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看來,自己的擔心是多余的。
這個陳捷,雖然年輕,但政治上的成熟度,遠超常人。
既然對方如此上道,自己自然也要投桃報李。
“陳鎮長啊,你這個思路很好,很穩妥。”馬東城滿意地點了點頭,掐滅了手中的煙頭,語氣鄭重起來,“你和海山同志,都是我們安宜鎮的得力干將,你們倆能團結協作,我就放心了。”
他看著陳捷,用一種公事公辦卻又帶著鼓勵的語氣說道︰
“你剛來,可能對我們安宜鎮的特殊性還不太了解,安宜鎮不是一個普通鄉鎮,它是市委確定的‘改革先鋒鎮’,是‘沖鋒鎮’!”
“市委賦予了我們極大自主權,對我們的要求只有一個,那就是發展,是又好又快的發展,為了這個目標,允許我們大膽地試,大膽地闖!”
“所以,小陳同志,你不要有什麼顧慮,也不要怕犯錯誤,只要是為了安宜鎮的發展,為了安宜鎮百姓的福祉,你就甩開膀子,大膽地去干!鎮黨委,就是你最堅強的後盾,我和班子成員,會全力支持你的工作!”
馬東城一番話說得擲地有聲。
他沒有說我支持你,而是說鎮黨委支持你,沒有說我給你撐腰,而是說這是市委的要求。
這既是給予了陳捷最大的授權,又巧妙地將自己的立場,與市委決策、與安宜鎮發展的大義捆綁在了一起。
這是一種很高明的政治表態,客氣而又疏離,公事公辦,卻又挑不出任何毛病。
陳捷立刻站起身,心中一片雪亮。
他听懂了馬東城的言外之意。
舞台給你了,授權也給你了,接下來,就看你能唱出怎樣一出好戲了。
唱好了,功勞是大家的。
唱砸了,責任你得自己扛。
這正是他想要的。
“謝謝書記的信任和支持!有您和鎮黨委的領導,我心里就有底了,也更有信心了!”陳捷道。
從馬東城辦公室出來,陳捷長長地舒了一口氣。
安宜鎮的權力結構上,最重要的兩個節點——黨委書記和常務副鎮長,他已經初步穩住了。
一個達成了工作上的默契,一個給予了政策上的授權。
雖然這種關系還很脆弱,遠談不上牢固,但這已經為他爭取到了最寶貴的、可以施展手腳的空間和時間。
接下來,他需要做的,就是真正地沉下去,去了解這片土地上,最真實的脈搏,然後,用一場場漂亮的勝仗,來兌現自己的承諾,並鞏固自己的地位。
……
翌日清晨,當第一縷陽光穿透薄霧,灑在安宜鎮政府那棟氣派的辦公大樓上時,陳捷已經結束了晨練,換上了一身干淨利落的行政夾克和深色西褲,坐在了那間副鎮長辦公室里。
辦公室不大,甚至可以說有些陳舊,但窗明幾淨,視野開闊,剛好能看到樓下那個種著幾棵香樟樹的小花園。
陳捷沒有在意辦公室的大小,對他而言,這里,將是他未來兩年戰斗的指揮所。
他沒有急著看文件,而是先為自己泡上了一杯清茶。
茶香裊裊,讓他的心神,在這略顯陌生的環境中,迅速地安定下來。
今天,才是他作為安宜鎮代理鎮長的第一天,也是他真正行使權力的開始。
昨天和蔣海山、馬東城的那番談話,雖然為他贏得了一些初步好感和喘息之機,但這遠遠不夠。
在安宜鎮這樣一個藏龍臥虎、利益盤根錯節的地方,想要真正站穩腳跟,最終還是要靠實打實的政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來說話。
“篤篤篤。”
辦公室的門被輕輕敲響。
“請進。”陳捷放下茶杯,坐直了身體。
門被推開,鎮黨政辦主任李文軍抱著一摞文件,臉上帶著一絲略顯疲憊的苦笑,走了進來。
“陳鎮長,早上好。”李文軍將那堆文件,小心翼翼地放在了陳捷面前寬大的辦公桌上,“您看,這些都是積壓下來的一些需要政府這邊批示和處理的文件,有緊急的,也有常規的,我都給您按類別分好了。”
陳捷看著眼前這座文件山,心中了然。
這些積壓的文件,就像是一張張考卷,里面既有日常的瑣事,也必然暗藏著各種棘手的難題和不易察覺的陷阱。
他處理這些文件的方式、效率和水平,將通過李文軍這張嘴,迅速地傳遍整個政府大院,成為所有人評判他這位新鎮長能力的第一印象。
“辛苦了,李主任。”陳捷臉上沒有絲毫不耐,反而站起身,主動幫李文軍倒了一杯水,笑著說道,“這麼多文件,您整理起來肯定費了不少功夫吧。”
這個小小舉動,讓李文軍心中一暖。
他連忙擺手︰
“不辛苦,不辛苦,這都是我分內工作,陳鎮長,您剛來,要不我先把一些比較緊急和重要文件挑出來,給您匯報一下?”
“不用。”陳捷擺了擺手,示意他坐下,“就從第一份開始吧,我們一份一份地看。”
陳捷自然不是不分文件的輕急緩重,而是他需要通過大量文件,深層次了解安宜鎮,在不了解基礎情況下,就去審批重要和緊急文件,容易翻車或者掉進陷阱。
李文軍依言坐下,從文件堆的最上面,抽出了一份信函,遞給了陳捷。
“陳鎮長,這是第一份,也是最近群眾反映比較強烈的一個問題。”李文軍臉上露出一絲為難,“是咱們鎮中心小學的王校長寫來的一封信。”
陳捷接過信,仔細地看了起來。
信的內容很簡單,卻也很典型。
隨著安宜鎮經濟發展,外來人口激增,鎮中心小學的規模也一擴再擴,學生人數已經突破了三千人。
每天下午四點半放學的時候,學校門口那條本就不寬的馬路,就會被前來接孩子的家長們的汽車、電動車、三輪車堵得水泄不通,人車混行,不僅造成了嚴重交通擁堵,更存在著巨大的安全隱患。
王校長在信中懇切地希望,鎮政府能夠出面協調,每天放學時段,增派幾名交警和城管來現場維持秩序,疏導交通。
這是一個非常普遍的“城市病”,也是一個極其考驗基層治理智慧的難題。
李文軍悄悄地觀察著陳捷的表情。
這個問題,前幾任領導也處理過,無非就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要麼是讓派出所和交警隊臨時加派人手,要麼就是發個通知,呼吁家長們文明接送。
效果不大,時間一長,又故態復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