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文院?讀書?”
“太白老弟連這都不知道?”
月光下我摸了摸鼻子,面色古怪,想不到我讀書讀了16年,穿越到了古代竟然還要去讀書?
我說道︰“晚生因為家境貧寒,可是連私塾都沒有上過,而且,家中也沒有多余的銀子來書籍。”
範舉人一張老臉滿是驚訝︰“一天私塾都沒上過,自學成了全唐第一童生?”
“說來還要感謝徐青農呢,若不是他想著通過我接近玉環姐,也不可能送整整兩大箱書籍給我。”
範舉人大笑道︰“徐青農這可真是孫權嫁妹,偷雞不成蝕把米,賠了夫人又折兵啊,若不是如此,這次的童生頭名就是他的了,真是大快人心啊,府文院的學生都是川蜀之地各郡縣的童生,所以徐青農同樣要去府文院,他的外公余佔魁是知府大人,舅舅余則石則是府文院的院長,你去了府文院之後,徐青農那小肚雞腸的家伙,少不得要找你麻煩,雖然你是童生頭名,但是以余家的勢力,隨隨便便給你扣一個屎盆子,輕則鐺鋃入獄,重則直接丟掉性命。”
“這麼嚴重?”
“這些年你寄居在嬸嬸家,何春花母子的惡行你是領教過的,但是,他們母子比起余玉湖徐青農來,簡直就是撓癢癢,你沒有一點勢力根基,只能如履薄冰,步步小心了。”
“我能不去麼?”
“不行,只有府文院的學生,才有資格參加秋闈,府文院讀書是沒有學期的,想要離開只有兩種途徑,一種是考上秀才或者舉人,另一種便是放棄仕途,像老夫,在府文院足足讀了十六年的書,才考上了舉人,衣錦還鄉。”
我目瞪口呆。
範舉人笑道︰“別擔心,依你全唐第一童生的實力,努力一點,運氣好一點,明年秋天或許就可以離開了,加油吧少年!”
下了馬車,遠遠的就能看見嬸嬸家的後院昏黃的燈光亮著,清麗的月光將範舉人老邁的身子拉得特別長,本來都相互告別了,範舉人卻又駕照馬車回來,硬是拉著我問道︰“對了,從你之前處理劉九的手段看來,可不是得勢饒人的性子,這麼些年來,你與楊玉環在何家吃了很多委屈,老夫還听聞你跟那李有田有過賭約,你勝了,卻遲遲沒有下一步行動,老夫甚是疑惑啊。”
這老舉人已過知天命的年紀了,可還保持著一顆燃燒著熊熊八卦之火的少女心。
我道︰“眼界決定手段。”
“以前李有田在我看來無異洪水猛獸,但現在再我眼里不過是小魚小蝦,殺雞用牛刀這種事,某種程度上等同于暴殄天物,這種事,咱也不屑于再去做。”
“況且,對付劉九我可不是一時興致,而是殺雞儆猴。”
我頓道︰“今日在悅來客棧前,我出手對付劉九的事兒,不出兩日,必全城皆知,我要的就是讓青蓮鄉百姓知道,別惹李白,否則將要遭到李白狂風暴雨般的無情抨擊,所以,以我現在的地位和名望,何春花那種欺善怕惡的鄉野潑婦,小聰明不缺,不但不會再尋麻煩,反而恨不得將我跟玉環姐像蓮花寶座上的觀音娘娘一樣給供奉起來,至于李有田麼,讓他當眾自扇幾個耳光,我心里可能一時爽,但來日方長,我得防著狗急跳牆啊,寧惹君子莫惹小人也是這麼個理兒。”
範舉人嘿嘿嘿嘿的干笑幾聲,意味深長道︰“小小年紀卻有大將風度,不出手則以,出手便是石破天驚,誰要不小心成了你的敵人,可真是件大悲之事啊。”
“府文院里臥虎藏龍,天才雲集,但是,天才與瘋子,往往只有一線之隔,之前我還有些擔心你去了那里之後,步步維艱,走不走得出來老夫並不看好,可現在,我得提前替那里的天才啊妖孽啊捏一把汗嘍。”
不知道為何,我心中竟是隱隱有些莫名的興奮,也開始對府文院的生活有種熱切的向往,我的後世過得過于平庸了,從學生到教授,一直都循規蹈矩,正兒八經的讀書,考出高高在上的成績,青春里一件值得書寫留戀的事兒都沒有,時常回想起來都覺得心酸和遺憾,現在穿越大唐,有了讀書的機會,我可不想周而復始又是平平淡淡的過,要過,就要過得風生水起!
我玩笑道︰“先生可算得上是咱青蓮鄉的江湖百曉生了,貌似沒有你不知道的事,不曉得能不能透露些底子給我,我去了府文院,究竟會踫到有哪些妖孽?”
範舉人捋了捋長須,雖然不知道百曉生是何方神聖,但這並不妨礙他的得意︰“府文院的妖孽學子,王維當屬第一!”
我驚道︰“王維?哪個王維?”
範舉人輕咦一聲,奇道︰“你也識得王維?”
我雖然沒有見過王維,但是這個名字卻是如雷貫耳。
在整個唐朝的詩歌領域里絕對是保五爭三的大詩人,膾炙人口的詩篇多不勝數,比如“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比如“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比如“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比如“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後世尊稱為“詩佛”。
而且王維可謂藝術全才,書畫音律佛法,無一不精。
這里有個問題,李白一生交友廣闊,與王維幾乎是同一年生同一年死,同一時間在長安活動,還擁有同樣的兩個好友杜甫與孟浩然,但這兩個名滿天下的天才詩人之間,卻沒有半點交集,這就很耐人尋味了,野史里說兩人之所以跟仇人一樣,老死不相往來,卻是因為一個女人,玄宗皇帝李隆基的妹妹玉真公主,至于真相到底如何,我也無法揣測,不過因為我的穿越,這個中國歷史和文學史上的未解之謎,可能要揭開神秘面紗了。
範舉人顯然對王維推崇備至,贊賞道︰“王維,字摩詰,名和字取自一部佛家經卷《維摩詰經》,與你一樣,也是一位真正的天才,剛滿十五歲,前後已有六篇詩文上了《國家詩刊》,雖然沒有封面之詩,但也算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
範舉人又道︰“如果說王維是以才華穩坐府文院風雲人物榜榜首,那麼第二位的燕十七則是以劍法驚艷整個巴蜀之地。”
“燕十七?好奇怪的名字?”
“燕十七本名叫什麼已經沒有人知道了,反正他聲名鵲起時是叫燕十二,後來悟得一招新劍法之後,便改名為燕十三,之後每領悟一個劍招就加到名字里,三年悟四劍,現在叫燕十七。”
這倒是個妙人,我輕笑道︰“若是他再領悟五劍,豈不是要叫燕二十二,還有可能叫燕三十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