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出七號灶那油膩、喧鬧、蒸騰著底層氣息的門檻時,他微微閉了下眼,感受著周遭空氣的細微變化,即使他步伐穩健,目不斜視,但得益于敏銳的耳力,身後那群灰衣雜役僧中壓抑不住的、如同沸水冒泡般的議論聲,還是一字不漏地鑽入他的耳中,清晰無比︰
“我的佛爺哎,你們看清了嗎?這新晉的法海僧頭…他一個人,六大海碗糙米粥,整整六大海碗,還有五個……不,是六個窩頭!我的親娘 !他…他那肚子是傳說中的無底洞嗎?”一個聲音充滿了難以置信的震驚。
“噓——找死啊你!小聲點!沒看見人家現在是什麼身份了?僧頭!黃衣僧頭!能吃怎麼了?能吃是本事!你管得著嗎?”
一個帶著復雜意味的咂嘴聲,帶著點酸話響起。
“嘖…嘖…嘖…愛吃剩飯的僧頭…嘿,我看他以後有人要叫他剩飯僧頭了。”
“名號不名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人家能吃,還能讓管灶的巴結著給吃…唉,人比人氣死人啊。”又有一個略顯沙啞的聲音插話,帶著一股酸溜溜的羨慕。
“也是人家天資高,十幾歲的半大小子年紀,入寺一月不到就練出內息,又正是半大小子吃窮老子的年紀,胃口大一點也不奇怪,而且他這種人物不會在我們雜役院呆多久的。你們在這兒瞎嫉妒個什麼勁兒?”
“我就是說說嘛…”開頭那個震驚的聲音委屈地辯解道。
“哎,真是羨慕得心肝兒顫,人與人之間的差別,怎麼就能大成這樣呢?我都入寺快三年了,天天打熬力氣,參悟那點呼吸吐納,摸著腦門都快禿嚕皮了,這才剛摸到點內息的影子,正有點沾沾自喜呢,結果…踫到這位主兒了…唉,一下把我這點得意全給拍泥里去了…”
“喲 !原來繞了半天,擱這兒等著我們呢!”另一個戲謔的聲音響起,帶著點調侃。
“好小子,悶聲發大財啊,三年內自個兒練出內息?行啊!你小子也有前途!大有前途啊!”
“是啊是啊!”立刻有人附和,語氣帶著羨慕。
“都說‘三年內息,十年內氣,三十年內力’,你要真能三年內息,以後也有當僧頭的希望……”
“寺里規矩,在三年之內不靠外物自行突破內息,那可就入了上面法眼了,寺里必定大力培養,起步就是僧頭職務,這可是跟那些依靠吞服‘大藥’強行突破、潛力有限、前路基本斷絕的武僧,完全是天壤之別,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對頭!”又一個聲音加入。
“那種靠藥力堆上去的武僧,雖然也叫武僧,但在寺里頭,撐死了也就是個看大門的‘門衛僧’,要麼就得被派到外面去奔波勞碌,收租子、看莊子,甚至…甚至可能要去外面刀口舔血、拼死拼活,哪有咱們安穩?”
“呵,看大門怎麼了?”
“只要能突破內息,踏入武僧的門檻,就算真讓我去看大門,老子也樂意,心甘情願,總比一輩子窩在這兒當雜役僧強百倍!”
“得了吧,別做白日夢了。”又一個帶著明顯嘲諷的粗糲聲音響起。
“你以為門衛僧這種風吹不著、雨淋不著、油水還不少的好差事,是你想干就能干的?沒點關系,沒孝敬點銀子打通關節,照樣沒你的份,輪都輪不到你。”
“就是就是!”人群里響起幾聲附和。
“而且寺里那些‘內息境大藥’,最便宜、最次的‘內息通脈散’,听說也要一百兩紋銀一顆,你攢夠銀子沒?褲兜掏干淨了沒?”說話的正是自己說入寺三年快要練出內息的僧人,聲音帶著點不屑。
“我…我是還沒攢夠呢…”
“正好…正好還差一點呢,要不…哥幾個誰行行好,借我一點?等我日後真當了武僧,有了俸祿,一定加倍奉還!決不食言!”
“滾滾滾!少來這套。”立刻有人笑罵著打斷。
“你咋不說等你當了方丈,再十倍百倍地還我呢?空手套白狼啊你小子。”
“好了好了,都別扯這些沒用的了。”
一個聲音出來打圓場,帶著一絲無奈的笑意,正是沙淨的聲音。
“趕緊收拾干活吧,一個個吃著野菜粥、啃著粗窩頭的命,倒操起方丈長老的心來了,你們也是閑得慌,干活!”
听到‘剩飯僧頭’這個名號隱約傳來,王重一嘴角幾不可察地抽動了一下,隨即恢復平靜。
不遠處,還沒走遠的王重一,听到了‘剩飯僧頭’這個帶著幾分戲謔和調侃的名號隱約傳來,走出灶房的腳步卻沒有絲毫遲滯,只是垂在身側的右手拇指,幾不可察地在食指指腹上輕輕摩挲了一下,隨即恢復如常,仿佛什麼都沒發生。他臉上的表情更是沒有絲毫變化,平靜得如同一汪深潭。
“剩飯僧頭又如何?”
他心中坦然,甚至帶著一絲自嘲的輕松,現代穿越客主打的就是一個心性強大臉皮厚,正是有著‘昔日齷蹉不足夸’,日後一日看盡長安花的強韌心態。
“務實才是生存的根本,苟道的真諦。至于旁人的閑言碎語,不過是些嫉妒心作祟吹起的酸風罷了。”
離開那片喧囂和煙火氣,沿著青石板鋪就的整潔小徑前行,繞過幾重青磚黛瓦的僧舍,不多時,王重一便來到了三號灶間,一處明顯更為清幽雅致掛著三號香積廚的小灶間。
與七號灶的喧囂擁擠截然不同,這里安靜、整潔了許多,灶間不大,七八張方桌擦拭得 亮,此刻已有幾位同是穿著黃布僧衣其他院的僧頭在安靜地用早飯。
與七號大灶房的喧囂擁擠、汗味蒸騰截然不同,顯得格外安靜、整潔,院落不大,卻打掃得一塵不染,幾支翠竹倚牆而立,在晨風中發出沙沙的輕響。
灶房本身是一間獨立的精舍,門窗敞亮,窗欞上糊著素淨的窗紙,里面只擺了七八張擦拭得 亮、泛著桐油光澤的方桌和配套的長條凳。
