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瑋的話是試探,也是考核。
陳捷心中明鏡似的。
自己的回答,將決定張瑋對他的第一印象,也將決定他能否進入那個被重點觀察的“小名單”。
陳捷挺直了腰板,目光清澈而堅定︰
“張老師,是時代感召,我出生在80年代,是伴隨著改革開放成長起來的一代。我親眼見證了國家從百廢待興到如今的繁榮昌盛。”
“特別是今年,我們既要舉辦奧運,向世界展示祖國的輝煌,又要面對特大自然災害的考驗,這種悲喜交織的宏大敘事,讓我深刻地感受到,個人的命運與國家的命運是緊密相連的。”
“與其在商海中追逐個人財富的增值,我更渴望能成為這艘時代巨輪上的一名 望者、操盤手,哪怕只是一顆小小的齒輪,能參與其中,與有榮焉。”
張瑋認真听著陳捷的話,他並沒有覺得這番話很空,很大。
陳捷繼續道︰
“我學的是法律,法學是治國之學,我認為,只有在國家最核心的機構里,我的所學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施展。”
“在企業做法務,或者做律師,固然也能實現個人價值,但其格局,終究是局限在商業利益的框架內,而我更希望,能參與到國家法律法規、大政方針的制定與執行中去,用我的專業知識,為更宏大、更普惠的公共利益服務。”
陳捷頓了頓,觀察了一番張瑋的臉色,見他沒什麼表情,便繼續道︰
“最後,就是個人志趣,或許听起來有些不合時宜,但我確實有一些‘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讀書人情懷。”
“我認為人生的價值,不在于賺了多少錢,住了多大的房子,而在于你為這個社會、為這個國家,留下了什麼。”
“我希望,當我老去的時候,回首一生,可以說,我為這個國家的進步,貢獻過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這份成就感,是任何物質財富都無法比擬的。”
這些話,若是換了上一世的陳捷,他絕對說不出來,因為太假大空。
但經過官場沉浮幾十年後,他很清楚,這些話都是體制里的萬金油話術。
張瑋定定地看著陳捷。
這番話里,那種超越了年齡的格局和視野,讓張瑋幾乎以為自己面對的不是一個學生,而是一個在體制內歷練多年的老同志。
良久,張瑋緩緩地點了點頭︰
“陳捷,你能有這樣的想法,很好,非常難得。”
“你的志向很高遠,但越是高遠的目標,越需要堅實的根基,你說你想投身到國家建設的核心洪流,這個想法值得肯定。”
“但是,你有沒有想過,國家需要的是什麼樣的人才?”
不等陳捷回答,他便繼續說道︰
“我給你提幾點建議吧,你剛才提到了時代,提到了國家戰略,如果你真的對這些感興趣,我建議你,從今天起,換個方式讀報紙。”
“不要只看標題和新聞,要去讀《人民日報》的社論,讀《求是》雜志的評論員文章。要逐字逐句地去分析,去思考,去理解文章背後的邏輯、導向和意圖。”
“什麼時候你能從這些文章里,讀出未來一年的政策走向,你的思想才算真正跟上了國家的步調。”
“你是院學生會的副主席,這個職務不是一個榮譽頭餃,而是一個鍛煉你組織能力、協調能力和群眾基礎的平台,不要總想著辦一些熱鬧、華而不實的活動。”
“多思考,多沉澱,嘗試著組織一些有思想深度、能引發同學們共鳴的活動。比如,結合你剛才說的,圍繞改革開放三十周年,能不能做點什麼?這既是工作,也是一種實踐。”
“最後,也是最根本的,抓好你的專業學習,無論你未來走向哪個崗位,扎實的專業知識,永遠是你安身立命的本錢,你的成績一直名列前茅,要保持下去。”
張瑋說完,便不再多言,只是平靜地看著陳捷。
他一句話都沒有提“中央選調生”,沒有透露任何內部消息,只是給出了幾條看似平常的建議,比如讀黨報黨刊,做好學生工作,搞好學習。
但在陳捷听來,這幾句話就夠了。
張瑋沒有直說,但每一句話,都精準踩在了“中央選調生”考核核心要點上!
他是在用一種極其隱晦的方式告訴陳捷,你的想法我收到了,你的資格我也認可,但你之前表現出的鋒芒和傲氣,讓我對你還有保留。
現在,我給你指明了方向,也劃出了考綱。
接下來,就看你自己的行動。
你能不能達到標準,能不能進入我的推薦名單,全看你自己的表現。
陳捷深深地站起身,對著張瑋,鄭重地鞠了一個九十度的躬︰
“謝謝張老師的提點!學生茅塞頓開,一定謹記在心,絕不辜負您的期望!”
張瑋坦然地受了這一躬。
這個聰明的學生听懂了。
他欣慰地點點頭,擺了擺手︰
“去吧,用心去做。”
“是,學生明白。”
陳捷退出了辦公室,輕輕帶上了門。
門外,陽光燦爛,他長長地舒了一口氣,感覺渾身充滿了力量。
成了!
此行的目的,完美達成!
他不僅成功地將自己從一個因性格銳利而被輔導員排除在外的問題優等生,重新拉回了重點觀察對象的行列,更是得到了一份通關攻略。
陳捷腦海中,關于上一世那場讓他追悔莫及的選拔信息,此刻變得無比清晰。
中央選調生的選拔,根本不是一場簡單考試,而是一場極其嚴苛、堪稱殘酷的綜合性篩選。
整個流程,分為三個隱秘而關鍵的階段。
第一階段,是長期觀察與內部篩選。
這是最核心、最關鍵的一步。
在任何公開文件下發之前,像張瑋這樣的輔導員和院系黨委領導,就已經開始根據上級部門的非正式精神,在各自的“一畝三分地”里,默默地篩選和觀察自己心目中的人選。
這個階段,有幾個硬性門檻,必須是黨員或預備黨員,必須擔任過主要學生干部,成績必須名列前茅。
但比這些更重要的,是候選人的政治素質、思想覺悟、行事風格和群眾口碑。
上一世的自己,才華橫溢,但鋒芒太盛,不懂藏拙,人際關系也處理得一般,恐怕在第一輪的內部觀察中,就已經被張瑋給劃掉了。
而今天,他用一番成熟的表態,成功讓張瑋重新將他納入了視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