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末已至,天氣最寒時節,來上香的香客也變的稀少。
臘月寒風卷著細碎雪沫,刮過黃龍寺層層疊疊的殿宇樓閣,在火工院議事廳外光禿禿的枝椏上敲打出簌簌的聲響。
廳內倒是暖意融融,炭盆燒得正旺。
上首法元執事端坐,慢條斯理地吹著茶盞里漂浮的幾片青葉,副執事法正坐在左下首,眼觀鼻,鼻觀心,面沉如水,像個廟里的泥胎木偶,不發一言。
在他下首是法淨僧頭,更是低著頭,眼神閃爍,時不時偷瞄對面那個閉目養神的法海。
廳中還有另外七位僧頭,個個屏息凝神,氣氛凝重得如同外面的冰稜。
“咳……”法元放下茶盞開始發言。
“歲末將至,按寺規,三年一度的內院小比也該提上日程了。”
“照例,寺內各院內息境僧頭都可參加,考校修為精進。”
“我們火工院要先決出實力院內前三,再去參賽。”
“最終內院小比前三者,可得藏經閣一層挑選武技資格一次或固本培元丹一枚。”
“魁首者,額外獲得藏經閣二層挑選武技資格一次,丹藥也升格為‘蘊氣丹’。”
“現在有意參加此次小比的,可直接向我報名。”
他的目光緩緩掃過眾人,尤其在法海身上頓了頓,又看了眼法淨。
話音落下,廳內短暫地陷入一片沉默,在座的僧頭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沒有主動報名的意思,他們的目光都聚焦在法海與法淨身上,還有人看向法勤。
在座的僧頭里只有這三人修為達到內息圓滿地境界,法勤與法淨戰力高他們一頭,而法海又斷檔一般的再高一頭。
火工院的前三小比都不用比,肯定是他們三人,魁首第一肯定是法海,之後第二第三是法淨或法勤。
所以也都不折騰報名參賽這小比,這大冷的天上台去受罪丟人。
法淨此時眼中帶火,他這幾個月他被法正勒令閉關苦修,早就憋著一股邪火,一直在苦練武功,修為也精進了一絲,內息更加凝練,他知道自己打不過法海,這一次院內小比,魁首肯定是他,然而拿不了魁首,我還不能拿不到前三嗎?
我可不信其他雜役院還有法海這樣的變態。
“執事,法淨報名。”
“好,法淨一個。”
“還有嘛?”
然後眾人的目光就齊齊看向王重一,他仿佛剛從瞌睡中醒來,慢悠悠的打了個哈欠,神態慵懶。
“執事,法海報名。”
“好,法海你戰力同階無敵,肯定要參加,好讓其他院的人知道,我火工院也出龍了。”
這時,僧頭中的法勤也開口道︰“執事,法勤報名。”
“好,這就三個了,還有人報名嘛?”
“若有實力不服者,可向三人挑戰……”
“沒有了嗎?”
“這也好,正好三個內息圓滿,也省了功夫,不用再折騰院內小比。”
“就你們三人,記住,三天後,辰時,黃龍寺演武廣場。”
法元聞言捻著佛珠點了點頭輕笑道。
……
轉眼三日過去。
辰時將至(早上快7點),歲末的寒風刀子般刮過黃龍寺依山而建的巍峨殿群,往日香火鼎盛的景象被嚴寒驅散,唯有寺內那佔地極廣由巨大青石板鋪就的演武廣場,此刻人聲鼎沸,熱氣蒸騰。
數千顆光溜溜的腦袋攢動,呼出的白氣連成一片薄霧。
一眾僧袍顏色各異,昭示著不同的院堂歸屬。
火工院,淨工院,知客院,經閣院色,僧兵院,黃龍寺五大雜役院的僧眾幾乎傾巢而出,圍攏在廣場外周。
最里面,則是黃龍寺內真正核心四堂院及其他重要院堂的僧人,或抱臂旁觀,或低聲議論,目光如電,氣度沉凝,與雜役院僧眾截然不同。
王重一裹著厚厚的灰色僧袍,混在火工院九位僧頭之中,位置不前不後。
他微眯著眼,感受著這喧囂人聲,刺骨寒風吹在臉上,也依舊神情慵懶。
今日內院小比,他算是看到了黃龍寺的冰山一角般的底蘊。
演武場高台,端坐著十數位氣息淵深如海的身影。
正中是身披大紅袈裟的如釋方丈,面容慈悲,寶相威嚴。
其左右兩側,分別坐著羅漢堂,達摩堂,菩提院,戒律院,四位首座堂主與院主。
羅漢堂首座——【如海堂主】。
一副圓臉笑眯眯的和善模樣,一雙眼楮開闔間精光內蘊,仿佛能洞穿人心。
達摩堂首座——【如晦堂主】。
一位身形枯瘦如竹的老僧,面色古板,眼神銳利如鷹隼,掃視場下僧眾時帶著審視,傳統高僧模樣。
菩提院首座——【如心院主】。
這是一位氣質雍容的中年僧人,面如冠玉,手捻一串溫潤佛珠,眼神平和卻深邃。
最後是戒律院首座——【性律院主】。
性律是四位首座里最年輕的一位,看上去不過四十少許中壯年模樣,面容冷峻黑面,眼神如寒鐵,不帶絲毫感情,靜靜坐著那里,就有一股無形肅殺與威嚴便彌漫開來,讓靠近高台的僧眾都不敢大聲說話呼吸。
性律的輩份比其他三位首座低一輩,卻還能坐上戒律院首座之位,只能說明他的武力境界夠高,肯定是真氣境強者,要不然也不可能坐上這個位置。
這四位正是黃龍寺高層武力與權力核心代表人物,他們是執掌四堂院的巨頭,在他們身後或身側,還侍立著各堂院的副職及執事,精英弟子,個個氣息沉穩,目光湛然,最差也是內氣境巔峰。
四位首座之外,職稱等級相對低一點的各院主堂主。
有證道院,懺悔堂,藥王院,舍利院,千佛堂,祖師堂等等,這里每個堂院的院主堂主輩份與實力也都相對較低,普遍是如字輩與性字輩,乃至法字輩都有。
如果說四堂院是黃龍寺管理高層,他們六堂院就是管理中層,再往下就是五大雜役院管理龐大的沙彌與雜役僧下層。
這就是黃龍寺的十五院堂體制,合計有五千多人。
每個堂院都有正副職稱兩人,至少都是內力境,再往下還有更多的執事級內氣境,僧頭級內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