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代好事情後,江珍珍騎著家里的二八大杠出了江家村,火速前往縣醫院。
    還別說,這麼多年沒騎自行車,又是鄉間坑坑窪窪的土路,她依然騎的飛嘩嘩,原本要一個多小時的路程,硬是讓她縮短到一個小時之內。
    江珍珍趕到醫院的時候才四點鐘,卻也讓爸媽和大哥急壞了。
    “你這孩子,怎麼才來?”劉桂花一看到閨女就霍然起身小跑過來,將她全身上下都打量了個遍。
    見女兒沒事後這才大大的松了口氣,“你太亂來了,以後可不能再這樣,我跟你爸都要被你嚇死。”
    昨天三兒子的情況簡直一波三折,從擔憂急切到絕望,再到最後的有驚無險。
    夫妻倆的心情跟著七上八下,等去到招待所時才松懈下來,于是睡得有些沉,小閨女什麼時候走的他們也不知道。
    第二天早上醒來時只看到一張字條,這才知道閨女為了不讓父母多勞累,昨夜就趕回家了。
    她一個小姑娘獨走夜路,這不是明晃晃的叫歹人上去搶嘛。
    劉桂花那個急啊,就想立馬追回去,不過被丈夫攔住了。
    他們現在追回去萬一跟閨女錯開,那兩邊的信息就永遠接不上頭,何況天都亮了,再追也是多余。
    並且三兒子的病情更要緊,于是夫妻倆只能回醫院,而這一等就等到下午四點。
    “我有分寸的媽,有沒有危險清楚的很,您別擔心。”江珍珍眨了眨眼意有所指。
    此時一家人坐在走廊的長椅上,江立秋還沒有出重癥室,江珍珍不由皺起眉頭。
    “三哥怎麼樣了?”
    一旁的江立春一臉憔悴,但臉上卻是帶著笑意的,他輕聲說,“早上醒來了一次,藥用的好,加上立秋身子的底子好,都沒有發燒。
    三七哥說病情只要一直穩定下去,等他下班前就能給立秋轉到普通病房,他還會給我們挑個沒人住的房間。”
    這樣的話,看護人員晚上也有睡覺的空床了,江珍珍早就做好了準備,把自己的棉被帶了過來。
    “行,這里就交給我,爸媽大哥,你們回去吧。”
    她大包大攬,可母親還是不放心,“珍珍,你一個人真的沒問題嗎?不然還是讓你爸在這里守著吧?”
    家里人都守在醫院也不現實,他們還要上工吃飯呢。
    “放心吧,我會看著三哥用藥吃藥,現在天氣涼了也不用給他洗澡,要方便也有尿盆,何況不是還有個三七哥在嘛。”
    不相信她總該相信李三七這個主治醫生吧?
    果然這話一出,劉桂花就沒話說了。
    “那就辛苦我們珍珍了,我跟你媽現在就帶你大哥回去。”江景行邊說,邊把媳婦拉走。
    他心里想的則是,閨女守在醫院也行,正好可以跟林書越分開一段時間。
    等她回村兩人再見面的時候,恐怕那點感情早就淡了,屆時真就能斷個干淨。
    殊不知、江珍珍這邊是斷干淨了,但林書越這次卻主動靠近,而且他也來了縣城。
    最後江珍珍拿了些錢給父母,然後把人送到醫院門口,再倒回來時就踫上李三七來查房。
    看到看護病人變成了江珍珍,他只是笑了笑,“一會就可以轉去普通病房了。
    如果病人出現異常你立刻叫就近的護士,也可以去我門診室找我,我這個月都上白班。
    當然,不是病人的事也可以來找我。”說完還揉了揉她的頭發,很是溫柔的一個大哥哥。
    “我知道的三七哥,還有個事我想跟你說,我跟靈芝準備再上學讀書,目標是中學、高中、大學。
    三七哥你會支持我們的吧?”江珍珍主要想讓李三七同意李靈芝上學,並做好他父母的思想工作。
    不是誰家都像江家這樣開明,村里八成的家庭認為,女孩子早晚要嫁人,那是潑出的成為別人家的水。
    他們沒必要費心培養,至少越不過兒子去。
    還有那等封建的人家認為,女兒風生水起那是剝奪了家里兒子的氣運,他們不允許一個丫頭片子成氣候。
    根據前世的記憶,李家傾向于後者,他們出了個了不得的李三七,最害怕的是李靈芝會影響到她哥哥。
    不過受高等教育的李三七可不這樣想,他詫異過後就笑了,“你們能上進這是好事,我支持。
    還是那句話,有事來找我,不管是出錢還是出力。”
    別人都只看到他成為主治醫生的風光,可誰又知道他身上的擔子和壓力?
    一個家庭就夠他喘不過氣來,何況是全村人?
    好在來大醫院治病的村民不多,李三七不用隔三差五的跑前跑後,出錢出力,不然他得累死。
    他作為醫生的工資很高,卻分配的很明確,除去自己少許的日常開支佔去兩成,李家佔三成,剩下的五成都回報給村集體。
    可以說,李三七的生活並不富裕,他豐富的是學識、眼界、技能,而這是立根之本,是最寶貴與難得的東西。
    他個人是滿足的,也從來不抱怨,在醫院工作他很高興也感到榮耀。
    江珍珍多少能猜測出他的情況,于是特別解釋了一句,“上學的學費我們會想辦法自己出,哥你只要說服你父母。”
    這下,李三七震驚了,“自己出?”她們兩個、或者三個小姑娘?自己賺學費?
    江珍珍笑了笑,“你忘了?我會翻譯,不只一種文字。
    哥你說,像書店、報社、外貿公司這種地方,有沒有招募臨時翻譯或者接單?”
    江珍珍其實知道有這種模式,因為前世的林書越就是這麼干的。
    林書越是下放人員不能隨意出村,在兩人確認關系後,他就托她去書店接著書籍翻譯的活回來做,自然他翻譯的只是英文。
    這一世雖然不知道林書越會不會走老路,但她完全可以翻譯除去英文外的其他語種。
    特別是西德國的德語和甦聯的俄語,這兩個均是這個時期的工業制造水平最先進的大國。
    一些技術方面的書籍非常稀缺,前世林書越翻譯的就是米國的科技類書籍,千字有8塊錢。
    這樣一本書下來他就能賺幾百幾千塊,林書越也只用十來天左右,還是拋開白天的干活時間,簡直不要太輕松。
    那時候,江珍珍對那個男人崇拜的不行,天天黏人、天天夸,愛得無法自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