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已深沉。
    血月當空。
    寒風裹著碎雪粒砸在窗欞上,發出細碎的“簌簌”聲,似有無數雙冰手在外叩門。
    楚凡裹著件半舊墨色棉袍,獨坐在窗前木桌旁,正翻手中書卷。
    桌上一盞青釉油燈,火苗被穿堂風撩得忽明忽暗,將他清瘦影子拉得老長,斜斜地投在斑駁的牆面上。
    攤開的《青州志》,紙頁早已泛黃發脆,邊角還沾著幾星褐色霉斑。
    桌右側,另有一本《青陽縣志》,亦是這般破舊發黃。
    七星幫藏書閣的這些書,想來已被無數人翻閱過了。
    楚凡垂著眼睫,眉頭不自覺蹙起,將《青州志》緩緩合上。
    書頁合攏時,細微紙響在這寂靜夜里,竟顯得格外清晰。
    窗外風聲忽變了調,似有人在暗處低低啜泣。
    血月光芒驟然亮了幾分。
    【此次翻閱書籍,識文斷字經驗值共計增加38點】
    【技藝︰識文斷字(圓滿)進度︰(0/1000)(特性︰無)】
    第二縷氣血之力凝聚而出,至今已過三日。
    他來七星幫,算來也有二十天了。
    “識文斷字”,終至圓滿!
    楚凡心念電轉,往日所讀之書,一一浮現。
    “九重驚雷刀”刀譜,原已熟記,而今竟化動態之象,映于腦海。
    心念方動,內容立現,分毫不差!
    瞧這情形,僅到“圓滿”境界,便已讓他有了“過目不忘”的能力。
    且這“過目不忘”,比他先前想象的更為玄妙,竟能讓記憶內容動態呈現!
    待得圓滿破限之後,又不知會有何等驚人“特性”?
    楚凡心向往之。
    這門技藝沖至圓滿,耗時二十日。
    倒不是這門技藝經驗增長艱難。
    只因他每日用在閱讀上的時光,實在太短,不過是中午練拳後的些許休息時辰罷了。
    能在這三天內突破圓滿,全因凝聚第二縷氣血之力時,氣血虧損太大。
    他便減了練拳時間,每日多勻出些功夫來閱讀,終于在今夜讓這門技藝達到圓滿。
    楚凡深吸一氣,只覺神思清明。
    看來日後,須得在閱讀上多花些時間才是。
    楚凡將《青州志》疊于《青陽縣志》之上。
    今日他從藏書閣借這兩本書出來,本是想查閱一番,看看能否找到與楚家、與鎮魔碑相關的大事件。
    可惜,一無所獲。
    這兩本書里,既無半點與楚家相關的記載,更無一字提及鎮魔碑。
    書中所載的所謂“大事件”,與“鎮魔碑”全無干系。
    倒是那本《青州志》中,多次提到大炎王朝一個名為“鎮魔司”的機構。
    青州的許多大事件,以及涉及妖魔的事端,都有鎮魔司參與其中。
    鎮魔司與鎮魔碑,皆有“鎮魔”二字。
    亦不知二者是否真有關聯?
    或許,只是巧合罷了。
    楚凡輕嘆一聲,探手拿起桌上一把長刀。
    這刀,正是他第一日學刀時,曹師帶來的兩把長刀之一。
    刀鞘是老檀木所制,已被磨得發亮。
    卻掩不住鞘口漏出的一絲冰寒。
    楚凡握刀步入院中,五指緩緩收攏,按在刀柄之上。
    陡然間,他手腕一沉,但听“鏘”然一聲清響,宛若龍吟初現,又似冰河乍裂。
    這聲響雖不甚烈,卻自有一番斬金斷玉的銳氣。
    血月光芒灑在刀身上。
    未映出半點紅光,反倒像刀身吸了月光一般。
    但見刀體暗紅流轉,恍若一塊在煉爐中燒得通紅的烙鐵,倏忽浸入血池,淬出三分凶煞,七分凜冽。
    細觀此刀,刀身寬闊厚重,自吞口處陡然展出一派霸氣弧光。
    其形如秋雁橫空時舒展的鐵翼,孤高森嚴,隱隱透著天穹之威。
    刀脊之上凹著一道血槽,自柄至尖縱貫而下,宛若雁骨錚錚。
    這般設計不但消減了刀身重量,更平添幾分凌厲線條。
    握在手中沉凝如山,揮動時卻生出意想不到的輕靈。
    當真是一柄沙場劈斬的利器,每一寸鋼胎鐵骨都在訴說著千鈞之勢,令人想見其馳騁疆場、斷戈裂甲的雄姿。
    此刀重量分寸,分明是兼具豪勇與擔當的豪杰之刃,最是適合施展“九重驚雷刀”。
    楚凡掃了一眼“山河社稷圖”面板——
    【靈蘊︰41.3】
    【修為︰築基第一境,養血99%】
    【技藝︰九重驚雷刀(未入門)進度︰(5/10)(特性︰無)】
    三日過去,倒也算收獲滿滿。
    每日啃一只燒雞,也讓靈蘊值增長快了許多。
    可惜身上銀錢太少,如今雖能天天吃上燒雞,卻買不起山參、寶魚這類稀罕物事。
    更不用說當初趙天行給的朱鱗血蟒肉那般珍品了。
    “養血”之境,只差一縷氣血便可突破。
    唯“九重驚雷刀”進境緩慢,令人無奈。
    “九重驚雷刀”的修煉,與“血魄九刀”不同。
    無論是“血魄九刀”,還是“七星連珠斬”,任何人都能從零開始修習,便如從零修習“十二形拳”一般。
    “九重驚雷刀”卻有一道門檻——須先悟“刀勁”。
    此關不過,未凝氣血者,絕難入門!
    按曹師所說,最好是凝聚三縷氣血之力、突破至“養血”境後,再修煉“九重驚雷刀”。
    那日曹師去劈柴小院尋他時,也是這般叮囑。
    當時楚凡還以為,曹師是想讓他先將重心放在修煉“十二形拳”上。
    畢竟那五關,皆是為築基而設。
    而“十二形拳”,本就是沖五關、築根基的玄妙法門。
    根基尚未築好,便想著修刀——就連劈柴小院里那劈柴三人組,都笑他好高騖遠。
    曹師願意這般早便教他“九重驚雷刀”,想來是覺得他修刀的天賦頗高,先打打基礎也好。
    不管怎樣,先修“九重驚雷刀”,總比他天天劈柴好。
    如今真開始修煉,“刀勁”果然卡住了他的進度……
    即便練刀一下午,也才勉強漲上一點經驗值。
    這般修煉下去,實在是事倍功半,難度遠在“十二形拳”之上!
    欲學“九重驚雷刀”,先悟刀勁。
    否則一切皆空。
    悟得刀勁,方能參透九重勁力。
    氣血之力若還未凝聚而成,又如何感悟“刀勁”?
    參不透刀勁,即便有強大氣血之力,也難以盡數發揮。
    便如黑熊抓著刀亂砍一般,猛雖猛了,終究只是蠻力。
    而蠻力,終究有限得很。
    他身負“山河社稷圖”,尚且如此。
    旁人若想在“養血”境之前修煉這門刀法,更是難如登天。
    所以這幾日,曹師所教的,也僅是些理論知識,以及這門刀法的粗淺刀招。
    說到底,這幾日的修煉,不過是為日後真正習刀打些基礎罷了。
    還好……
    三天前,他已凝聚出第二縷氣血之力。
    離突破養血境,只差一步之遙。
    經過這三天的修煉與琢磨,他對“刀勁”的理解,也已深了幾層。
    楚凡緊握住長刀刀柄,緩緩運轉起兩縷氣血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