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追風老葉”案,還存在一些“合理懷疑”的爭議空間。
那麼,“蛋糕店地下室”事件,則以一種,近乎荒誕的,黑色幽默的方式,赤裸裸地,向全網展示了,一個謊言,可以有多麼離譜,以及,它所能造成的傷害,有多麼巨大。
“我家沒有地下室”,這六個字,本身就充滿了戲劇性和諷刺性。
它不像“我沒有偷拍”那樣,需要證據去佐證。
它是一個,不容辯駁的,客觀事實。
一個根本不存在的東西,卻被描述得有鼻子有眼,甚至成了,毀掉一個人一生的“罪證”。
這種強烈的反差,瞬間,擊中了所有網友的神經。
憤怒,被點燃了。
“太他媽離譜了!這是現實版的一人我飲酒醉嗎?全靠想象力編故事啊?”
“那個當媽的,是寫小說的吧?連地下室牆壁的顏色都編出來了,人才啊!”
“心疼蛋糕店老板,這得是多大的冤屈啊!平白無故被人扣上戀童癖的帽子,店沒了,人生也毀了,就因為一個瘋女人的幾句謊話?”
“這是要逼死那些真正的受害者啊!”
“是啊,這些小仙女再這麼搞下去,誰還信她們?”
“誒?那不會,畢竟舔狗那麼多......”
#我家沒有地下室#這個話題,徹底引爆了網絡。
它不再僅僅是一個案件的討論,而是,演變成了一個網絡熱梗,一個,對所有造謠者,最辛辣的嘲諷。
無數網友,開始用這個句式,進行二次創作。
“她說我開法拉利撞了她,可我連駕照都沒有。”
“他說我偷了他一百萬,可我銀行卡余額只有兩位數。”
“她說我半夜去敲她家門,可我他媽是個女的!”
一場,針對網絡謠言和“小作文”的,全民狂歡式解構,開始了。
輿論的矛頭,以前所未有的,集中的火力,對準了那些,習慣于用謊言和煽動性言論,來博取眼球,收割流量的,網絡蛆蟲。
而在林家別墅的書房里。
林不凡對于外面這場,由他親手點燃的輿論狂歡,沒有絲毫興趣。
他的目光,平靜得像一潭深水。
他看著電腦屏幕上,那個名叫“陳凱”的蛋糕店老板,那張被生活折磨得,憔悴不堪的臉。
他的手指,輕輕地,在桌面上敲擊著。
“夜鶯。”
“在。”
林夜鶯如同鬼魅般,悄無聲息地,出現在他身後。
“查一下,那個叫孫娟的女人。”
林不凡的語氣,依舊是那副慵懶的腔調,“我要知道,她是什麼人,靠什麼生活,這三年來,都干了些什麼。”
“是,少爺。”
林夜鶯沒有多問一句,轉身,消失在陰影中。
對于她來說,林不凡的命令,就是神諭。
她不需要知道為什麼,她只需要,最高效地,去執行。
林不凡的殺手本能告訴他,這件事,絕不像表面上看起來,那麼簡單。
一個普通的母親,就算再愛自己的孩子,再偏激,也很難,在警察已經澄清事實之後,還如此執著地,去構陷一個無辜的人。
除非,這麼做,對她,有極大的好處。
林夜鶯的效率,高得驚人。
僅僅過了不到半天的時間,一份厚厚的,關于孫娟的調查報告,就放在了林不凡的桌上。
林不凡一頁一頁地翻看著,他那張古井無波的臉上,終于,露出了一絲,玩味的笑意。
果然,不出他所料。
這個孫娟,根本就不是什麼,愛女心切的偉大母親。
她,是一個徹頭徹尾的,職業騙子。
報告顯示,孫娟,沒有正當職業,但名下,卻有多處房產和豪車。
她的銀行流水,極其復雜,常年有,大量的小額資金,匯入她的賬戶。
林夜鶯通過技術手段,追蹤了這些資金的來源。
結果,令人觸目驚心。
原來,在三年前,誣告蛋糕店老板之後,孫娟,就利用這件事,建立了幾十個所謂的“受害者維權”微信群。
她在群里,不斷地,販賣焦慮,哭訴自己作為一個單親媽媽,為了給女兒討回公道,是如何地,艱難。
她聲稱,自己為了打官司,已經傾家蕩產,連給女兒看心理醫生的錢,都拿不出來了。
在她的煽動下,無數善良而又不明真相的群友,紛紛向她捐款。
一塊,十塊,一百……
積少成多。
這三年來,她利用這件事,卷走的捐款,總額,竟然,高達數百萬!
而這些錢,全都被她,用來購買奢侈品,出入高檔會所,過著,紙醉金迷的生活。
報告的最後,是孫娟現在的住址。
她早就不在原來的城市了,而是用騙來的錢,在另一個海濱城市,買了一套豪華的海景公寓。
“有意思。”
林不凡合上報告,靠在椅子上,眼神里,閃爍著冰冷光芒。
把自己的女兒,當成斂財的工具。
把別人的痛苦,當成自己享受的資本。
這種人,已經,不能稱之為人了。
他拿起手機,看著報告上,那個正在海邊,穿著比基尼,悠閑度假的女人照片。
他緩緩地,抬起頭,看向林夜鶯。
“把這份報告,整理一下。”
“把所有的證據,銀行流水,聊天記錄,IP地址,所有的一切,都打包好。”
林不凡的語氣,平靜得,讓人感到害怕。
“然後,匿名,發給趙東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