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童養媳段紫憶。
    天戰宗初代創立者耗費了巨大力氣建立了一座橫跨大半個宗門的古橋。
    這座古橋從天戰宗宗主所居住的山峰底下開始,一直達到了宗主居住山峰半山腰處。
    古老大橋似蛟龍一般纏繞在這座屹立大地的山峰之上,
    這座大橋從剛開始到最後的峰腰,不僅需要頂著巨大的壓力,並且對靈力還有極其強大的壓制力。
    而在今日,眾多天戰宗弟子的翹首以待,摩拳擦掌,都希望可以闖出一個好的名次被戰獸宗帶走。
    天戰宗身為三大頂級宗門之下最強的一批宗門,弟子的實力還是可以的,放眼望去,大多數的弟子都已經達到了靈者五階,甚至六階的境界。
    而天賦頂尖的都已經達到了七階以上,甚至就連靈者八階的弟子都有,
    而此時,參加這次比賽的眾多弟子都看向了高處,一道道飽含著熾熱的目光同時集結在那個方向。
    而在那個方向當中,一男一女緩緩走來。
    男子豐神俊朗,並且在其身後還有三位長老緊跟,而這三位長老之中其中一位正是宗門二長老趙東升。
    但此時的趙長老卻是一臉討好面前青年的樣子,青年名叫張無缺,乃是戰獸宗中的天才弟子,也就剛二十歲卻已經有著靈者九階的修為,並且他還擁有二頭靈師二階巔峰級別的靈獸,就算是對戰靈師三階也是無懼。
    “天戰宗的弟子實力挺不錯的,只不過可惜沒有真正的天才。”張無缺笑著開口。
    這話一出,趙長老等人也是無言以對。這片區域的資源有六成都被三宗佔據,在這種資源的供給之下,就算是其他宗門的天才弟子也不一定比得上三大宗門的普通弟子。
    更別說,張無缺乃是戰獸宗猿王一脈脈主的親傳弟子,所擁有的資源更是他人難以比擬的,也是如此如今不僅自身修為達到了靈者九階,還可以一人操控兩頭靈師級別的靈獸。
    這無疑是極為恐怖的,要知道這可是跨越自身境界所收服的靈獸,如今他才達到靈者九階,便收服了兩頭靈師級別的靈獸。
    若是跨入靈師境呢,並且憑借著其強大的修煉天賦,未來踏入大靈師級別都不算做夢,再加上其契合的靈獸……
    也是因此,強大的天賦外加恐怖的背景就算趙長老的實力高于他,也不敢多說些什麼。
    “不過在他們如今擁有的環境當中,達到這個境界已經很不易了,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像段師妹這般的。”張無缺看著趙長老一行人不回話,也沒有感覺到尷尬,反而是眼眸熾熱的看向身旁的少女說道。
    “段師妹在天戰宗都可以達到這般境界,若是跟我回了戰獸宗由我向脈主請求,段師妹未來在宗門絕對擁有廣闊的未來。”
    三大宗門都擁有望氣術,這也是為什麼三大宗門可以佔據這片地區將近六成資源的原因。
    擁有著望氣術的他們不斷找尋那些擁有天賦的弟子招入宗門,如此一來,經過長時間的壟斷,三大宗門早已成為了這片地區可望而不可觸的存在。
    而對于戰宗天才弟子張無缺而言,望氣術自然也有涉及甚至還比較精通,使用望氣術的代價巨大,但過于驚艷的修士,掌握望氣術的人,即使不用也可以隱約的察覺到。
    而此刻跟隨在其身旁的女子,便是這般人物。
    但更讓其震驚的是,就算是其使用了望氣術也依舊難以看出少女的資質。
    要知道張無缺自認為自己的天賦在整個戰獸宗內也屬于頂尖角色,可如今,竟然出現了連他都看不透的小妮子……
    也是因此,他已經傳訊給了師傅,讓師傅派手下強者對少女再次進行測試,
    戰獸宗面對外部威脅向來團結一心,但內部的爭端也有不少,尤其是這種擁有頂尖天賦的人,基本上都是通知各自一脈的人,以此來增強各脈的底蘊與實力。
    要知道再過一段時間,戰獸宗就要舉行宗主選舉,到了那個時候,就需要比拼各自一脈的底蘊與天才人物的含金量。
    並且讓張無缺心中熾熱的原因是眼前的少女就像是一朵潔白丁香花一般,讓人深深的著迷。
    “如此美麗動人的女子若是可以成為其道侶絕對是人生一大幸事。”張無缺心中火熱。
    而後保持著一副瀟灑的樣子笑道,“紫憶姑娘,這次看樣子你也要隨我一同回戰獸宗了。”
    少女听此之後,那原本就清冷的目光緩緩地投向了遙遠的天際。她的目光仿佛有著神奇的魔力,如同利箭一般在人群之中急切地搜尋著某個人的身影。然而,盡管她如此努力地張望,最終卻只能在眼眸深處增添了一分深深的失意。
    那目光像是不受控制般地不斷向外遠望,首先越過了靜靜站在其身旁、宛如神駿般高大而威嚴的青年。
    接著,目光又越過了在一旁不斷給少女打眼色的趙長老,再然後,那目光還越過了周圍那些不斷將目光放在少女身上的眾多弟子。仿佛在期待著那個或許永遠都不會出現的身影,而那份失意也在她的眼眸中漸漸沉澱,成為了她心底無法言說的傷痛。
    她的目光就像月光一樣散射而出,看向了蛟龍山脈的方向。
    “羽哥哥,你一定不會出事的,對吧!”
    她叫段紫憶,乃是之前被污蔑追殺的羽生的童養媳。
    喜歡大陸第一邪修請大家收藏︰()大陸第一邪修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