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的大雪很大,一出門,地上的雪都能沒過腳踝。
轉眼間,時間已經到了1936年一月了,眼看著就要過年了。
這讓陳常在感覺時間過的太快了。
他無法讓時間停止,所以他只能不斷的跟時間賽跑。
“雪這麼大,你也不多加件衣服。
你要是凍病了,我又該受批評了。”
王玲在後面追上了陳常在,讓他趕快回屋里,換上王玲剛給他做好的新棉襖。
“沒事,我不冷。”
陳常在還想掙扎一下,顯示自己還是非常強壯抗凍的。
不過在王玲的拉扯之下,他也只能乖乖的回到了窯洞里,穿上王玲親手給他縫制的棉衣。
新棉衣穿上是真暖和,不過陳常在是真的不舍得穿。
現在不管是部隊還是地方,都非常困難,棉花也是戰略物資。
能做一件新棉衣,現在可是非常艱難的事情。
就算他陳常在身上穿的這身新棉衣,不管是棉布還是棉花,都是總部機關特批給他。
命令他必須做一套新棉衣穿,他才做的。
否則他早就把這身棉襖中的新棉花,拿去做硝化棉去了。
現在的局勢非常緊張,周邊的壓力非常大。
很多的物資都被封鎖了,就連糧食現在也是在定量供應。
人不管在什麼時候,都是需要吃飯的。
而吃的糧食只能從地里種出來。
現在可沒有後世那種,能夠從二氧化碳中制備澱粉的技術。
現在想要吃飽飯,只能去拼命種地。
可是想要土地里面能夠長出來更多的糧食,那就得有更好的工具才行。
只是靠著人拿著鋤頭去刨地,靠著牛拉著犁去犁地。
那樣的開荒進度,想要養活大量的人口是非常困難的。
那種極限,不是只靠著人去拼命就能完全解決的。
想要養活大量的人口,讓所有人都能吃飽飯。
除了要有勤勞的人民之外,還需要有更強力的農耕器具。
而現在,陳常在就在想辦法搞出來他的下一個動力機械,那就是單杠柴油機。
在這大西北,雖然沒有什麼大油田,但是小油包卻可以說到處都是。
它們深淺不一,大小不同,如果只是靠著它們來支撐起來一個大國工業,那確實是不可能的。
但是在現在這個時候,用這些小油包,支撐起來部隊這剛剛起步的,弱小的工業發展,還是沒有問題的。
石油煉化,其實就是一個高溫裂解的過程。
這種石油提煉的方法,哪怕是用土法子,也能提煉出來柴油和潤滑油。
現在因為需要提煉大量的石蠟,已經在提煉石蠟的過程當中,提煉出來了不少的柴油、汽油和潤滑油了。
只是現在除了潤滑油在蒸汽機上能夠用上之外,其他的油料暫時還用不上。
所以這些也都儲存了起來,等用的的時候,還得需要二次提純。
現在陳常在也不需要太多的石油制品種類,只要能夠裂解出柴油和潤滑油就可以了。
只要有了這兩項,他就能夠讓一台柴油機動起來。
而單杠柴油機,就是最好的農業發展利器。
在這個山嶺密布,溝壑縱橫的西北地區。
手扶拖拉機才是真正能夠跑遍山頭田埂的好東西。
而想要讓這台單杠柴油機能夠跑起來。
那麼機床就是不可或缺的東西。
沒有機床,就不能讓發動機大批量的生產出來。
哪怕是通過失蠟法去鑄造,然後通過手工去修整,那也無法大批量的生產。
而工業的精髓。
就是可以通過工業分工,還有精致的工業設備,大批量的制造出來無數的工業產品。
所以現在雖然已經有了蒸汽機,而這兩三個月,還在源源不斷的制造出來新的蒸汽機。
但是陳常在還是認為這個速度太慢了。
所以在第三台已經定型的蒸汽機出來之後。
陳常在就把所有的生產工作,全都交給了那些已經正式調到吳家堡兵工廠的老師傅,和他自己的那些學生去生產了。
而陳常在則是一頭撲進了機床設計上面。
想要有一台好機床。
那麼一個好的機床底座是絕對不可或缺的。
而一個好的機床底座,在鑄造出來之後,是需要放置一年到兩年,甚至更長時間來釋放底座內部應力的。
如果不釋放底座應力,那麼用不了多久這個機床的精度就會劇烈變化。
嚴重的甚至整個上部機床,都會被底座應力給輕微扭曲。
至于後世使用的,用可以模擬自然時效的時效爐來釋放應力,現在是做不到的。
因為那需要極其嚴格的溫度控制,每小時升溫多少,降溫多少都是極其嚴謹的。
在沒有那麼多的時間,還想要弄出來機床的辦法,也還有。
那就是采用大理石機床底座。
雖然大理石非常脆,但是它相對于其他的石材,它還是最合適的。
只要工作的時候小心謹慎。
不要把大理石給砸碎了,那麼一個大理石底座還是能用很久的。
後世高精度機床,也是在普遍使用大理石作為底座。
而今天陳常在就是想去找陳團長他們問問,有沒有找到大理石。
雖然在這西北地區也有大理石出產,但是想要找到,並且弄回來那麼大一塊石頭,也不是那麼好弄的。
畢竟作為底座的石頭,小的也得一噸多重。
來到了陳團長的團部院外。
問了一下門崗的保衛戰士,知道陳團長和劉政委都在團部辦公沒有出去。
陳常在也就大步的走了進去。
“陳叔,劉叔,你們忙著呢嗎?”
在窯洞門口,陳常在就喊了一聲,他不知道陳團長他們在里面忙什麼。
如果是關于作戰計劃這些機密的事情,他貿然闖進去,可就非常不好了。
听到了陳常在的喊聲。
陳團長在屋里回了一聲,“是常在來了,快點進來,我還想去找你呢。”
陳常在進了窯洞後,看到劉政委也在里面,劉政委對陳常在說道︰“常在快進來,外面太冷了。
你這找我們來,有什麼事?”
“是這樣的,我來只是想問問,那些大理石找到了嗎?”
听到陳常在的問題之後,陳團長和劉政委相互看了一眼。
然後劉政委笑道︰“老陳,我沒說錯吧,我說常在也是為這個事來的。”
陳團長則是笑著說道︰“常在,今天你不來,我也想要去找你呢。
大理石不但找到了,現在都快要到家了。”
“真的?怎麼這麼快?”
陳團長說道︰“我們派出的人,在西北八十多公里的地方發現了一個采石場。
看了之後發現,那就是一個采大理石的采石場。
那已經開了幾十年了,不過現在已經荒廢了。
後來打听之後才知道,是因為前些年鬧土匪,把采石場的老板一家子都給殺了。
後來那個采石場也就停了。
我們的人在石料場里找到了不少塊,符合你要求的大理石。
于是就用馬車給拉了回來。
不過那些家伙太沉了。
一塊石頭就得用四匹馬的馬車去拉。
這不明天第一批的,五大塊石頭就能到了,我還想去告訴你呢,沒想到你就來了。
這不是巧了嗎?”
“這可是太好了,這下我們就能以最快的速度,搞出高精度機床了。”陳常在听後大笑著說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