院報到。”
    李默聞言,臉上的笑容更盛,從懷里掏出一枚黃銅官印和一份文書,雙手遞到方寧面前。
    “方先生有所不知,王侯爺三日前接到軍情,已率軍前往西域邊境了。臨走前特意留下這枚官印和任命文書,說您若是到了京都,便讓您暫理東關城的治安,擔任‘東關城兵馬司指揮使’。”
    方寧接過官印,只見印面上刻著“東關城兵馬司指揮使”九個篆字,印邊還刻著京畿衛的驗印標識。
    文書則是一份官職任命書,上面不只有方寧的籍貫生辰性別等等,更清晰寫著任命緣由、職責範圍,末尾壓蓋著遠征侯王婆娑的私印和九城兵馬司的公章,以及吏部的大印。
    九城兵馬司是京都核心防務機構,負責京都內城、外城共九座城區的治安巡防,偶爾還需協助京畿衛守衛城門。
    某種程度上來說,九城兵馬司相當于京城的衛戍、警察、治安、城管、消防等等職責的總和,是直接負責京城的安全和治安,可見其權力之重。
    遠征侯王婆娑因軍功卓著,被朝廷任命為九城兵馬司都指揮使,總領九城防務,此次讓方寧任東關城兵馬司指揮使,正是將京都外城東側的關鍵防務交托于他。
    “這……”
    方寧拿著官印,很是有些意外。
    他來此報道,雖然是想著能夠等個一官半職的,但沒成想剛剛進了京城,身上就竟又多了個九城兵馬司的差事。
    李默見方寧神色微動,還以為他不滿意,連忙補充道︰“方先生,這東關城不是京都的核心區域,卻是京都往東的要道,商戶、百姓最多,侯爺讓您任這個職,可是把心腹要地交給您了!多少人盯著這個位子呢,您能得侯爺如此器重,真是……”
    他話里話外滿是奉承,眼神里還透著幾分好奇,繞著圈子套話。
    “說起來,方先生年紀輕輕,就能讓侯爺如此信任,還在北疆立了戰功,又成了崇文書院的客座教授,您跟侯爺莫不是早就相識?還是您有什麼過人的本事,讓侯爺一眼就看中了?”
    周圍的屬下也紛紛附和,眼神里滿是探究。
    方寧一路上造勢而來,他的名聲在京都雖已傳開,但眾人只知他“遇刺反殺”,“北疆有功”,卻不知他為何能得到遠征侯這般破格提拔,心里早就好奇得緊。
    方寧握著官印,臉上卻依舊掛著淺笑,只淡淡道︰“侯爺器重,不過是因為我在北疆時,恰逢其會幫了些小忙,算不得什麼過人本事。”
    至于具體緣由,他半句也不多說。
    李默見方寧不願多談,也不敢追問,只能笑著打圓場。
    “方先生太謙虛了!能幫上侯爺的忙,那可不是小本事!您放心,往後在京都,北疆提塘官所就是您的後盾,有任何需要,您只管開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