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台留步!”
秦林準備離開清水鎮時,那位名為雲歸的本地人出言阻攔。
他轉過身疑惑地看了過去,便見對方拱手,認真說道︰“兄台既然能得城隍信賴,想來一身正氣,可萬邪不侵。”
“我清水鎮雖靠近京城,最近一段時日卻經常被詭異之事煩惱。”
“若兄台不介意,可否幫我清水鎮化險為夷?”
聞言,秦林心中頗為好奇︰“不知兄台所言何事?”
“乃鎮外亂葬崗,常有鬼火現身,且頻繁逼近鎮子,導致經常有人驚厥,大病一場!”
雲歸情真意切,說完事情經過後再度深深一拜︰“兄台既是謫仙降世,想必可助我清水鎮解決此等煩憂,還百姓一個安寧!”
“是啊,那鬼火經常出現在鎮子邊上,嚇到大家。”
“我等想了無數辦法,卻無法將鬼火祛除,若這位大俠能將其解決,清水鎮上下感激不盡!”
“請大俠施以援手……”
陸陸續續,附近還未離開的百姓,紛紛朝秦林行禮,懇求他幫忙解決問題。
而秦林心中頗為古怪。
以他現代人的知識來看,鬼火無非是自然的科學現象,可是這里的百姓不懂啊,就是許多朝廷官員也不懂。
思來想去,他便朝眾人拱手,認真說道︰“在下本欲進入皇宮,為娘娘解決煩憂,耽擱不得!”
“兄台,清水鎮離京城如今之近,鎮外又有鬼火肆虐,可不就是兄台方才所言,奸佞環伺之象?”
“懇請兄台出手,助我清水鎮!”
听得此言,秦林面露為難神色,片刻後嘆了口氣,點頭道︰“既如此,那在下便去亂葬崗走一遭,不過有個要求,請諸位答應!”
“兄台請說!”
“從今以後,清水鎮百姓萬不可再說娘娘壞話。”
他目光如炬,冷冷地掃視了眾人一眼︰“諸位可知,清水鎮之所以被鬼火環伺,常常令人驚厥落病,正是因為爾等心中不信娘娘?”
“這是為何?”
“為何?”
秦林冷哼道︰“先帝在時,朝廷稅收幾何?如今娘娘輔佐新帝,稅收又是幾何?”
“再說一事,原京城城門校尉率領五千精兵叛逃博林山,依我大乾律法,此人當斬!”
“可娘娘心懷仁義,攻破博林山匪徒後,只囚匪首,余者皆放歸其家,不作追究。”
“諸位若是不信,大可四處打听打听!”
他也是突然想到,正好可以利用這件事情,改變清水鎮居民對武香寒的認知,讓他們不再反對武香寒輔政。
“雖說娘娘輔政不過幾日,暫時看不出效果,可先帝在位數十年,可曾頒布過免稅政令?”
“一次都沒有吧?”
“正是娘娘心知百姓疾苦,這才如此決斷,請諸位莫要忘了娘娘恩德……”
隨著他將乾帝在位時的一件件事情拿出來說,在場的百姓們漸漸發現,果真跟他分析得一樣。
乾帝在位時,清水鎮賦稅極重,除了此地鄉紳官員,其他平民百姓,每年能混個溫飽就不錯了,根本存不下銀子。
可按照武香寒剛頒布的免稅政令來算,他們每年都能存下數十兩!
孰好孰壞,眾人心里頓時一清二楚。
因此,雲歸帶頭朝秦林拱手道謝︰“我等明白了,此乃娘娘大恩,今生必定為娘娘正名!”
“願听娘娘命!”
“走吧。”
秦林見狀,十分滿意地點點頭,隨後讓雲歸帶著他前往鎮外的亂葬崗。
途中,羅林對城隍廟內發生的事情格外好奇,此刻湊到他身邊低聲問道︰“大人,您真能與城隍老爺溝通?”
“那不過是騙人的小把戲,如何能當真?”
他看了眼手臂上的白痕,搖頭苦笑。
羅林卻緊追不舍︰“可為何馬登雲那般用力,您卻依舊毫發無傷?”
“屬下也感覺到,當時大人並未調用任何內勁……”
“你去問問武岱吧,他或許知道。”
听得此言,羅林狐疑地回頭,看了眼昂首闊步的武岱,想想還是上前詢問。
後者得知事情緣由後,人不知朝秦林面露羨慕神色︰“大人乃是我武家嫡系外,第一個習得神功之人,如何擋不住刀槍?”
他身為武家人,當然明白秦林是如何做到的。
畢竟武家神功,就可以做到不顯山露水,成就刀槍不入之軀。
不過這些都是他心中所想,此刻面對好奇的羅林,微微一笑︰“沒听雲歸說嗎?大人乃謫仙降世。”
“既是謫仙,刀槍不入不是很正常?”
“這……”
不一會兒,一行人便到了清水鎮的亂葬崗外。
雲歸指著面前的幾條小道,皺眉開口︰“平日里,百姓路過此地時,經常遇到鬼火,膽小之人直接被嚇得臥榻在床,就連在下幼兒,也曾因此高燒。”
“不知兄台可有辦法將其解決?”
聞言,秦林暫時沒有開口,四處看了看後指著不遠處的一座房子問道︰“那是干什麼的?”
“那是一家鐵匠鋪!”
雲歸順勢看過去,立刻解釋︰“此人並非清水鎮居民,乃十二年前流落至此,從此結廬而居,直到現在。”
“把那鐵匠鋪拆了,日後將死者埋深一點,鬼火自然消失!”
“這是為何?”
雲歸心中大驚,不明白鬼火與鐵匠鋪有什麼問題,甚至懷疑鬼火是鋪子里那人故意弄出來的。
秦林卻嗤笑一聲︰“此方土地公喜靜,喜溫涼,你們讓一鐵匠鋪坐落于此,不是擾了土地公安寧?”
“啊!竟是這樣嗎?”
跟隨而來的清水鎮居民都沒想到,鬼火竟然是土地公不喜導致。
于是當場就有幾人沖向鐵匠鋪,打算將那人趕走,拆了鋪子。
這地方經常有人路過,實在是不能讓鬼火經常出沒。
撲通!撲通!
突然,幾道悶響接連傳出。
秦林順勢看去,便見剛過去的幾個村民直接被狠狠地打了出來,隨後一個身高八尺,體魄壯碩的青年走了出來,瞪著眼楮看向這邊︰“誰要拆在下的鋪子?”
“盡管過來,先吃在下一錘,扛得過再說此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